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8 04:23: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 要: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優美的環境景觀不僅可以美化社區環境,還可創造出和諧融洽的鄰里交往氣氛。本文先闡述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然后針對居住區景觀綠化設計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園林;居住區;景觀設計;問題;措施
一、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1、體現地方特色,因地制宜
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區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遠,居住區景觀設計要把握這些特點,營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環境,同時住區景觀應充分利用區內的地形地貌特點,塑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景觀空間。自然環境是景觀綠化的基礎,在住區規劃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環境、氣候特征,對地勢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樹木的保留要因勢利導,創造具有特色的環境空間。景觀設計還應當發揮住區周圍環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遠山,或是引水入區,創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區。景觀設計應與建筑設計有機結合。
2、人性化的設計
在外部空間景觀設計中,體現人性化的設計原則,還表現為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為此將外部空間景觀環境塑造成具有濃郁居住氣息的家園,使居民感到安全、溫馨及舒適,產生歸屬感,被居民所認同。人性化設計原則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設計開始前,應對整個居住區進行朝向和風向分析,以利于組織好居住區的風道。在景觀規劃階段需考慮到向陽面和背陽面的處理,人們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對的遮陽,還有提供和設置娛樂交流的場所。
3、堅持生態化設計
生態設計的思想應自始至終貫穿于環境設計的全過程。生態性原則是根據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構想,使外部空間景觀生態化的一種思維方式。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過引入自然界的山、水與綠化,模擬出自然風光,使住區景觀環境生態化,讓人們感受自然生態之美。正如美國景觀學者西蒙德所說:“應該把自然(山、峽谷、陽光、水、植物和空氣)帶進集中計劃領域,細心而系統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內、河谷之畔,并于風景之中”。
二、居住區景觀環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人文關懷的設計理念
有很多設計師往往花很大的力氣研究居住環境的設計風格、技巧、形式等問題,刻意追求景觀的形式美,但卻忽略了景觀最基本的實用功能。例如,在居住區環境設計中推行“大硬化”、“大草坪”的歐式風格模式,沒有合理安排公共空間的開放和隱蔽的功能,結果出現顯得過于單調的景觀空間效果,缺乏親和力的小空間。此外,居住區人們的年齡、興趣和文化層次具有較大差異,對景觀設計審美與功能需求不同。有些設計師沒有對這些差異加以考慮,特別是忽視了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對居住區空間的特定需求,缺少一定的活動設施。
2、缺乏環境設計的個性和特色
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特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作為城市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居居住區景觀設計構成了城市景觀風格的有機整體,體現了城市的個性與特色。在許多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中,城市特色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繼承和發展,往往是“千人一面”,使居住環境缺少應有的個性和特色。
3、缺乏合適的園林樹種和花卉品種選擇的能力
居住區綠化要適地適樹,盡量選用有觀賞價值的鄉土樹種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綠化費用,而且還有利于管理養護。由于居住區內居住樓的數量、高低、方位、空間大小等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局部環境,且造園植物又各有其特有的生長環境,因此植物的種植和藝術配植要依據植物的特性和特殊的生態環境來進行。居住區植物配置應注重喬、灌、草復層結構植物群落的建成,最大限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綠量,發揮生態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態作用。居住區綠化不僅要強調平面布局的同時,還要在垂直空間上注重喬灌木與地被植物及草的分層結構搭配,這樣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達到了多樣化的生態效應,在總體布局中應與整個大范圍空間環境取得一致,形成以小見大的生態系統平衡特性。多采用藤本植物和各式花卉進行墻面、陽臺的綠化、彩化,并且充分利用花卉的各種造景形式來點綴,豐富居住區內空間景觀,營造舒適怡人、自然和諧的生活空間。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
1、在以人為設計之本的理念下體現人文關懷
