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6 03:41: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竹材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本文從工藝與創作、性能與造型、傳統與現代三個層面探索竹材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并分析了當前竹家具的發展趨勢,旨在有利于竹家具創新產品的開發,使之更好的滿足現代人的生活與審美需求。
竹,質樸秀雅、大氣剛正、高風亮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我國竹資源豐富,古人很早就將竹運用到衣食住行等方面。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對竹材性能、工藝的研究與開發,竹家具設計已不再僅僅停留于傳統定位,而是在功能上進行改良和拓展,在外觀上大膽創新,使之成為更符合現代人生活需要的產品。
工藝與創作的結合
竹材具有直徑相對較短、中空、壁厚不均勻等生物特點,直接用于家具材料的效果遠不如木材,也很難與其他材料競爭。但竹材生長周期短,有很好的強度、韌性,其紋路通直,顏色簡潔且可進行漂白或染色處理,這就為其進行二次加工并制備竹家具用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研究,現代竹家具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大致分為原竹家具、竹集成材家具、竹貼面板以及與其他材料組合的竹家具四種。不同工藝的竹家具具有不同的特質,使其被廣泛應用于不同風格領域的創作之中。
1.原竹家具
原竹家具是指以中空有節的原竹稈莖作為家具主要零部件的一類家具。它以原生態竹材作為原料,并在千年以前,就已運用到了我國古代的各類生活器具之中,如竹床、竹塌、竹椅、竹凳、竹案、竹桌等等。延續至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竹椅,以砍伐的原生竹桿為原料, 采用火烤、彎曲、打孔切割等工手段,組成原竹框架,輔以竹(或木)銷穿插、竹(或藤)繩纏繞捆扎等連接手段,將各構件相接合,制作而成。傳統原竹家具的生產對經驗依賴較多,在材料、外觀、結構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創新。而近幾年,設計師們首度從原竹家具的造型入手,改進相關制作工藝,并在繼承中國竹文化內涵的前提下,保持原生竹材既有的外觀和質地,同時又克服了其易干裂走型的不足,呈現出原竹家具優雅清秀,自然寧靜之感。
2.竹集成材家具
竹集成材家具是把竹材加工成小料,通過膠合指接成大面積的竹板,并可進行鋸裁、刨削、鏤銑、開槽、鉆孔、砂光、裝配、表面裝飾等方式加工而成的一種家具形式。竹集成家具通過竹材強度高、韌性好的特點,制成結構簡潔的拆裝式家具或曲線型家具。竹材紋理清新,本色竹材色彩淡雅,常用于現代家具制造,而炭化過的集成竹材穩重大方,成為仿古家具(仿明清家具)的用材典范,經過雕刻點綴后的竹集成材家具更是增加了雍榮華貴之感。此外,由于竹集成材優良的工藝性能,還被應用到門窗、日用電子產品和各種日用竹制品制作當中。
3.與其他材料組合的竹家具
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各種材料空前豐富,人們對于質感的追求也愈加完美,多種材料同時介入的作品創作已成為時展的趨勢。同樣,在竹材家具創作中這種趨勢也日漸顯現,其中以竹木家具、竹金屬家具為主。竹木家具,即指家具基本用材為竹材和木材,以木材或木質材料為家具的基本骨架,以竹編織面板、竹排板、竹人造板等為家具圍合板,或者以木質材料為基本結構,原竹材料為裝飾材的一類家具。竹金屬家具,即指家具的主要材料為竹材和金屬材料,包括鋁、不銹鋼、鋼、銅等。竹代表著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而金屬代表著工業化的科技發展,兩者的結合迸發出異樣的火花,沖擊了人們的視野。
性能與造型的結合
竹材有很高的力學強度,其抗拉、抗壓能力較木材為優,并且具有良好的韌性、彈性和彎曲的性能。設計師們利用竹材特有的性能全美的詮釋著不同竹家具的造型藝術。
1.彈性與彎曲美的結合
竹材有著優良的彎曲性和彈性,使竹家具的設計滿足現在造型和結構上的需要,為用戶創造良好的觸覺感受。如圖1所示,該竹椅為德國設計師Konstantin Grcic與臺灣竹編大師陳高明聯合完成的作品。這張座椅由43 條竹片彎成,故名“43”,設計師充分運用竹材天然直線的外形以及容易彎曲的特性,使靠背、臀部形成后凸空間、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同時,家具選用四至五年生彈性最佳的竹材制作,形成連續彎曲的雙層支撐結構,為使用者營造舒適的使用體驗。作品整體具有鮮明線構成感的飄逸造型,加之以現代五金及粘膠工藝的固定,讓這張名為“43”的竹椅在巴黎Maison&Object的展會上標價到5500歐元。
2.強度與結構美的結合
利用竹材質輕、強度高、抗壓好的特性,通過輕質模塊的多種組合形式,創造功能、規格、外觀各異的系列產品。這種設計方式不僅可縮減產品的生產周期,降低加工成本,而且可以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具有可拆卸、可回收、易維護等良好的環境屬性。如印度設計師桑迦如?桑迪普設計的Truss-Me系列產品,將雙層竹片從內表面粘貼層壓,形成高強度的承重桁架單元。設計充分利用竹子固有的抗拉強度和機械性能,構建起輕盈的承重結構,通過模塊尺寸和組合方式的變化,形成桌、椅、架多種功能組成的家具系統(見圖2)。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設計中,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往往是一對相互矛盾的范疇,而傳統手工藝生產方式與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也時常處于對立的位置。但從意大利、日本、北歐的竹家具設計中,我們可以發現,傳統與現代這對矛盾在設計師們的作品里面所展現出的與眾不同而又富含深意的設計效果,給人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機械化工藝的相互借鑒,使得現代竹家具設計既是一種符合民族文化傳統的產品,又是一種符合現代氣息的工業產品。
