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10 08:51: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茶產業視域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學生創業愈加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原因何在?因為大學生作為思想最為活躍、活力最為澎湃的社會群體,他們能否創業成功,不僅檢驗著我們社會的創業環境,更關系著我們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質量和未來發展的方向。近些年來,我國不少高校在促進大學生創業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努力,如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創業平臺、出臺優惠政策、提供相應資金等等。作為我國傳統產業,茶產業急需有年輕創業者的融入,為了在新時代里更高質量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因此,如何在茶產業視域下進行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就是擺在我國一些高校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1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的現狀及不足
當前我國大學生在創業上面的特點可以總結歸納如下。首先不少大學生給自己定的目標過高,在創業方面的期望有些不符合自身實際。從實際中去看,在政策不斷鼓勵和社會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的“鐵飯碗”意識已經不再像之前那么強烈了,很多學生有了一定的創業想法,并且將其付之于實踐。這種變化值得稱贊,因為創業是社會活力的源泉,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但是在創業的方向、目標上面,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所在城市的發展程度、產業狀況進行準確研判,然后再科學選擇,不能好高騖遠,選一個不符合實際的項目,定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然而近些年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很多敢于在互聯網領域“吃螃蟹”的人都獲得了成功,他們的榜樣和帶動作用,讓很多立志于創業的大學生心向往之,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不少大學生卻懷揣著做下一個馬云或馬化騰的夢想,抱著“一夜暴富”的想法,在創業的計劃、項目方向上出現一些偏差。有的把目標定的過高,而不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發展;有的看別人成功,也選擇一樣的創業項目,不考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其次不少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缺乏必要的耐心和定力,有的是半途而廢,有的是虎頭蛇尾,缺乏那種專心致志、奮勇前行的拼搏精神。近年來,我國各項事業發展迅速,一些新興行業不斷涌現,一些傳統行業日薄西山。而人性總是趨利避害的,很多大學生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會優先選擇那些看似前途無量的新興行業。一方面,就讓不少人脫離自身實際,選擇穿越自身實力和專業的創業方向,扎堆聚集在那些熱門項目上面,造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競爭的激烈就極易讓創業者在創業之路上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這種現狀就使得很多大學生灰心喪氣,致使其創業的專注度大大降低,很難通過自己堅定不移的堅持成為行業里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創業創新教育上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導致很多大學生在創業之初沒有預料到創業的艱辛和不易,往往是興沖沖來,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就會心生退意,意識不到創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因此,缺乏必要的耐心和定力,就是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倘若仔細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國在創業創新教育上存在諸多不足。第一,不少學校在創業創新教育上缺乏相關的專業教師。盡管近些年很多學校尤其是一些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的高校設立了與創業有關的課程,然而也要看到,很多授課教師缺乏創業實踐,其所能傳授給學生的,也只是一些源自于書本的理論知識。往往這些知識又較為陳舊,與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不相符合,因此就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另一方面,一些學校師資力量較為單薄,只能從其它學校其它專業中臨時安排教師去進行創業創新教育的授課,這就大大降低了創業創新教育的實效性,使其成為一門可有可無的“雞肋”課程,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提升起不到實質性的幫助作用。第二,不少學校在創業創新教育上缺乏靈活多樣的方式,存在手段單一枯燥的不足。從實際情況看,很多學校在創業創新教育上使用的是單向教學方法,也就是老師講,學生聽,缺乏雙向交流互動。應該說,在一些傳統的教學課程中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是無可厚非的,有利于知識的高效傳遞。但是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作為一門跟社會聯系緊密的課程,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單向的知識傳授,更需要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反饋,在互動中碰撞火花,激發靈感。同時,缺乏針對性、大而化之的不足也是很多學校創業創新教育的一個不足之處。
2茶產業對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的價值