人是環境的第一主體,沒有人的參與,不為人設計,環境也就將失去藝術與設計的意義。“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在設計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包括心理和身體方面的需求。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兼顧美與設施功能的重點,設計注意考慮到特殊群體的需要,使之成為無障礙設計。應該特別指出,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期,設計應當是做出一個積極的回應,充分滿足老人的使用要求。
2、突出表現設計風格與特點
城市居居住區景觀設計應首先強調設計作品的風格和城市的特點。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歷史背景、地形、氣候,城鎮居民也有不同的生活習慣、民俗風情等。因此,在城市居住區設計的整體形象,應該充分體現這個城市的風格與特點。居住區室外環境作為城市整體形象的一部分,也應該反映這個城市的個性。尤其是在這個當今信息時代,城市特色正在人們的不經意間消失,我們就更要在意這個城市的特點。同時每個居住區室外環境也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樣才能使城市景觀更加豐富多彩。此外,住宅景觀與環境設計也必須要從整體環境,在利用現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設計獨特的布局和總體發展概念規劃。以此反映原有的地區環境的特征,并在變化中突出表現設計作品的風格與特點。這樣也可以用于整個自然地理特征和建筑相結合,形成了空間環境的獨特氛圍,滿足了居民的心理和行為需要。
3、合理地選擇植物品種及配植
設計時,應充分了解各種植物的特性之后再進行品種選擇和搭配。品種選擇要考慮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時序,常綠樹、落葉樹,喬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植物配植要有層次感,喬、灌、草的配植要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居住區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將修剪整潔的植物配植在邊際或外圍,以構成多層次種植結構。另外,鄉土樹種有著很強的生命力,抗病蟲害能力強,養護成本低,因此在選擇上應優先考慮。通過配植,能夠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創造出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4、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是居住區園林綠化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適地造林,借景于情才是園林景觀的精華。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動土方,并適當保留原有的樹木,這樣可以減少投入,降低維護成本,并且顯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多變的地形比人工堆砌的平面整潔的地形要更貼近自然,更令人感到輕松,因此,有時保存現有的景致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實際運用中,還可適當選用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地樹種,以改善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促進整體和諧統一。
結 語:通過建設具有較高水平的現代居住小區綠色空間環境,能達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和人居環境的目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自己的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更是有了更多人文關懷的需要。目前,很多小區的建筑都將自然環境與建筑環境相結合,讓小區的綠化覆蓋面積達到很高的水平,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十分滿足人們的各種休閑需要的。本文就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設計改善措施。
關鍵詞: 居住區;景觀設計;措施
一、居住區景觀的構成
景觀的使用幾乎滲透到了居住區環境的各個角落,在景觀設計中如何對這些設計元素進行綜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觀設計的要點。
1.綠化
居住區綠化設計最早發展于西方發達國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工業的迅猛發展,破壞了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迫使相關國家開始重視環境設計。
2.道路設計
道路是居住區的構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導居住區交通、組織居住區空間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設計本身也構成居住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按使用功能劃分,居住區道路一般分為車行道和宅間人行道;按鋪裝材質劃分,居住區道路又可分為混凝土路、瀝青路以及各種石材仿石材鋪裝路等等。居住區道路尤其是宅間路,其往往和路牙、路邊的塊石、休閑坐椅、植物配置、燈具等,共同構成居住區最基本的景觀線。
3.駁岸
河道駁岸起到防洪瀉洪,防護堤岸的作用。在硬質景觀設計中如能巧妙地在駁岸的形式、材質上做文章,通過河道的寬窄和形態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緩流、靜水,形成動靜結合、錯落有致,自然與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輔以燈光、噴泉、綠化、欄桿等裝飾,則可形成區內多視線、全天候的標志景觀。
4.鋪地