1.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
在傳統文化中,竹表現著宗教意識、審美情感和人格理想,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現代文化中,竹又成為簡約、古樸、富有東方神韻的代名詞。因此,在現代竹家具設計中不僅要體現簡約樸實的一面,還時常會利用竹材挺拔、多節、中空的特點,隱喻中國傳統人格理想的正直、堅貞、浩然之氣;采用簡潔的直線要素,以亭亭挺立之勢,帶給人肅然端正之感;或是以清淡素雅的色彩、簡勁疏朗的造型,傳達豁達灑脫的意境,達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簡約的融合。如臺灣設計師蔡易成、陳茂輝設計的“三世同堂”系列竹家具。“三世同堂”是中國傳統的典型家戶型態,有很強的家族凝聚力,能夠落實孝道觀念及宗族文化的傳承,設計師通過作品欲表達當今社會結構的改變,小家庭的興起,傳統三代同堂家庭結構逐漸瓦解的境況。整體設計詮釋了傳統東方文化中的工匠技藝,突破傳統材料的限制,給竹材質運用帶來全新的可能性,更有石雕塑的戲劇化運用。五件作品都強調靈活的空間運用,融入現代文化元素,以類似俄羅斯娃娃的形式,一張鼓凳可分開成為三張不同尺寸的鼓凳,每一張鼓凳又能夠分離成為六張椅凳,讓老、中、青三代都能夠找到合適自己高度的椅凳(見圖3-4)。
2.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機械化工藝的借鑒
傳統手工藝常采用削類和編織類,多為批量生產。而現代機械化工藝則強調對原竹的加工、切割及大規模生產。兩種工藝的綜合,既可以通過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實現高效率、高質量、少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式,還可以通過傳統的中間技術和手工工藝,以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提高產品的工藝附加值。如圖5所示,該設計為臺灣設計師周育潤作品――“泡泡沙發”。其特色在于將作品回歸到最單純的竹編小球,以單一元素重復連結的方式,取代原本復雜的沙發結構,并藉著竹球輕盈、穿透與構造簡潔的特性,創造出不論使用及制造均簡易的當代家具。
小結
目前我們正處于竹家具設計創作、發展新形態的最佳時機。竹家具設計應全面考慮竹材的各方面特性,綜合表達竹家具在工藝、性能、文化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機械化工藝相互借鑒的形式,巧妙利用竹材高彈性、高強度的力學性能,用大自然賜予的竹材料保持家具設計作品原始、簡潔的美感,追求設計中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和諧搭配,做出兼具美感與現代的設計作品。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鄭欣,教授,高級環境藝術設計師,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李婉宜,女,研究生,華南農業大學,研究方向:管理、藝術設計。
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今天的生態文明,竹子對其產生了廣闊而又深遠的影響。從古至今,竹子在人們的生活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輕松地從中國詩歌書畫、古家具及古園林建筑中發現,竹材是我國傳統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
一、竹材的傳統應用
在工業革命來臨之前,人們生活所需的家具均由手工作坊制作提供。在竹資源豐富的地區,竹器作坊十分紅火。工匠們通過簡單的工具伐竹、刮青、劈篾、拉絲來制作竹椅、竹床、竹櫥柜、竹書架等竹家具,這些竹家具不僅滿足了當地人的生活需要,還通過水、陸運輸送到了全國各地,進入到千家萬戶。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大機器生產逐漸替代了手工生產,而科技發展導致了許多新興現代材料的出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竹家具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竹材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原竹呈管狀,中空,接合強度較低。同時,竹子的個體差異較大,壁厚分布不均,截面也并非正圓形,它的個體差異在手工作坊中可以通過工匠的經驗進行細致挑選,并通過對材料的合理運用得到彌補。而作為大工業生產的主角——機器,只認同預定的程序,強調標準化和生產流程的可重復性,要求材料性質穩定。這些都是天然竹材所不具備的性質。再者,竹制品的加工工藝技術比較落后,過于干燥的竹材會開裂,受潮容易發霉,這導致竹家具不好維護和保存。并且竹材有較硬的質感和偏冷的觸覺,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
二、發展竹家具符合我國家具發展趨勢
