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9 09:01: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低碳建筑設計趨勢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總的來說,低碳建筑設計是在充分運用各種多元化高精尖環保節能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靈活組合不同的建筑元素,它致力于將國家積極呼吁號召的“建設生態文明型與綠色環保型社會”理念落到實處中去,更強調在實體建筑、后期物業管理中逐步降低對能源的依賴與損耗,更要盡可能管控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另外,低碳建筑設計還傾向于在建筑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各個不同階段都使用清潔能源來代替高能耗化石能源的損耗,從而有效改善當前的生態環境質量,尤其在照明控制、圍護結構設計、通風組織、采光設計、綠化空間等領域內形成室內的微氣候自循環系統。
2加強低碳建筑設計的重要性
①低碳建筑能良好直觀的折射出四季的變化,因為低碳建筑設計的內外部是相連通的,可以根據氣候變化來具有針對性的調節感應建筑室內的環境,同時注重采取科學合理的技術產品來更好的造福于廣大人民群眾;②低碳節能建筑的耗能相比普通的建筑可以降低能耗超過70%,同時降低34%左右污染物的生成,它還強調將本地的文化和原材料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充分迸發體現出當地獨具特色的建筑韻味;③低碳建筑做到了減少建筑物排放的各種有毒有害固體、氣體與液體等污染物,致力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健康、舒適、高效”的使用居住空間。
3當前我國低碳建筑設計中的缺陷
雖然當前我國的低碳建筑設計水平在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與成就,但是在具體的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迫待改善,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點上:
3.1缺乏嚴格的審查體制
①我國現代建筑的節能低碳設計審查體制不夠完善,許多低碳建筑的節能審查標準規范只是形同虛設,這就為一些不法建筑商提供了可趁之機;②許多從事低碳建筑的設計人員自身并不具備豐厚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經驗,經常對待低碳建筑設計玩忽職守且不夠認真負責,難以充分調動起內在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創造性;③我國許多現代建筑節能設計并沒有始終堅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出發點,只是片面的考慮到空間廣、面積大而嚴重忽視了人們對舒適健康度的實際需求,這非常不利于構建綠色環保型社會。
3.2低碳建筑設計的節能標準模棱兩可
一方面,當前我國的節能設計難以客觀精準的反映出整體建筑的資源能耗效果,許多建筑中使用的能源例如天燃氣、汽油與煤炭等都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經過科學的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當前我國的85%建筑屬于高能耗建筑類型,隨著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的擴大,但卻沒有行之有效的配套能源效率對策。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的低碳建筑沒有在材料采購這一環節做好,經常存在各種弄虛作假與假冒偽劣的不法現象,供應建筑材料的商家并沒有豐厚的資質與良好的信譽,許多低碳建筑材料在缺乏完善正規手續的情況下就流入建筑施工中去,這為后期的建筑施工安全埋下了巨大隱患??傊M嚓P的專業負責人對上述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
4未來我國低碳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
4.1關注低碳建筑的氣候適應性
傳統意義上的自然條件可以最大化實現對各種建筑類型空間與形態的契合,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現代建筑過分不合理的依賴各種機械技術,這就直接造成了在建筑空間上極具缺乏對氣候適應的全方位主動思考,因此未來我國低碳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需要多強調空間的流動性與多元化的屬性,避免出現相對孤立的封閉空間形式。再者,在南方的建筑中從空間布局到單體空間都要注重防熱與通風,庭院收窄的空間尺度要結合貫通建筑縱向進深的“冷巷”,實現點面結合且良好改善居民的“微氣候”環境,更要注重深入挖掘建筑學的空間價值和氣候適應智慧。
4.2發展新型建筑維護結構形式
建筑造型及圍護結構形式也是制約低碳建筑設計的另一大關鍵主導因素,例如自然采光水平、外環境的換熱量等,不同的建筑設計形式會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別,需要充分利用動態熱模擬技術對不同的方案進行客觀精準的考核評估,并且大力推廣屋頂保溫隔熱技術的應用普及。再者,還可以開發新的建筑圍護結構部件,可以“因地制宜”的全方位動態感知外界客觀因素的變化以變化出適宜的物理屬性,例如基于相變材料的蓄熱型圍護結構和基于高分子吸濕材料的調濕型飾面材料,極大的降低了建筑運行的成本。
5加強低碳建筑設計水平的有效策略
筆者在結合自身多年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幾點科學合理的對策,旨在切實為廣大居住者提供綠色環保的居住環境。
5.1加強材料的使用、開發與利用
應該優先選用具有可再生性以及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在選用內部裝修材料時,應注重裝修材料的功能簡單高效、能耗低、便于施工和維修,同時兼顧對室內小環境的氣候可以進行適當有效的調節功能,避免出現人造板材中發揮出有害甲醛氣體,同時更嚴格要求所有的建筑材料供應商都必須要具備豐厚的資歷與信譽,堅決避免選用假冒偽劣、無正規建筑材料審核流程及營業證件的無良商家。此外,還要從可以選用合適的建筑圍護結構形式與建筑材料從而降低空調的冷熱負荷,不僅節省運營成本,還不會產生任何對環境污染的能源耗費,提高建筑對能源的使用率。
5.2充分利用太陽能、通風與采光技術
5.2.1利用太陽能技術
充分利用好清潔免費、長期不枯竭的太陽能源來進行熱空間場房的設計,利用各種余熱來提高現有的供暖、空調設備的系統效率,致力于減少空氣中的污染物排放以達到改善居住環境的目的,同時有利于減少資金成本的損耗,實現保護環境的終極目標。
5.2.2利用通風設計的低碳理念
自然通風應該是熱舒適通風,應該考慮到噪音減少的目標,它有利于增強居住者的舒適度,例如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人體散熱且避免出現由于皮膚出汗引起的不良反應,在進行低碳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統籌兼顧好熱壓作用通風與熱壓與風壓的綜合作用通風兩種類型,采取煙囪效應、穿堂風、單側通風等多種途徑來進行建筑物的通風設計,從而減少對電能的損耗。
5.2.3采光設計
要想切實確保低碳建筑設計的質量,還要注重統籌兼顧好低碳化設計,通常分為自然采光主動式采光設計和被動式采光設計,前者致力于減少人工照明用電,強調采用鏡面反射采光等技術和方法來為建筑進行主動式采光,同時兼顧好晴天和直射陽光的情況,避免造成對自然光能的過度不合理浪費,在進行主動式采光的過程中還要進行認真的評估和設計,盡可能達到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低碳建筑的設計趨勢進行探究分析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迅猛發展與科學技術水平的顯著提升,以及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快速向前推進,這在客觀上刺激了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與消費理念的轉變,人們更加傾向于追求綠色環保、節能低耗的居住環境氛圍,這就使得低碳建筑設計在此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促使其不斷的改革創新與優化升級,低碳建筑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它從整體思維出發且逐步深入探索建筑系統與環境大系統之間廣泛相關的聯系,針對各個層面的構成因素來營造出低能耗、經濟健康與舒適的建筑環境,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協調穩定可持續快速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莊娟娟,劉仰乾.針對生態建筑設計與建筑設計生態化的趨勢提出的幾點思考[J].建筑新材料新裝飾,2017(13):147~149.
[2]范蠡奉,閆欣欣.針對低碳經濟理念下的建筑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探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6):173~175.
[3]劉國琴,陳昭君.關于低碳節能理念下的建筑設計方法與技術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1):106~108.
作者:湯龍 周林娟 單位:河南省朝陽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