廣場鋪地在居住區中是人們通過和逗留的場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規劃設計中,通過它的地坪高差、材質、顏色、肌理、圖案的變化創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場地景觀。目前在居住區中鋪地材料有幾種,如:廣場磚、石材、混凝土砌塊、裝飾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
二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1.居住區綠地植物景觀存在的問題 很多居住小區的綠地率達不到標準要求,硬質鋪裝過多,以大量高級建材、燈光裝飾環境;同時還有,小區中使用的樹種未能體現生物多樣性;植物成活率不高,從而大大增加維護費用,栽培的植物不根據當地情況,盲目引進,主要因為環境不適;或是造成對現有生態資源的破壞,盲目移植大樹,結果使用過多,增加了投入成本。
2.設計中忽略"以人為本" 目前我國許多居住區內園林綠化在很多方面沒有做到"以人為本"。比如,有的樓盤用綠地做隔離帶,卻忽視了人們生活的方便,兩分鐘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幾分鐘;有的居住區綠化設計沒有把殘疾人的行為考慮進去,為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不便;有的居住區沒有為老人和幼兒開辟專用活動場地;有的居住區在景觀設計上較粗糙,沒能真正、準確地創造人們所需環境。園林綠化設計要做到"以人為本",最重要的是設計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齡結構、職業、生活、工作習慣、生理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這樣才能使小到每一個細節都尊重體貼人的活動行為,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3.各園林要素與居住樓體風格及人文環境難以和諧統一 東湊西拼的各種園林綠化要素風格不一致,盲目遵循"什么時尚造什么,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則,當前一些居住區綠化忽略了這一點,更有甚者,使環境顯得雜亂無章,不成體系,對居民的身心造成傷害。
4.文化氣氛缺乏 形式上缺少和諧與統一,內容上
缺乏生活氣息。設計規劃缺少特色與文化內涵。毫無表情地被復制、拼湊和嫁接,過多的硬質景觀在不屬于其生長土壤的環境里孤立的、沒有自己區域的特色文化。
5. 追求形式,忽視功能 沒有從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角度對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設計,沒有考慮城市綠色空間應具有的多樣化功能而是注重美觀和造價以求較高的取費標準,注重硬質景觀在圖紙上的豐富表現,以求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產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態。片面追求硬質景觀的結果,使人們所期望的自然環境和寧靜愜意的社區氛圍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三、改善的措施
1.景觀開放式設計
小區的景觀設計必須要結合小區周圍環境的特點,突破傳統圍墻式設計,涉及更大范圍的設計領域。景觀設計者應該把握其中的設計思想,在設計中把實際情況和平面圖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一開始就能從空間的角度考慮其設計,并時常以普通游覽者的身份和視覺角度來審視和修改自己的設計,這樣的設計才能散發出勃勃生機,才能具有和諧之美。
2.重視人文氣息的培養
現在居民在選擇自己的居住環境時,不僅考慮硬件設施而且還要考慮具有良好的人文氣息。
3.小區景觀設計應該賦予居民參與的權利
在小區環境設計時應該主動邀請小區居民參與設計,聽取意見,不但可以集思廣益,有利于獲得更好的設計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強小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更加熱愛小區,自覺維護小區的環境,有利于小區的長期管理和發展。
4、體現地方特征。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區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遠,居住區景觀設計要把握這些特點,營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環境。同時居住區景觀應充分利用區內的地形地貌特點,塑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景觀空間。
5、使用現代材料。材料的選用是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應盡量使用當地較為常見的材料,體現當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幾種趨勢:(1)非標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復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螢光漆、PVC材料;(4)注意發揮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視色彩的表現;(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組合的兒童游戲材料等。當然,設計中要考慮維護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證高品質的環境日久彌新。
6、點線面相結合。環境景觀中的點,是整個環境設計中的精彩所在。這些點元素經過相互交織的道路、河道等線性元素貫穿起來,點線景觀元素使得居住區的空間變得有序。在居住區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區,線與線的交織與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區中景觀匯集的高潮。點線面結合的景觀系列是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在現代居住區規劃中,傳統空間布局手法已很難形成有創意的景觀空間,必須將人與景觀有機融合,從而構筑全新的空間網絡:(1)親地空間,增加居民接觸地面的機會,創造適合各類人群活動的室外場地和各種形式的屋頂花園等等。(2)親水空間,居住區硬質景觀要充分挖掘水的內涵,體現東方理水文化,營造出人們親水、觀水、聽水、戲水的場所。(3)親綠空間,硬軟景觀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車庫、臺地、坡地、宅前屋后構造充滿活力和自然情調的綠色環境。(4)親子空間,居住區中要充分考慮兒童活動的場地和設施,培養兒童友好、合作、冒險的精神。