1.發展竹家具符合生態設計要求
伴隨著人口爆炸、資源枯竭等危機,人們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可持續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被提到了國家的戰略發展高度。從“戰勝自然”到“回歸自然”,認知的改變使“生態設計”成為設計界關注的焦點。縱觀國內外家具市場,實木家具以其環保健康的材質,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據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目前年消耗木材約2.5億立方米,每年還需要消耗30億元進口木材和林產品以補不足。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國木材年總消耗將達到2.7億立方米,年需求缺口達6000萬立方米。我國森林覆蓋面積為133.63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13.92%,而可采伐的成熟林只有14至15億立方米,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只能維持5到6年。另外國家啟動的天然林保護工程,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木材供應量的不足。一方面是人們對實木家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嚴重不足的木材資源。在這個時候,尋找能代替木材的天然材料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
竹材是自然界的產物,是綠色環保的家具用材,竹子3至4年就可成材,且砍伐后還可再生,符合生態設計提出的“4RE”原則(ReductionReuseRecyclingRegeneration),對于環境惡化、天然林存量甚低的我國來說,不失為一種優質的替代材料。據全國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統計,中國現有竹面積484.26萬平方公頃,與第五次資源調查結果相比,增加了63萬平方公頃,每年以12.6萬平方公頃的速度遞增,年均增長率為2.99%,這說明了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竹材資源。2.發展竹家具符合人性化設計要求
人性化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優秀,是人與物、人與自然完美和諧結合的設計。在數字化的今天,家具設計考慮的不僅僅是使用的方便和舒適,更要考慮賦予產品以生命,丹麥家具設計領袖凱·博杰金說:“我們所制造的東西應該是有生命的,有心臟在其中跳動……它們應該是人性的、有機的和溫暖的。”
竹子虛心、有節、挺拔的形態特征符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審美意識,成為“清高、氣節、堅貞”的象征。這種來自大自然的生物,使我們能更好地與環境融合到一起,帶給我們親近感,并且它是一種“能引起詩意反應”的天然物,這些使得竹家具有了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受后現代主義影響的今天,強調回歸人性、回歸自然、回歸藝術本體,這時,竹材簡陋和粗糙的材質,個體的差異,以及它獨特的天然氣質正吻合當下追求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的設計潮流。每件制品的獨一無
二、不可復制,更能滿足人們追求個性、表達個人情懷的愿望。竹材是符合人性化設計的好材料,發展竹家具更符合人性化設計要求。
3.竹家具開發現狀
在新時代,敏銳的商家和設計師已將目光重新聚焦在竹材上,通過一代代研究竹子、開發竹產品的工作者的努力,我們對竹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竹壓板、竹纖維面料等新型竹材的出現,竹防腐防霉、保色染色處理技術的提高,專用竹加工機器的進步等,都為現代竹家具設計翻開了新篇章。在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竹資源豐富的地區,都不同程度地開發了竹制品市場,而其中的竹家具發展卻非常緩慢,不僅數量少,且大多為傳統款式,制作工藝簡單、粗糙,種類較單一,現代設計、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含量少,缺乏創新和時代感。
4.竹家具發展方向
(1)作為家具材料,竹材難免會受到自身天然因素的限制,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竹材獨有的特性,將它與其他材質相結合,制成竹木家具、竹鋼家具、竹玻家具、竹藤家具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優勢。
(2)竹材表面具有特殊的紋理和質感,同時可進行雕刻、烙畫、書寫等裝飾。人們可以通過對中國傳統文明“竹簡”的聯想,表現它非同凡響的藝術內涵。通過利用它的彎曲特性進行造型設計,還可利用它的編織特性進行裝飾設計。總之,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方法挖掘出多種多樣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裝飾題材,使竹家具設計開發呈現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和文化內涵。
