發布時間:2022-08-27 09:00: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民生扶貧資金跟蹤審計效益性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扶貧資金分配未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有效銜接
審計結果揭示了部分地區存在為不符合扶貧標準的對象建檔立卡,違反規定享受扶貧政策優惠的問題,使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與扶貧資金撥付對象之間存在缺口。例如抽查云南省尋甸縣2015年發放的1339筆扶貧到戶貼息貸款6560萬元中,僅有711筆3433萬元(占52%)發放給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向不符合扶貧標準的家庭發放扶貧貼息貸款,使得真正需要資金的家庭無法享受扶貧政策優惠,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未能得到有效踐行,為國家扶貧工作造成了障礙。
1.2扶貧資金被虛報冒領或違規使用
精準扶貧資金跟蹤審計發現部分地區對扶貧資金的監管力度不夠,財政扶貧資金應實行項目管理,項目資金預算不得隨意調整,如要調整須報原審批部門審批,將扶貧資金撥付到對口扶貧項目缺少過程監督,虛報套取現象嚴重。《2015年中央預算執行審計報告》指出,涉及1.51億元的扶貧資金被須報冒領或者違規使用,審計發現的問題包括:偽造、編造相關合同套取扶貧資金,私自挪用扶貧資金將其違規使用,例如彌補單位業務經費和發放員工福利等。
1.3扶貧資金閑置或損失浪費
2015年的中央預算審計發現共有8.7億元的扶貧資金閑置未被合理使用,最長的閑置資金逾15年。財政扶貧資金長期趴在賬上未能發揮預期效果,以“專款專用”的名義不作為、慢作為,造成極大地損失浪費,扶貧資金統籌整合使用不到位、不懂得如何積極盤活沉淀資金,成為扶貧工作攻堅任務階段的毒瘤、從而難以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作用。
1.4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落實不到位
產業扶貧、生態保護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救助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社會扶貧、社保兜底扶貧等工作一直是審計署政策跟蹤審計的重點,為保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得以有效落實,審計署持續關注各地、各部門對相關政策的落實進展和執行效果。審計結果發現:金融扶貧存在扶貧到戶貸款貼息執行不到位的問題,教育扶貧存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執行進度緩慢的問題。
2提高民生扶貧資金跟蹤審計效益性的建議
對于體系龐大的民生扶貧資金,審計部門需進一步加強服務意識和宗旨意識,努力履行好審計的監督職責,確保國家財政資金安全、高效、有序運行,真正使民生資金惠之于民。針對民生扶貧資金審計中發現的問題,為提高審計的效益性,審計工作者應把“績效”的思想貫穿審計工作的始終,從前期的審計計劃階段、執行審計的實施階段以及審計結束后的效果評價階段,都要做到政策統一,按照統一的標準和程序執行審計工作,為國家的扶貧工作保駕護航。本論文主要從制度建設、工作實施和效益評價三個層面來對提高民生扶貧資金跟蹤審計效益性提出建設性建議。
2.1制度層面
2.1.1制定出科學系統的民生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指標庫
目前,在審計實務中,還未針對民生扶貧資金使用的效益性制定出一套科學系統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這套指標的確定需要審計工作者在績效審計過程中不斷摸索,根據扶貧項目的特點,選擇績效審計依據。最終由審計署聯合各級審計機關針對每類扶貧項目的具體特點設計扶貧資金績效審計指標庫,各級審計機關在執行具體項目審計時,根據每個被審項目的特點,從績效審計指標庫中選取扶貧資金績效審計指標,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績效審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統籌考量,實現評價指標全覆蓋。將扶貧資金跟蹤審計的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一項重要考核依據,既有助于更全面、更真實地評價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又提高了績效審計的覆蓋面。
2.1.2建立健全民生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結果問責制
確保精準扶貧資金可以發揮效益,不僅僅是保障各項目資金做到合理預算、有效管理,確保民生扶貧資金的統籌整合使用也是績效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針對長期以來部分政府部門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造成扶貧資金長期趴在賬上未使用,或者項目推進緩慢等歷史遺留問題,審計工作者應貫徹落實跟蹤審計、預算執行審計,將統籌、盤活民生扶貧資金作為重要審計內容。首先,為了使民生扶貧資金能夠在陽光下運行,應堅持審計公告制度,將扶貧資金審計結果公開工作納入常規化、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特別是擴大地方審計機關的審計結果公告的范圍;其次,審計過程中循著扶貧資金的流向,從政策要求、預算安排、資金撥付一直追蹤到項目和個人,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對相關問題責任人進行處罰、督促整改,依法對相關問題責任人問責。
2.2實施層面
2.2.1突出扶貧項目資金申報和管理情況審計