結語
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要提高自然生態意識,應以植物造景為主,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居住區的生態環境質量,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同時,還要滿足居民各種活動的需求,為居民創造多種戶外活動的綠色空間,便于居民的活動、休閑、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歷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區環境內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滿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對居住區環境的需求。
【摘要】: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景觀在居住區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居住環境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居住區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用自然純樸的手法,打造出人們及休閑,娛樂,休息觀景于一體的空間。本文通過居住區園林景觀人性化的設計來探討景觀設計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關鍵詞】:人性化;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
1園林景觀
1.1 居住小區園林景觀的特征 園林景觀發展的歷史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園林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是一種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觀,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 通過改造地形、 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園林景觀生態學在景觀層面上來說,強調的是對人的作用,中國的古典園林側重于意境的渲染,而西方的園林則偏重于整齊、對稱的視覺效果。隨著房地產的蓬勃興起,中國園林風、歐陸風在居住小區中盛行,但這些園林景觀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沒有考慮到小區人性空間和功能性空間。
1.2 居住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目的
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與人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小區的景觀最貼近居民生活,在規劃設計中不僅要考慮植物配置與景區的安全性,設計時還應充分考慮以人為本的原則相對于以人為本的思路。在設計中應始終注重社會化、人性化要求,居住區景觀主要是滿足人們游憩、活動、交流的功能,固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以人為本,富有人情味。
2居住小區園林景觀的特點
2.1 居住小區景觀的現狀
現今社會, 正直房地產迅猛發展時期, 許多房產商不斷興建大型住宅小區, 在效益與效率的驅使下,中國園林風、歐陸風、草坪風這些可復制元素在居住小區中非常盛行。但這些園林景觀往往只注重了居住區的門面D公共中心綠地,沒有考慮到小區人性化空間和功能性的空間。
2.2 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居住小區等于是一個小型城市, 設計一個具有人性化的居住空間首先必須了解居住者的需求與習慣。在設計或選擇住宅區時, 應該優化地塊中的有利條件,避開不利的因素,使其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又不失乏味。當然,設計一個具有人性化空間的居住區首先必須了解居住者的行為需求,生活習慣。居住環境是為人類所創造的,是為滿足人類的需求而設計的。不同的人需求層次是不同的,并且這種需求隨著時間、地點和場所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表現。
3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的原則
為了更好的滿足城市住宅小區各方面的要求,克服在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優秀的住宅小區景觀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
3.1 遵循天人合一原則
隨著景觀生態思想的發展,在規劃設計住宅小區綠地景觀時,首先要以植物學、景觀生態學、 人居學、社會學、美學等為基礎,遵循生態的原則, 新認識身邊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觀要素。
3.2 注重人性化原則
住宅小區景觀設計要做到人性化,就是一切要以人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應該在開發商商業運作的科學性及合理性,整體自然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動為出發點,追求一種優雅、放松、生態、安全并有強烈歸屬感的景觀風貌。 3.3 體現生態化原則
