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9 08:31: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林業經濟發展新模式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所謂經濟發展模式,在經濟學上主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發展戰略及其生產要素增長機制、運行原則的特殊類型,經濟發展模式包括經濟發展的目標、方式、發展重心與步驟等一系列要素。而本文研究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大分支,是指依賴當地林業生產資源,結合區域內地理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生產工藝與技術等,由區域內林業相關部門制定的林業發展規劃,涵蓋了林業經濟發展的目標與戰略、發展方式、發展的側重點及主要實施步驟等。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制定步驟及主要內容分為三類,第一,考察并了解當地林業資源保有量、林業的具體發展情況等基本信息;第二,根據樹木的增長情況與生產周期進行統一分類,在遵循森林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對發展模式進行擬定;第三,結合當地林業發展現狀,確定有重點、因地制宜的區域林業發展模式。
2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2.1缺乏精深加工產業,林業產業鏈短
缺乏精深加工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對林業經濟帶動不強。目前,我國一些地區林業發展過程中工業程度不高,木材加工以旋切單板、中高密度板、膠合板為主,林產加工園區少,缺乏高檔家具、廚具、木門、裝修面飾板加工企業,八角、肉桂、核桃、油茶、松香及林下經濟產品也缺乏精深加工,沒有拳頭產品,沒有知名品牌,仍以提供原材料和低端產品為主,附加值不高,林農收入受原料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這些低層次的發展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在之后的模式優化中進行解決。
2.2林業生產模式粗放,單位產量不高
在我國一些基層林業地區,生產模式簡單粗放、機械化程度低也是林業經濟模式存在的一個問題,以廣西沿海地區為例,該區域單位林地產量不高,單位面積蓄積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6%。林種以速生豐產林為主,備耕以煉山為主,撫育以施肥和噴除草劑為主,作業以簡單的輔助設備為主。不少速生豐產林種植除了雇人施肥除草外,基本上是由其自生自滅,能收多少算多少,林地產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問題在人工用材林營造中表現尤為突出。
2.3林業經濟發展分散,新型經營主體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林業資源提供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木材服務,休閑養生、生態旅游成為了當前林業發展的新模式,同時也是對林業經濟新模式的一種參考項。我國地域廣泛,自然環境差別較大,不同地區的林業資源有著不同的發展方法,但是由于林業經濟發展所需資金較多,再加上一些基層林業經濟發展經營仍以各家各戶為主,所以存在著投入不足、品種不多、產量不高、質量不齊、標準不一等問題,影響了林業經濟新模式的發展,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政府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扶持和規范各類合作社、互助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
3林業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對我國林業經濟模式內涵以及應用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那么要實現我國林業經濟發展新模式,需要著重解決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市場渠道拓寬三個問題,筆者在這里針對這三個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希望給我國林業經濟新模式發展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3.1創新農村林業產業發展組織形式
充分利用政策性農業金融和其他惠農政策大力扶持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重點是:積極推進供銷社改革,充分發揮供銷社在農村林業經濟生產經營服務和產品營銷方面的作用;采取林業補助、補貼、貼息項目安排和保險主要以林業經濟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為對象等扶持政策和規范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管理的方式,大力扶持培育林業龍頭企業、林業經濟合作社和聯盟,鼓勵采取“公司(合作社或聯盟)+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木材、木本油料、香料和林下經濟(特別是有機食品和仿野生中草藥)的種植加工業,由林業經濟龍頭企業、合作社或聯盟負責生產加工組織、產品質量標準制定、品牌培育打造和市場營銷等工作,解決林農種養什么、怎么種養、怎么銷售等問題,改變各自為政隨大流、盲目經營效益差的現狀,真正實現規模多樣化、標準化經營,提高林業經營效益和抗風險能力。
3.2探索建立林業機械互助組織
如上所提到的,我國各省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一些地區存在著生產機械嚴重缺乏問題,因此該部分林業經濟發展新模式就應該放在提升林業機械水平上來,對此可以借鑒西方一些國家的經驗發展林業機械互助組織,每個互助組織在為成員單位提供好服務的前提下,還可以向社會提供服務。比如可以采取將農機補貼、油價補貼、貸款貼息主要安排給林業機械互助組織等扶持政策和規范林業機械互助組織管理的方式,依托國有林場和種植大戶大力扶持培育林業機械互助組織,從根本上解決林業機械投資大、用不起、保養難、易損壞、使用少、效益低的問題,逐步提高林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同時鼓勵組建林業生產勞務公司,解決林業生產專業化低、用工難等問題,盡量減少林業生產成本,提高林業生產效益,為之后新模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3.3改進林業服務方式、推進多樣化林區建設
首先來說,要繼續深化林木釆伐管理制度改革,簡化指標安排和采伐許可證辦理程序;改進木材運輸檢查管理,轉變木材運輸證辦理方式;推行鄉鎮林業工作站“一站式”服務模式,向林農提供林業產業發展、種苗、林產品價格、林業發展規劃等相關信息,為林農代辦涉林相關手續,真正實現林事鄉辦。其次,根據不同地區林產資源分布和流通狀況,規劃建設若干林產加工專業園區,大力引進和扶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建立健全林業、國土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將林產品儲運、簡易加工用地納入林地或輔助用地規范管理,提高林產品就地就近加工率,提高林產品附加值。最后,還要進一步健全林業綜合執法機制建設,由森林公安牽頭組織嚴厲打擊侵占林地、偷采盜伐、縱火燒林等違法犯罪行為;創新基層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扶持基層組建防火、防病蟲害協會組織,夯實基層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結合森林保險工作的開展,協調保險部門幫助解決基層造林護林資金不足問題。
4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作為目前人類的重要資源主體,雖然是可再生資源,但是如果沒有進行合理的管理、利用與發展,也會逐漸消失。特別是在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林業資源利用效率,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需要進行不斷的研究。本文從經濟發展角度,探討了林業發展新模式的實現途徑,對我國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有著重要作用,在今后林業發展中,需要相關部門與人才共同努力,保證我國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梁曉武 單位:山西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