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1 08:52: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經濟發展提升策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焦點問題。社會職位資源與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不相匹配,就業總量增加與結構性螺旋式矛盾的“雙重壓力”相互作用,對大學生就業帶來更為嚴峻挑戰。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這些問題,必須著力加以解決。”因此,本文基于當前就業現狀,結合中共的時代背景,探析優秀競爭力視角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
2內涵與特征
2.1內涵
優秀競爭力(CoreCompetencies)是指一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并被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可以持續產生獨特競爭優勢的資源與能力。大學生就業優秀競爭力是立足于大學生群體,在自身一般能力基礎上加以提煉和發展,由此形成獨有的,支撐大學生目前,甚至將來的有效競爭優勢,使大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內永葆競爭優勢的優秀能力。
2.2特征
隨著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形成以“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為特色的就業機制。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優秀競爭力體現在大學生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就業心態是否端正、是否有適應崗位的實踐能力等。由于職位的供給不足,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其主要特征如下:(1)整體性。大學生就業優秀競爭力是通過外部市場資源的利用以及自身綜合條件運用的有機集合,通過耦合,裂變而形成系統化的競爭優勢并實現其價值。(2)排他性。大學生就業優秀競爭力是其他個體所不具備,體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獨特性,支撐大學生現在,甚至將來的競爭優勢,是其成功就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3)發展性。大學生就業優秀競爭力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地點、領域、崗位、情緒等各種內外在因素變化而變化。需要隨環境變化而適時適勢調整,努力尋找和創造新的就業優秀競爭力,更好塑造發展自己。
3影響因素
3.1微觀環境
一是學生個體的直接因素:由于受到中學“趕鴨式”教育和家庭教育影響,大學生主動學習意識淡化薄弱,忽視對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進行扎實學習,制約就業優秀競爭力的培養和提高;對就業市場缺乏深度了解,對自身水平評估不夠合理,往往對就業期望值偏高;同時受到固有觀念的限制,創新創業思維受到局限,缺乏自主創業勇氣和決心。二是高校人才的培養環境:高校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沒有切實與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相對接,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高校學科專業建設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夠,“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依然存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機會有限,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仍不完善。
3.2中觀環境
就業市場的不斷限制:當前用人單位存在較強傾向性,提前將招聘范圍鎖定在雙一流學校,使得其他高校學生未有機會參加應聘;一味追求高學歷和高分數的學生,有可能將此類學生放置不能勝任的崗位之上。很多企業局限于招聘大學畢業生,并未通過與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直接合作來傳達自己的需求以及硬件要求。
3.3宏觀環境
社會環境的發展形勢:經濟發展形勢依然嚴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社會對大學生需求,社會職位資源與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不相匹配,就業總量增加與結構性矛盾“雙重壓力”日益加劇,對大學生的發展帶來嚴重挑戰。社會上“啃老族”的現象依舊大量存在,大量勞動力并未走向勞動力市場,從而制約著經濟良性發展。
4.1個人努力是關鍵
首先,樹立主動競爭意識,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夯實知識基礎;不斷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實踐能力。其次,樹立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擇業理念,把個人規劃與社會實踐相融合,把個人夢想與民族自強相聯系。以“十大工程”為指引,充分利用多種途徑多種手段實現就業。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服務需求“大舞臺”,到新興領域就業創業,在個人成長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4.2高校培養是重點
一方面,高校應樹立以服務學生學習與發展為優秀的人才培養理念,實施基于“價值引導下的自主構建”理念下的新型的就業觀教育。以能力培養為重點,加大社會實踐的比重,著重開展實用性的訓練,增強學生技能素質。另一方面,高校應以求職就業為導向,建立起大學生就業指導平臺,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講座;加強專業能力的訓練,建立學生與導師良好的溝通媒介。
4.3平臺指引是支撐
首先,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通過虛擬平臺搭建大學生就業的新陣地,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作用,及時就業信息,將用人單位與學生需求緊密相聯。其次,利用新媒體開展創業競賽,搭建大學生與“創業孵化器”和“大學生創業基地”之間的橋梁,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最后,以新媒體為載體進行模擬招聘,加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求職競爭意識。
4.4社會指導是保障
一方面,國家應積極營造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良好氛圍,提升大學生的能動性和塑造性。通過各種創客空間,政府或民間基金等途徑,從各方面進行全方位幫助。引導高校展開教學改革探索,建立全面的教育體系,設立自主創新創業學院,從而打造服務的“新格局”與“新境界”,實現精準就業服務與支持。另一方面,企業應根據自身用人需要,加強與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通過開展訂單式的聯合培養模式,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指導和參考性建議,鼓勵學生將個人學術成果、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綜上而言,大學生就業優秀競爭力的確是影響就業質量的重要關鍵因素。王國維曾指出,教育宗旨是“人之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也”。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化與創新創業的深入發展,大學生就業優秀競爭力不僅包括大學生個體因素,而且涉及教育環境、就業市場、社會環境等因素,因此需要多方聯動,方可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優秀競爭力,實現大學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理想,創造出國家“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王義倫 陳曉暾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