住宅小區景觀設計還要追求生態化。所謂生態住宅區就是指:在保證社區各項功能正常運行和維護社區內居民較好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人均生態基區面積的居住社區。從規劃、 設計和施工的角度出發,生態居住區是指在居住區的建設中,通過規劃、設計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盡量減少對自然的傷害,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減少建設過程中的生態基區面積。 學者們一致認為: 生態居住區應該達到節能、節地、節約資源、節省材料、太陽能運用,無害化、減少廢棄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資源的重復運用和循環運用等要求。
3.4 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
住宅小區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風格多為現代建筑風格, 各地區在建筑裝飾上也強調要突出地方特色。綠化設計首先應該從這一大的前提出發,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區綠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綠化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必須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特點,居民生活習慣和對戶外活動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設計。
4居住小區園林設計思路
4.1 小區道路及園路的設計:
居住小區道路必須主次分明,引導性強,便于車輛進出行駛和人們行走。道路不僅要在寬度上利于交通行徑,還要從安全角度考慮,多采用環行道或人車分流的形式。園路規劃要在寬度和路面鋪裝上有別于小區道路,多采用線性自由流暢、迂回曲折的形式以分隔綠地空間,改變空間形狀。過園林植物配置,創造出不同的園林景觀,給人移步換景,別致多樣的視覺感受。
4.2 景觀設計:
要達到化景物為情思,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要增添人文色彩,體現文化底韻,使小區居民達到放松心情、緩減緊張情緒,調節和減輕疲勞,從而陶冶情操,得到休閑和愉悅。園林小品要簡遠、疏朗、雅致, 突出特色,使其景象簡約而意境深遠,給人無限遐想。 4.3 園林綠化設計:
居住小區綠化應以喬灌木為主,輔以地被植物覆蓋地面。種植方式上因地制宜,采取叢植 、孤植或群植的種植方式,虛實相襯,貼近自然。植物配置注意落葉樹與常綠樹數量的搭配,盡量利用色葉、觀花和觀果植物,表現季相變化和層次感。
5結語
由于小區在我國存在的歷史并不長,各地的小區景觀設計都還處于發展的階段。但是,隨著全社會對該課題的認識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現代小區中的園林景觀設計一定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為改善和提高人們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做出更大的貢獻。
摘要:由于時展迅速,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日益提升,人們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現代住宅區的景觀設計必須追求創新,要充分利用園林設計中的形式要素,讓城市更具觀賞性,也讓居民能更好地融人自然,喜歡自然。本文結合園林實踐,對?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進行了探討。對于提升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水平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特色
0 引言
居住區園林景觀既構建了人們戶外活動的空間,又綠化、凈化、美化了居住空間,提高了環境質量。因此如何進行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是具有真正廣泛意義和深厚內涵的,下面我們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初探。
1 園林景觀的布局 常見形式
(1)規則式園林又稱整形式、幾何式或建筑式園林。給人以莊嚴、雄偉、整齊之感,一般用于氣氛較嚴肅的紀念性園林或有對稱軸的建筑庭園中。大抵以中軸線的左右、前后對稱或擬對稱布置,在不同地段分有不同的水平面及石級組成,水體均為圓形、長方形等等幾何形,廣場多為幾何形,道路多為線性,主體建筑群和單體建筑多采用中軸對稱均衡設計,種植設計常用等距離行列式、對稱式為主,常以園林小品點綴園景。我國的北京天壇、南京中山陵等都采用此布局。
(2)自然式園林又稱風景式、不規則式或山水式。以“自成天然之趣”為主要地形特征,水體講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廣場布置自然,道路布列多隨地形,建筑群及單體多為不對稱的均衡的布局,植物種植注重群落之美不成行成列,小品形式多樣、位置多位于透視線集中的焦點。我國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都是此類園林的代表作品。
(3)混合式園林主要指規則式、自然式的結合,布局非常靈活,創造協調的、富于變化的空間。
2 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特色要求
(1)在功能性設計上要注重人性化。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更加關注環境人性化,以保障居民利益最大化為標準,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論,傳承地域性文化,滿足人們的精神和物質需求,營造優美而又宜居的景觀環境,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為住宅小區創建一個宜居的生活環境,對于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和城市道路的擁擠不堪,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通過大量種植綠色植物,水產養殖等來美化小區的生活環境。
