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21 09:00: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美術素養的培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素質教育強調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儲備的基本能力,還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使學生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價值觀目標上均有所突破,從而使其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美術學科素養包含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以及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方面,培育高中生的美術素養對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一、美術學科素養概述及各素養的相互關系
1.美術學科素養
美術學科素養主要包含以下五點內容。第一,圖像識讀能力。要求學生熟知美術元素,并以發展、聯系的思想融合美術元素,將色彩、畫具、構圖進行融合,豐富畫作的內涵。允許學生將生活中的事物與繪畫緊密結合,并賦予其更高的價值。第二,美術表現能力。要求學生將中西、古今等多種元素進行有機融合,繼而能夠借助新技術充分地展現出來,使其藝術價值得以凸顯。第三,審美判斷能力。學生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對藝術要有自身的認知和判斷能力。第四,創意實踐能力。創新是使畫作別致的關鍵途徑,合理、大膽地創新是學生美術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學生要能夠在主觀能動性的推動下,積極運用美術技巧實施美術創新。第五,文化理解能力。這是指學生要能夠從文化的角度審視藝術,并且積極承擔起傳承文化的歷史使命。
2.各要素的相互關系
圖像識讀能力是美術素養中的基礎能力,只有認知力得到了提升,學生才會借助美術技巧進行表現與創新。視覺認知是美術表現的基礎環節。審美判斷能力有助于促進畫作不斷豐富與創新。文化理解能力是藝術能力的升華,只有認知達到一定的境界方能進行藝術的傳承,促其穩步發展。
二、高中培育學生美術素養存在的問題
在升學的壓力下,部分高中過于重視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對美術學科的重視度有待提升。由于美術課時不夠,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有所下降,甚至缺乏鑒賞美的能力。部分高中生在賞析作品的過程中只重視創作的背景資料,對畫作的真正價值探索較少。除此以外,一些高中生缺乏想象力與創新性,通常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內容,使創新思維難以發展。
三、有效培育高中美術素養的措施
1.立足于課本,提升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課本內容是教師系統教學的主要資源,故而教師可借其提升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圖像識讀思維。據此,高中美術教師應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使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主動接受圖像識讀技巧。為了豐富課堂內容,教師可依據課程目標搜索相匹配的圖像供學生品鑒。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其美術表現能力高中生往往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需要教師積極引導。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朝氣蓬勃的性格特點,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斷增強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如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等,引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關注,借助多媒體展示多種創意非凡的藝術作品,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增強美術表現能力。
3.端正學生的審美判斷意識正確的價值觀是學生創作藝術作品的基礎,審美判斷能力必須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審美判斷能力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在追求獨特性的同時符合大眾的正確審美。部分高中生在社會因素的誘惑下,往往存在一些消極的思想意識,將其視為獨特的審美。因此,高中教師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判斷意識是極有必要的。如,教師可借助文藝復興時期的圣母系列作品教育學生珍惜親情、關愛父母。
4.加強創意實踐,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是藝術發展到新境界的關鍵途徑,單一的教學形式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導致學生的認知受限。因此,教師應轉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實現繪畫技巧與藝術實踐的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日常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從而豐富自身的認知,為進一步提升能力做好鋪墊。創新思想的培養,要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打破常規,將中西文化、古今文化進行糅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5.滲透文化理解,促進文化的傳承藝術通常借助圖像、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因此較為內斂。每一幅作品均飽含創作者的深切情感,是對當時社會環境的側面呈現。對新時代的學習者來說,若想學習美術文化的深刻內涵,其必須積極了解創作時代背景和創作者的具體經歷,以此為基礎,了解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內涵和藝術價值。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使學生在內驅力的推動下高效地學習文化、傳承文化。高中美術教師首先需要立足于課本內容,深入挖掘適合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相關內容;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掌握圖像識讀和審美判斷能力;為了促進美術事業蓬勃發展,教師需要積極培養高中生的創意實踐能力,使學生不受固有教學模式的影響,敢于打破常規、積極創新。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在于傳承優秀的文化,包括藝術文化。因此,教師應將文化內涵滲透在教學中 ,使學生耳濡目染。
作者:汪甫林 單位:江蘇泰興市第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