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3 09:01: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公路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探索,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碎石樁法
碎石樁法也稱振沖置換法,主要是利用高壓水流一邊振一邊沖刷,在沖刷的過程中黏土逐漸變成了孔隙,在分別向這些孔內填一些較為堅硬的材料,從而制成很多根樁體,由樁間土和碎石樁體組合成為復合地基,這樣有利于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在經過高負重車輛的不斷碾壓時,可減少路基的沉降量。碎石樁法在應用過程中造價較低,而且這種方法在使用時不受地下水位的影響,又可減少路基的下降,因此,碎石樁法在公路建設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2水泥攪拌樁法
MIP法即水泥攪拌樁法,該法最早起源于美國,后來在全世界不斷發展,日本引入此法后又對其進行不斷地開發,后繼研發出了效率和規格各不相同的幾種方法。我國在引入后主要由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和冶金部建筑研究總院兩個部門聯合研制,1980年時研究成果得到了鑒定,此后水泥攪拌樁法得以廣泛應用。
1.3排水固結法
在形變的同時隨著超靜水壓力的逐漸消散,地基土的強度隨之不斷增加,有效應力也不斷提高。在場地建設之前對地基進行預壓或是利用建筑物建成后的本身重量逐漸加載,使多余的水逐漸排出來,從而使路基更加穩固。
1.4換填法
換填法是將地基下面淺范圍的一部分軟土層的土挖掉,然后用碎石、灰土、礦渣、煤渣、素土、卵石等一些質地堅硬、性能穩定、強度高、具有抗侵蝕性材料分層進行填充。填充過程中利用機械或人工的方法分層進行碾壓振動,使其密實度達到規定要求,打造良好的地基。當施工中遇到比較薄弱的軟土層時,可直接利用振動碾壓等處理方法來進行壓實處理,此方法同時也可起到加固作用,達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2選擇所用方法時應考慮的因素
2.1道路所在地段
道路所在地段是施工過程中要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一般地段上,只要是不均勻的沉降不大,剩余沉降即使大到一定程度,路面平整度也不會出現特別大的形變。但與構造物相連接的地段,剩余沉降將會造成錯臺現象,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地基的穩定性沒有達到要求,將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橋臺由于壓力過大引起位移的現象非常常見。因此,施工過程中道路所在的地段對于施工的影響非常大。
2.2路基狀況
在路基施工過程中如果遇到了相對淺薄的軟土層,經常采用的方法是簡單地對表層進行處理,開挖換填法比較常用。在施工過程中如果遇到了軟土層較厚的情況,應使用表層處理法配合其他方法。遇到軟土層較薄且中間夾有砂層情況時,一般采用強夯法和表層處理法等方法,在土質檢查過程中做好詳細記錄,即使是5cm的砂層也可做到有效排水。遇到軟土層較厚且無砂層情況時,在排水過程中由于排水的距離較長,強度不會得到增強,固結沉降則需要很長的時間。
2.3道路性質
道路等級越高對平整度的要求越高。施工前需做好前期處理工作,做好有效的沉降處理措施。道路等級較低時,可先對地面做簡易鋪設,等到簡易路面沉降結束后,再對路面進行正式鋪設,可有效節約資金。選擇路基的處理方式時,路堤的寬度與高度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應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方式。
2.4施工環境
在施工過程中,不同的環境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所需的成本也不同。如: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震動、噪音以及地下水排放的情況;在地基基面比較軟弱的情況下,地基經常會出現沉降、隆起等現象;當所施工的道路旁邊有重要的建筑物或居民房屋時,都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減少沉降量。
3公路軟土地基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3.1在施工過程中理論落后于實踐
在施工的過程中雖然實踐要先于理論,但是理論對于施工的過程非常重要。對于理論的缺乏,是目前道路處理中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3.2欠缺對于施工質量的嚴格把控
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把控施工質量。公路的質量事關重大,施工過程中絕不能忽視這個問題。近幾年,各地都明文規定了在施工過程中禁止使用粉噴深層攪拌法,這樣做不是否定該方法不夠成熟,而是為了保護公路工程質量采取的必要措施。施工過程中部分單位欠缺對施工質量的嚴格控制把關,所以在機械施工方面仍存在一些質量問題,再加上個別單位存在偷工減料現象,使得一些技術上的必要手段無法得以實施。
3.3施工機械的發展水平影響技術的實施效果
近幾十年來,我國公路地基的處理技術發展迅猛,許多技術已得到較好發展,但這些技術相對于我國的道路建設還遠遠不夠,相差的距離非常大,如:深層攪拌不能夠有效地保障施工質量。機械技術達不到預期的目標,要確保好的施工質量則非常困難。
4公路軟基處理中粉噴樁質量控制措施
4.1原材料質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對粉噴樁施工質量影響巨大,因此應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應在充分了解施工范圍內軟土層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施工材料。須檢查所采購材料的出廠合格證等相關證明,并按照規定要求檢測各項材料,對質量檢測不合格的材料禁止用于道路施工中。原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后,做好材料的存放工作,避免在存放過程中由于天氣、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出現固結、質變的問題。施工開始前還需進行土樣試驗、水泥土比例試驗等,確保成樁的質量。
4.2攪拌成樁質量控制措施
首先必須按照施工方案設計要求確定樁體的位置,盡量減少在此過程中存在的誤差,以免影響軟土地基加固的效果。在攪拌成樁的過程中,應根據樁身的具體長度來確定每次入罐的材料用量,成樁完成后檢查固化劑的使用情況,當罐內留下的材料過多時,則需要對樁體進行復噴,避免出現樁體松散的問題。若由于停電或機械故障等外界因素不得不中斷噴粉作業時,需要采取整樁復打的措施進行處理,重疊的孔段應超過1m。待攪拌成樁施工完成后,應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成樁質量檢測工作。采用鉆樁取芯的方式檢測成樁的質量,根據樁身的直徑合理確定鉆孔的大小,一般鉆孔的直徑應>100mm。由于樁體的數量較多,可采用抽樣檢測,檢查的頻率控制在0.2%左右。
作者:楊穎 單位:黑龍江省虎林市公路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