(2)在園林景觀上要注重審美化。城鎮化日益加快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活壓力,人們很少有時間投入到藝術的欣賞和研究上,不過人們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標準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人們更加渴望在工作或者學習之余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放松身心,因此,在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的審美設計上,更加與時俱進,貼近生活,符合人民大眾的總審美標準。
(3)在功能規劃上要注重與城市環境相符合。現代居住區建筑形式具有多樣性,不同密度的居住區對園林景觀的設計也有所不同,對于高密度居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需要以滿足功能和改善小區空氣環境為主,確保人們的交通暢通,擁有適當的健身和娛樂場地,通過大量種植綠化植物來改善空氣環境。低密度居住小區內居民數量有限,他們更加注重寧靜的空間,追求親近的大自然和詩情畫意、可游可居、陶冶性情的藝術境界,從而感受鳥語花香和植被叢林的生態自然景觀。其設計理念在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3 加強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建議
(1)打造生態園林。打造生態園林是促進我國現代園林景觀良性循環的有效途徑,主要原理是利用植物的代謝功能,不僅能夠打造高水平高功能的園林景觀,同時能從根本上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將不同品種的植物移植到特定的群落當中,在地下不同深淺處形成不同的根系,可以構成一個龐大的根系生態系統,促進住宅區地下水的凈化和循環,因為地下的根可以吸收大量有害物質,其代謝產物多為無機物,不僅無污染還能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養料,增強土壤肥力,凈化土壤。注重生態效益植物是天然的環保物質,它可以自動調節環境和氣候,以及生態系統中各不同層次的動物、植物之間食物鏈、食物網的關系,起到生態保護的作用。在居民住宅小區內適當養殖和栽培植物,能充分利用陽光和水分等天然資源,凈化整個居民的生活環境,讓景觀充滿色彩感和層次感,讓居民生活更加和諧。
(2)打造親民園林景觀。通過在活動場地的分布、交往空間的設置、戶外設施及景觀小品的尺度、色調等方面的設計,使人們在交往、娛樂、活動、休閑賞景時更加舒適、便捷,創造一個生態和諧的居住區環境;并賦予環境景觀親切宜人的藝術感召力,通過美化生活環境,為居民提供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是一項公共事業,具有社會性、群眾性,離開社會和群眾的支持參與是不能做好的,在設計中應注意發揮園林景觀的多樣化功能,即重視城市園林美化環境的作用,也要考慮到其游憩、休閑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功能。
(3)打造文化園林景觀。崇尚歷史和文化是近年來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一大特點,即在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居住區的策劃和規劃,通過建筑與環境藝術來表現歷史文化的延續性。居住區環境作為城市人類居住的空間,也是居住區文化的凝聚地與承載點。因此,在居住區景觀的規劃設計中,要認識到文化特征對于住區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而營造住區環境的文化氛圍,在具體規劃設計中,應注重居住區所在地域自然環境及地方建筑景觀的特征,挖掘、提煉和發揚居住區地域的歷史文化傳統,并在規劃中予以體現。同時通過形態的延續、結構的延續、生活環境內涵的延續,使居住區園林景觀具有高層次的文化品位與特色。
4 結語
高質量優美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關注居住區園林景觀質量已成為當今住宅建設的發展趨勢。建設富有特色和個性的居住區空間環境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園林設計師尊重生態學的觀點,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追求人與自然相和諧為目標,不斷進取,才能使居住區的園林景觀更貼近居民、貼近生活,創造出自然、親切、優美、舒心的居住環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極大的改善,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質量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合理設計能夠增添居住區環境的美感,提高人們居住的舒適度,還可以有效調節居住區周圍的氣候條件,對于凈化空氣、吸納噪音污染有著極為顯著的效果。在近些年,園林景觀設計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我國各地區的居住區內,對于美化與綠化環境、提高居住區總體質量水平有著顯著效果。但在目前,我國許多地區的居住區園林經設計并不合理,導致其無法充分發揮出應用的效果。本文主要先從我國目前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著手,然后就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方法;探討
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對人們生活與工作中的心情都有著極好的改善作用。而在居住區內進行科學合理的園林景觀設計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居住舒適度,改善人們的日常心情,而且對于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關系也有著顯著的效果。近些年來,人們在對城市進行建設時越來越重視城市中的綠色建設與綠色發展,越來越意識到居住區園林景觀對于城市的質量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進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們的居住區,合理設計園林景觀能夠為人們創造優美潔凈的日常生活環境,愉悅人們的身心,也能提高居住區的整體質量與檔次,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居住環境的美化與凈化都有著重要的作用[1]。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地區的園林景觀設計并不如人意,沒能充分發揮出園林景觀對人們日常生活與居住環境的作用。因此,園林設計人員在設計園林景觀時要掌握科學的設計方法,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園林景觀,為人們的生活與居住帶來積極的影響。
