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1 08:57: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大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創新及實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學的生活園區文化是校園文化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園當中擁有良好、健康向上的生活園區文化才是凝聚大學生的主要方式,生活園區文化能夠有效地啟到高校育人、文化引領等方面的作用,而且大學生還是生活園區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能夠幫助大學生進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和發展觀,有效地整改和創新大學生活區文化是有助于校園整體風氣的改善形式,給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大學生活園區文化的主要構成形式
大學的生活園區文化主要是屬于動態的系統,它是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這四大部分進行組成的,其中物質文化作為基礎內容,制度文化作為實施的保障,行為文化則是展現的形式,最后精神文化是整體的優秀內容,所以說這四者之間是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進步的大學生活園區文化,有效地促進了大學生活園區文化的發展模式。那么以下四點就是文化的主要概念:
(一)大學生活園區的“物質文化”,就是指大學生活園區的環境甚至是學生學習、生活等日常活動的范圍都是作為物質條件,例如學生在上大學時宿舍的住宿條件、宿舍的衛生情況以及物品的陳列等;宿舍走廊的宣傳語、照明設施等;而且在生活園區以外的綠化環境、公共設施都是屬于大學生活園區的物質文化。
(二)大學生活園區的“制度文化”,就是指大學生活園區的管理制度(例如宿舍的評分機制、水電費的繳納機制、學生綜合考核的獎懲機制和學生的自治管理機制等)和道德規范(例如宿舍內部的組織紀律、宿舍成員之間非正式制度)等制度文化。
(三)大學生活園區的“行為文化”,所謂行為文化就是指大學生活園區文化的主要內容,其中包含大學生活園區文化的內在、外在以及動態等表現形式,而且還包含大學生在大學宿舍中的學習方法、生活形式、網絡行為以及興趣愛好等表現形式的行為文化。
(四)大學生活園區的“精神文化”,指的是大學生活園區文化的深層文化和優秀文化,還有關于生活園區文化的靈魂和凈化,其主要的展現形式就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園區學習和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信念和心理狀態,例如學生價值的取向和精神追求等。
三、大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創新和實踐
(一)加大構建輔導隊伍,構建美好生活園區文化建設制度
在大學校園當中構建高效的輔導隊伍,是大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基礎,需要根據“立德樹人”的觀點對輔導人員進行教育和培養。根據大學對輔導人員的管理制度,主要強調制度的管理,能夠把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當中,大學生的輔導人員在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需要輔導人員能夠和學生一起進行學習和生活,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當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輔導人員及時的幫助學生進行解決,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二)增加公共文化設施,構建溫馨的育人環境
在大學的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當中,物質條件和各類的基礎設施是現階段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最為基礎的內容,同時還是大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在這個時候大學應該加大對生活園區文化的建設,多在校園當中設立一些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人文景觀,給學生建造出“文化之家”的感官,而且還需要大學能夠全方位的給學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務,讓學生在緊張、壓力大的學習環境之下,還能享受大學的生活。
(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專業的教書育人體系
在大學的教學當中實施學業導師制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個性,根據大學所制定的教學方案,需要先聘請一些敬業、精干的專業教師來擔任學校學業導師的重任,而且學業導師制主要是在生活園區中進行開展的制度,工作的內容就是包含對學生的學業指導、科技創新以及生涯規劃等方面。學業導師需要根據自己的工作職責正確指導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等,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不斷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四)打造獨特的文化內涵,構建特色文化教育體系
大學當中的文化內涵建設可以運用多樣式進行構建文化內涵,其中包含文化標識的建設也就是院徽、院旗等,以此方式來展現最初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或者也可以把學生的行為養成和大學當中的社團活動進行相結合,以此來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品牌,不僅豐富了大學文化的內涵,還給大學生的自主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強化通識教育,增加“第二課堂”,所謂的通識教育就是指素質教育當中的教學方法,而且在大學的教學當中主要教學責任就是加大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認知,營造出獨有的大學文化特色,防止發現“高分低能”的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教師還可以在大學的教學活動當中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更早的接觸社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養,增加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或者學校還可以定期的組織關于心理健康的講座,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五)突出自我教育,構建民主的管理育人體系
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作為大學生們學習的載體,在創新大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時候需要依照“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進行構建,把學生作為主體進行發展,并在發展過程當中過多的重視學生需求,讓學生能夠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民主性管理和發展,為我國的大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提供新鮮的活力。可以先根據大學的特點進行實行民主化管理,在針對學生干部進行感恩關懷,不斷培養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團隊意識,最后需要加大對黨團組織的建設,要把黨支部、團支部都建立在學生的宿舍當中,在根據宿舍樓中的樓長、層長和舍長進行一對一指導,把黨團員的模范作用發揮到極致,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等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
(六)開展“蒲公英”志愿行動進宿舍
在大學的宿舍當中開展關于“蒲公英”的志愿行動宿舍活動,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弘揚奉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服務精神,把組織的志愿者服務活動精神融入到學生的日常行為當中,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園區當中建立關于志愿者的服務中心,并自行組建隊伍,劃分成為不同的志愿服務小隊,在進行開展宿舍文明的推廣活動,把整棟樓當中的廢品進行整理和歸納,最后在針對大學生活園區當中的小廣告進行開展鏟除行動,在把架空層自行車車庫進行整潔,促使志愿者的形象在大學校園當中成為良好精神風貌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七)構建生活園區服務聯動機制
在大學生活園區中構建服務聯動機制,主要就是通過樓棟的形式來開展大學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員會,并在成立以后進行構建“搶修突擊小分隊”,在以學生為主體搭建“微服務”的平臺,在平臺上定期的開展關于校內各個單位和自管會中主要負責人的聯席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所要遵循的是需要符合學生的需求,針對現階段生活園區文化的類別、地位以及特性等基礎上,對生活園區的文化建設不斷創新,給大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斷培養高素質人才。
作者:吳琳 單位:煙臺南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