每年國家的財政扶貧資金是有限度的,保證有限的資源被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審計工作者必須對這一環節嚴格把關,堅決查處虛報冒領、多頭申報的情況,重點審查扶貧資金分配權、管理權、使用權的運用是否公開、公正、科學、透明、高效。另外部分地區政府作為不積極,使得民生扶貧項目缺乏科學的規劃,項目申報單位只注重資金申請,忽視后期的資金管理,未實行概預算管理、招投標管理,使得項目實施過程混亂,審計工作者應加強項目梳理能力,向被審計單位提出項目管理的合理建議,保障扶貧項目管理的質量和效益。
2.2.2不僅要關注重大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同時兼顧
中小項目審計,實現審計全覆蓋隨著我國民生扶貧資金審計步入常規化、系統化,審計需求不斷加大。過去,只關注重點項目的審計,為中小項目財產流失造成了缺口。隨著審計全覆蓋的推進,審計資源的投入、審計技術方法的更新,加大對中小項目的精準扶貧資金跟蹤審計力度將成為未來審計工作的重點。“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都說明了確保民生扶貧資金的高效有序合理使用,應從關注中小項目開始,不斷擴大扶貧審計的項目和范圍。
2.2.3整合審計資源,加入多方審計力量
在執行國家審計的過程中,特派辦的地位超脫、獨立性強,是進行民生扶貧資金審計的主心骨。但由于審計需求與審計資源的限制,我國國家審計應考慮將地方審計機關和社會審計力量納入民生扶貧資金審計隊伍。地方審計機關機構齊全、人員眾多,具有成為民生扶貧資金審計“主力軍”的條件,為突破審計地位的局限,可以采用“上審下”、“交叉審”方式取代“同級審”;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公開招投標出資聘請社會審計組織,充實審計主體力量。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同時加入地方審計機關和社會審計力量,擴充審計資源,為實現審計全覆蓋奠定基礎。
2.2.4利用信息技術跟蹤審計
跟蹤審計具備了事前分析、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的特點,“邊審計、邊整改、邊規范、邊提高”將促進民生資金有效落實,保障和改善民眾的合法權益。跟蹤審計強調從項目立項和資金分配的源頭開始介入,全程跟蹤項目執行和資金使用,盡早發現失職瀆職、決策失當、風險隱患、管理漏洞、體制性障礙和制度性缺陷等重大問題,并提出改進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議。
2.3效益評價層面
為保障扶貧資金真正發揮效益,除了要沿著資金流、信息流、項目流實施財務審計和合規性審計,對扶貧項目的績效評價更重要。民生扶貧資金是否真正發揮作用,促進貧困地區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增強貧困人口發展能力,使得更多的貧困縣、貧困存摘帽。除了關注扶貧項目的社會效益,還需要關注當地經濟發展是否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是否始終秉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3結論
隨著民生扶貧財政資金的傾斜,審計工作者應著重關注扶貧政策資金績效的審計,確保國家財政資金安全和有效使用。首先,制度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為確保相關領導干部切實貫徹扶貧政策,應制定出科學系統的民生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指標庫,對民生扶貧資金使用績效以及領導干部履職績效進行評價;同時健全民生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結果問責制,針對評價結果做出獎懲安排,從而激勵相關部門強化履職。其次,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突出扶貧項目資金申報和管理情況審計,保證扶貧資金安全;不僅要關注重大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同時兼顧中小項目審計,實現審計全覆蓋;整合審計資源,加入多方審計力量,利用地方審計機關的審計結果、購買社會審計機構服務都是充實國家審計隊伍的有效措施;利用信息技術跟蹤審計、共享審計信息,對民生扶貧資金持續關注。最后,效益評價層面,隨著績效審計5E評價指標的建立,除了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評價,公平性和環保性是民生政策評價的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史吉乾.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審計的重點和方法探討[J].審計研究,2016,(1):17-21.
[2]陳新秀.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探究[J].時代金融旬刊,2016,(9).
[3]寇永紅,呂博.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現狀及改進措施[J].審計研究,2014,(4):19-22.
[4]淄博市審計局課題組.“三維”視角下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分析[J].審計研究,2016,(1):22-28.
[5]盧赟.從審計全覆蓋的角度談扶貧資金的績效審計[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22):18-20.
[6]王雷,劉斌.穩增長等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的市場傳導效應研究[J].審計研究,2016,(4):3-9.
作者:韓雪琳 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