(3)我們還可對傳統竹家具的款式造型進行突破,吸收現代家具簡約流暢的風格精髓,并且在功能上進行改良和拓展,使之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4)大力開發竹質復合材料。竹質復合材料是一種新研發的材料,是將竹材以各種形式加以分解,然后將其與其他材料進行復合而得,如竹木復合材料、竹塑復合材料等。還可開發竹薄木、竹集成材、竹膠合板等各種竹人造板材,這些新開發的竹材性能穩定,改善了天然竹材的一些缺陷,擴大了竹材在家具中的應用范圍。
竹家具,作為綠色環保家具形式,兼有物質實用功能和精神審美功能,在現代室內環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竹材以其特殊的文化內涵、材質和結構,一定能給設計師帶來更多的創意和靈感,為我國家具的發展開創新的思路。竹家具也必能以它樸實、自然的氣質受到大眾的歡迎。
1)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今天的生態文明,竹子對其產生了廣闊而又深遠的影響。從古至今,竹子在人們的生活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輕松地從中國詩歌書畫、古家具及古園林建筑中發現,竹材是我國傳統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
一、竹材的傳統應用
在工業革命來臨之前,人們生活所需的家具均由手工作坊制作提供。在竹資源豐富的地區,竹器作坊十分紅火。工匠們通過簡單的工具伐竹、刮青、劈篾、拉絲來制作竹椅、竹床、竹櫥柜、竹書架等竹家具,這些竹家具不僅滿足了當地人的生活需要,還通過水、陸運輸送到了全國各地,進入到千家萬戶。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大機器生產逐漸替代了手工生產,而科技發展導致了許多新興現代材料的出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竹家具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竹材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原竹呈管狀,中空,接合強度較低。同時,竹子的個體差異較大,壁厚分布不均,截面也并非正圓形,它的個體差異在手工作坊中可以通過工匠的經驗進行細致挑選,并通過對材料的合理運用得到彌補。而作為大工業生產的主角——機器,只認同預定的程序,強調標準化和生產流程的可重復性,要求材料性質穩定。這些都是天然竹材所不具備的性質。再者,竹制品的加工工藝技術比較落后,過于干燥的竹材會開裂,受潮容易發霉,這導致竹家具不好維護和保存。并且竹材有較硬的質感和偏冷的觸覺,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
二、發展竹家具符合我國家具發展趨勢
1.發展竹家具符合生態設計要求
伴隨著人口爆炸、資源枯竭等危機,人們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可持續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被提到了國家的戰略發展高度。從“戰勝自然”到“回歸自然”,認知的改變使“生態設計”成為設計界關注的焦點。縱觀國內外家具市場,實木家具以其環保健康的材質,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據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目前年消耗木材約2.5億立方米,每年還需要消耗30億元進口木材和林產品以補不足。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國木材年總消耗將達到2.7億立方米,年需求缺口達6000萬立方米。我國森林覆蓋面積為133.63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13.92%,而可采伐的成熟林只有14至15億立方米,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只能維持5到6年。另外國家啟動的天然林保護工程,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木材供應量的不足。一方面是人們對實木家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嚴重不足的木材資源。在這個時候,尋找能代替木材的天然材料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
竹材是自然界的產物,是綠色環保的家具用材,竹子3至4年就可成材,且砍伐后還可再生,符合生態設計提出的“4RE”原則(ReductionReuseRecyclingRegeneration),對于環境惡化、天然林存量甚低的我國來說,不失為一種優質的替代材料。據全國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統計,中國現有竹面積484.26萬平方公頃,與第五次資源調查結果相比,增加了63萬平方公頃,每年以12.6萬平方公頃的速度遞增,年均增長率為2.99%,這說明了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竹材資源。
一、竹材的傳統應用