我國茶產業歷史悠久,有著一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其形成可以上溯到七世紀的唐代。在兩宋時期,茶產業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巔峰,由于兩宋時候我國市井經濟高度發達,茶文化也從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進入普通百姓的家庭,成為中國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事物。我們今天常說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其實就源自于北宋時期。從當時的一些歷史文獻和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茶產業的發展就已經很成熟了,產業鏈清晰而明確,并且已經有了不同的產業分工,以及不同的市場定位。到了明清時期,我國茶產業更加成熟,茶葉的種類、制茶的方式、采茶區的分布等情況,已經跟現在基本一致。將茶產業與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對于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和我國高校創業創新教育的水平提升有著諸多好處。第一,茶產業的背后是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這就決定茶產業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其他一些產業相比,更注重從業者的文化水平,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講,茶產業是其創業的很好方向。譬如說,茶產業中的各個環節,如茶葉包裝設計、茶藝展示、營銷策略等,都需要進一步挖掘和體現出傳統茶文化的深厚內涵。而倘若對茶文化一無所知,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或是個人素養、知識儲備不足的話,就很難參與到茶產業的創業當中。大學生最為我國優秀的青年群體,其不僅具有蓬勃向上的活力,更是有著知識水平、人文素養較高的優勢,這是其他群體所不能比擬的。由是言之,從這一角度出發,茶產業與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的融合,有著很高的契合度。另外,大學生比較年輕,并且沒有經過社會的錘煉,因此在社會經驗上略顯稚嫩。從現實看,大部分的創業項目對創業者的人脈、經驗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其實這正是不少大學生創業者創業不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反觀茶產業,其在這些方面的要求則要低很多,特別是在茶產業的產品設計、營銷模式等環節上更是如此,更多的還是注重創業者的創新水平、創業思路、知識水平等因素,對社會經驗方面并沒有過于苛刻的要求。第二,茶產業較為成熟的消費人群和穩定的市場基礎,就為大學生創業降低了很大的風險。前文說過,我國茶葉消費歷史悠久,早已經融入到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等俗語,就將茶對于國人的重要性生動地展現出來。從現實看,很多創業項目尤其是一些新興的項目,沒有經過歷史和市場的考驗,有的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缺乏持久力,如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類似這樣的項目極易讓大學生在創業上吃到苦頭。而茶產業則不同,無論各個階層的消費者,在購買茶產品上就如吃飯、喝水一樣,市場基礎十分穩定。另外,近年來隨著國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更高質量的生活品質有了新的需求,特別是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是與日俱增。而茶產品作為我國茶文化的具體呈現,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是一些充滿創意的茶產品,愈加受到人們的青睞。這就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好的機遇。第三,茶產業背后是我國傳統茶文化,茶文化深厚的文化、思想內涵和其豐富多樣的表現方式,可以讓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更加富有吸引力、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國不少高校創業創新教育手段較為單一,存在枯燥、單調的弊端,而將茶文化融入到創業創新教育當中,可以充分利用茶文化內涵豐厚、外延豐富的特點,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比如說,茶文化不是一個封閉的文化種類,其通融萬物,涉及到生活中的多個層面,如繪畫、飲食、建筑等等,這就為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提供了更具想象力的空間。
3茶產業視域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的發展路徑
第一,對于高校來講,想要從茶產業角度出發去提高創業創新教育水平,就要構建起自己的茶產業創業校園體系,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對于此,學校一方面要整合學校內的各方面資源,成立相關的茶產業創業創新社團,并給予其師資、設備、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在社團的活動安排上,一方面要通過學校內部的茶文化、茶產業等知識與信息的傳授,增強大學生對茶產業創業的了解和認知。另一方面更要積極走出校門,對跟社會上一些茶企、茶葉協會等單位和組織進行對接,讓他們為大學生提供及時的茶產業動態,方便大學生在創業時更有針對性,避免走一些彎路。同時還可以跟社會上的企業或相關機構進行創業上的合作,由學校牽頭,制定長期的合作意向,如人才培養、創業項目對接等,讓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更高。第二,大學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在教育方式上下大功夫,讓自己的手段更加豐富,更具實效性。一方面,學校要摒棄那種“閉門造車”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積極打開校門,與社會上一些專業機構合作,聘請一些專門的茶產業從業者來學校為學生進行授課,并嘗試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一定的實習崗位,讓大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就參與到茶產業的發展中,為他們今后的創業積累下豐富的經驗。第三,作為高校來講,要充分發揮自己在組織、籌備活動等方面的能力,在學校舉辦類似茶產業創業比賽等項目,以此來激發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從現實看,創業水平較高、創業氛圍濃郁的大學,一般都是學校高層十分注重創業創新教育,并且會經常籌劃組織一些相關的創業比賽,讓校園創業環境更加優異。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就要舉辦一些類似于“創業之星”的比賽,并設立相應的獎金,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如此不僅能夠讓更多的大學生投身到創業當中,更是能夠利用相應的獎勵,增加他們的創新靈感,想出更多的好點子、好策劃,在增強其創業本領的同時,更能為我國高校的創業創新教育發展提供更多的經驗和先進典型。
參考文獻
[1]徐小洲.中國高校創業教育[M].上海: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秦麗樺.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培養模式創新探索———以宜賓學院“茶產業就業創業培訓班”為例[J].技術與市場,2015(12):382-383.
[3]何孟原,吳金秋.“融入式”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64-65.
作者:汪文娟 單位:安徽公安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