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23 09:09: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美術教學中自主學習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中美術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提升學生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但是,傳統的高中美術教學模式根深蒂固,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同時,在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還經常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當今這個注重素質教育的社會中,在高中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
一、影響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因素
(一)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
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重視自身綜合素養和能力的提升,而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提升自己的應試能力,從而有效應付考試,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也是以學生的考試為教學目的,自然在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中,不會過于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教師不合理教學方式的影響
與文化課的課堂教法不同,美術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比如,每一幅畫作的完成,是想象力和實踐能力相結合創造出來的,更關注學生自主精神和美術技能的結合。但是,我國大部分美術教師,卻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塞一些生硬、晦澀的知識,不管學生是否能夠消化吸收,只顧著追趕課程進度。“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易使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且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由此可見,美術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于美術教學成效影響極大,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極大。
二、高中美術學科優秀素養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適當地給予鼓勵和支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很多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學習抱著一種害怕、膽怯的態度,對于這一類學生,他們是越害怕便越不想學,逐漸就對美術課產生了厭倦心理。而中學這一階段的學生,他們有著脆弱心靈,同時也有著很強烈的自尊心,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首先,就要了解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幫助學生克服害怕和厭倦的心理,并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其次,要有針對性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通過教師的鼓勵和贊揚,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會逐漸地樹立起來,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例如,教師在上“各異的風土人情”這一課時,可以設置“拍賣環節”。教師可以課前自己動手做幾幅剪紙作品,讓學生以回答本課知識點為代價,把剪紙作品以禮品的形式獎勵給他們,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最終達到為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做好鋪墊的目的。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上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一位學生如果喜歡教這門課的教師,那么他這門課的成績就相對較高。這個現象說明:教師的為人修養及師生關系,是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一定關聯的。那么,對于美術教師來說,就更要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以體現學科素養,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這種和諧的關系不僅能夠拉近師生距離,還能培養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興趣。例如,在“不同的歌聲”這一節課上,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良好的課堂環境。教師在本課中應扮演一名組織、引導、交流的角色,讓學生以學術演講者的角色對其探究到的成果進行闡述、表達。其他學生可以就他論述中提出不同的觀點進行提問,教師也可參與提問。這種方式可以使師生互動得到充分的體現,也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并盡可能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想法和心情,從而成為學生的良師和益友。
(三)運用互動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目前,許多學生學習美術的習慣是先聽教師講解課本內容,然后再根據教師的點撥進行練習。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根本不需要進行獨立和自主的思考,因為需要學生思考的教學問題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就已經全部涉及了。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富有民主氣息的新美術課堂,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表現自我,并與教師互動。為此,美術教師要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平等的師生交流機會。比如,高中美術老師可采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之間有充分的交流時間和討論機會。此外,美術教師要遵循新課改下美術課堂教育的教學規律,運用課堂實踐活動增強學生之間互動,如鑒賞美術作品,以提問的方式增加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等,使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逐漸加強自學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多媒體運用也逐漸頻繁,并致力于使每項教學活動都能得到積極的影響。因此,高中美術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外,也應當對多媒體進行合理的運用。例如,在每節美術課堂的鑒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美術現象,運用多媒體設置符合情境的相關背景音樂、故事情節等,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相關聯的情境等,培養他們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從而為他們之后進行自學積累更多的美術理論知識,為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鋪平道路[3]。
(五)課前收集資料,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便捷,獲取知識的渠道也不再只是課本和教師。學生可以課前通過智能手機和網絡查詢獲取知識,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心靈的慰藉》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可布置讓學生收集有關四大石窟和佛教相關知識及故事的任務。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將要學習內容的了解,還可以使他們逐漸形成一定的判斷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六)加強課外拓展,激發學生的自學意識
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高中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引導學生建立美術觀念的重要手段。教師除了講授課本中的知識外,還可以給學生尋找一些與美術相關的課外讀物和作品,或者組織學生參觀畫展和博物館。通過現場參觀,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資料與經驗,并在活動中能夠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如拍照、記錄、搜集等。這樣的活動還會使學生獲得不一樣的收獲和體會,在實際運用中,好多學生都寫出了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的觀后感。教師也可以制作一些微課,讓學生利用飯后休息的十分鐘時間進行觀看。這樣不僅不會占用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還能調節高中生緊張的學習節奏。學生可靈活選擇自己喜歡的微課進行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特個性,使他們感受到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進而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結語
教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通過對“美術學科優秀素養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的合理運用,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運用中注重對學生和課堂的直接影響,從而促進高中美術教學的健康發展。
作者:龔秀瓊 單位:福清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