在工業革命來臨之前,人們生活所需的家具均由手工作坊制作提供。在竹資源豐富的地區,竹器作坊十分紅火。工匠們通過簡單的工具伐竹、刮青、劈篾、拉絲來制作竹椅、竹床、竹櫥柜、竹書架等竹家具,這些竹家具不僅滿足了當地人的生活需要,還通過水、陸運輸送到了全國各地,進入到千家萬戶。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大機器生產逐漸替代了手工生產,而科技發展導致了許多新興現代材料的出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竹家具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竹材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原竹呈管狀,中空,接合強度較低。同時,竹子的個體差異較大,壁厚分布不均,截面也并非正圓形,它的個體差異在手工作坊中可以通過工匠的經驗進行細致挑選,并通過對材料的合理運用得到彌補。而作為大工業生產的主角——機器,只認同預定的程序,強調標準化和生產流程的可重復性,要求材料性質穩定。這些都是天然竹材所不具備的性質。再者,竹制品的加工工藝技術比較落后,過于干燥的竹材會開裂,受潮容易發霉,這導致竹家具不好維護和保存。并且竹材有較硬的質感和偏冷的觸覺,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
二、發展竹家具符合我國家具發展趨勢
1.發展竹家具符合生態設計要求
伴隨著人口爆炸、資源枯竭等危機,人們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可持續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被提到了國家的戰略發展高度。從“戰勝自然”到“回歸自然”,認知的改變使“生態設計”成為設計界關注的焦點。縱觀國內外家具市場,實木家具以其環保健康的材質,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據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目前年消耗木材約2.5億立方米,每年還需要消耗30億元進口木材和林產品以補不足。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國木材年總消耗將達到2.7億立方米,年需求缺口達6000萬立方米。我國森林覆蓋面積為133.63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13.92%,而可采伐的成熟林只有14至15億立方米,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只能維持5到6年。另外國家啟動的天然林保護工程,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木材供應量的不足。一方面是人們對實木家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嚴重不足的木材資源。在這個時候,尋找能代替木材的天然材料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
竹材是自然界的產物,是綠色環保的家具用材,竹子3至4年就可成材,且砍伐后還可再生,符合生態設計提出的“4RE”原則(ReductionReuseRecyclingRegeneration),對于環境惡化、天然林存量甚低的我國來說,不失為一種優質的替代材料。據全國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統計,中國現有竹面積484.26萬平方公頃,與第五次資源調查結果相比,增加了63萬平方公頃,每年以12.6萬平方公頃的速度遞增,年均增長率為2.99%,這說明了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竹材資源。
2.發展竹家具符合人性化設計要求
人性化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優秀,是人與物、人與自然完美和諧結合的設計。在數字化的今天,家具設計考慮的不僅僅是使用的方便和舒適,更要考慮賦予產品以生命,丹麥家具設計領袖凱·博杰金說:“我們所制造的東西應該是有生命的,有心臟在其中跳動……它們應該是人性的、有機的和溫暖的。”
竹子虛心、有節、挺拔的形態特征符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審美意識,成為“清高、氣節、堅貞”的象征。這種來自大自然的生物,使我們能更好地與環境融合到一起,帶給我們親近感,并且它是一種“能引起詩意反應”的天然物,這些使得竹家具有了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受后現代主義影響的今天,強調回歸人性、回歸自然、回歸藝術本體,這時,竹材簡陋和粗糙的材質,個體的差異,以及它獨特的天然氣質正吻合當下追求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的設計潮流。每件制品的獨一無
二、不可復制,更能滿足人們追求個性、表達個人情懷的愿望。竹材是符合人性化設計的好材料,發展竹家具更符合人性化設計要求。
3.竹家具開發現狀
在新時代,敏銳的商家和設計師已將目光重新聚焦在竹材上,通過一代代研究竹子、開發竹產品的工作者的努力,我們對竹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竹壓板、竹纖維面料等新型竹材的出現,竹防腐防霉、保色染色處理技術的提高,專用竹加工機器的進步等,都為現代竹家具設計翻開了新篇章。在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竹資源豐富的地區,都不同程度地開發了竹制品市場,而其中的竹家具發展卻非常緩慢,不僅數量少,且大多為傳統款式,制作工藝簡單、粗糙,種類較單一,現代設計、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含量少,缺乏創新和時代感。
4.竹家具發展方向
(1)作為家具材料,竹材難免會受到自身天然因素的限制,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竹材獨有的特性,將它與其他材質相結合,制成竹木家具、竹鋼家具、竹玻家具、竹藤家具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優勢。
(2)竹材表面具有特殊的紋理和質感,同時可進行雕刻、烙畫、書寫等裝飾。人們可以通過對中國傳統文明“竹簡”的聯想,表現它非同凡響的藝術內涵。通過利用它的彎曲特性進行造型設計,還可利用它的編織特性進行裝飾設計。總之,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方法挖掘出多種多樣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裝飾題材,使竹家具設計開發呈現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和文化內涵。
(3)我們還可對傳統竹家具的款式造型進行突破,吸收現代家具簡約流暢的風格精髓,并且在功能上進行改良和拓展,使之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4)大力開發竹質復合材料。竹質復合材料是一種新研發的材料,是將竹材以各種形式加以分解,然后將其與其他材料進行復合而得,如竹木復合材料、竹塑復合材料等。還可開發竹薄木、竹集成材、竹膠合板等各種竹人造板材,這些新開發的竹材性能穩定,改善了天然竹材的一些缺陷,擴大了竹材在家具中的應用范圍。
竹家具,作為綠色環保家具形式,兼有物質實用功能和精神審美功能,在現代室內環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竹材以其特殊的文化內涵、材質和結構,一定能給設計師帶來更多的創意和靈感,為我國家具的發展開創新的思路。竹家具也必能以它樸實、自然的氣質受到大眾的歡迎。
一、新型竹材的前景與市場現狀分析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的家具都是由人造板材制成,但是我國不僅森林覆蓋率低,而且為了保護環境,林區禁止砍伐,木材產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然而,竹類資源豐富且成材周期短,能夠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新型竹材是原竹經過加工制成的新型材料,本文主要指竹集成材和重組竹。由于竹集成材和竹重組材的生產改良了其結構和特性,因此它不僅保持了竹材力學性能好、收縮率低的特性,而且在密度、壓縮強度等方面擁有與天然實木板材、實木集成材一樣的優良性能。通過對新型竹材家具的設計開發,將新型竹材具有的諸多優勢充分應用與家具設計與生產,促進竹產業的發展,“以竹代木”前景十分廣闊。
二、“新竹漢字”古典家具開發實踐
1.設計理念古人把它同梅、蘭、竹并稱為“四君子”正是因為它自強不息、澹泊其中等美好品質。現代人又因為它冬暖夏涼、吸濕吸熱性好等特性對其偏愛有加。新型竹材是對傳統竹材的提升。它不僅具有傳統竹材的優點還具有很多像紫檀、黃花梨等硬木的性能及紋理。中國漢字的文化博大精深,將漢字造型與新型竹材結合設計出的家具可以創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設計造型根據小篆字體選用苗字的造型進行設計的可拆卸組合的書架。竹子本身就具有文人墨客的氣質,書架本身也是一個小篆體的字,與整個書房的氛圍互相襯托。如圖1、圖2。整個書架有兩種不同的多個單體組成,可自由擺放組合,具有現代模塊化設計氣息的同時又具有傳統家具的紋理與特性。并且價格便宜,綠色環保無毒。如圖3、圖4。3.造型及人機工程分析整個家具是一個小篆的“苗”字的造型的書架,看起來簡單大方。書架的用材是新型重組竹材經過加工處理彎折等工序生產而成。雖然是竹材但是卻具有紅木等木質材料的特性與紋理,滿足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新型竹材的紋理及整體造型對小篆體文字的借鑒使得整個書架看上去像是一件古代的家具,但是它簡單精煉的風格卻又透漏著現代氣息。在進行設計之前查閱了相關的人機工程學數據,書架的弧度、高度以及人們對書架的使用方式等都考慮在內,進行合理的設計。新材料并沒有帶來家具表面的太大變化,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綠色環保。
三、市場場景與產品價值
1.市場場景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國內家具市場也蒸蒸日上。世界經濟形勢已經開始向好,大部分國家的木質家具需求量逐步增加。新型竹材與漢字結合的家具產品投入生產走向市場之后,消費群體是非常大的,外國人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感興趣的,此款家具出口之后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可以拉動我們國家的經濟,對我國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強有力的宣傳。2.產品價值書架結合了傳統硬木紋理及漢字造型并且使用新型材料,造型設計更具現代感。不失為一款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的傳統家具。對新型材料的合理利用,即是對技術創新的尊重也是對現有家具的提升。
四、結語
一個有故事的產品才能贏得用戶的心。當然,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永遠不過時的。竹材書架設計正是符合這一趨勢,如果熱銷,不僅可以推動經濟發展,對傳統文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傳承與發展作用。
作者:張燕 邵敏敏 金海明 胡雯慧 單位:嘉興學院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