一、我國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園林景觀設計出現“人工超于自然”的現象
許多園林景觀設計者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將居住區周圍原有的植物與環境條件忽略,而是去打造全新的園林景觀,他們更喜歡建筑一些大型的人工湖、人工河等。這樣一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破壞了居住區原有的生態環境,對居住區周邊環境也起到不凈化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居住區建筑人工河、人工湖,極易形成污染,造成居住區周邊環境的惡化,為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不良的影響。
2、園林景觀設計混亂,沒有主題性
園林景觀設計混亂,沒有主題性是目前我國園林設計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園林景觀設計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例如建筑學、園藝學、美學甚至哲學等都會涉及到。如果想要設計出高水平的園林景觀,就要求園林景觀設計者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基礎。但在目前,我國的許多園林景觀設計者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做基礎,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只是單純地依賴個人感覺與喜好,設計出的園林景觀大多混亂,沒有主題性[2]。
3、園林景觀設計盲目跟風,沒有因地制宜
許多園林設計者在設計和規劃園林景觀時,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基礎和創新的意識,只是將其他國家或地區原有的園林景觀照搬過來,沒有充分考慮居住區當地的具體情況,忽略了居住區當地人民的審美觀念和生活習慣,沒有居住區本地特色,沒有因地制宜,使居住區居民對園林景觀沒有專屬感,進而無法充分發揮園林景觀愉悅人心的目的。
除此之外,許多園林景觀設計者還往往忽略各類植物之間的復合效果,沒有將各類植物凈化環境的各自與復合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布局不合理。
二、我國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方法探討
1、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居住區園林景觀建造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居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愉悅居住區居民的心情,綠化城市環境,而這一目的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人”。因此,園林景觀設計者在設計園林景觀時要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3]。在設計時,園林景觀不但要別出心裁、清新雅致,而且更要為居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發揮作用,這就要求在設計時,設計者要充分考慮到為居民創造優雅別致的休閑游樂場所,使園林景觀不但可以發揮綠化環境、美化自然的作用,還能為周邊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提供良好的休閑場所,真正發揮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2、科學合理的對居住區園林景觀進行設計
首先應該優化園林景觀中的植物布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對各類景觀植物進行合理布局,就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其綠化環境的作用。例如,在居住區周邊靠近道路的地方可以種植一些植株較高、枝葉茂盛的植物,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起到降低過往車輛噪音、吸附灰塵、凈化空氣的作用;在居住區內部,應該合理搭配植物的種類,避免種類的單一、季節性植物的單一,應時一年中的每個季節都有植物發揮調節居住區氣候、美化環境的作用。
其次應該豐富居住區園林景觀中的植物種類了,避免太過單一化。在這個方面,園林景觀設計者要充分考慮居住區當地的氣候與環境狀況,選擇適合居住地的植物種類進行合理有效的搭配,例如如果居住地當地的氣候濕度較低,則應該選擇調節濕度作用明顯的植物;如果居住地當地的風速較大的話,則應該選擇一些降風速較好的植物,等等。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只要將各類植物合理搭配,就能對居住區環境發揮出重要的調節作用。
最后還應該提高園林景觀的觀賞功能。除了要發揮出居住區園林景觀的各項調節環境與氣候的作用,還應該重視園林景觀中植物的觀賞性能。如果園林景觀中植物搭配只是單純的為了調節氣候與環境,而沒有充分考慮它的美觀效果,那么,它就無法達到愉悅人心,提高人們居住舒適度的作用,也就喪失了園林景觀最該具有的用途,與園林景觀設計理念也是相悖的。
3、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應該體現出當地特色
園林景觀設計者在設計居住區園林景觀前,應該對居住區當地的文化與其他具體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設計出符合居住區當地文化氣息與特征的園林景觀。在居住區內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園林景觀,能夠激發出居住區居民的歸屬感,提高他們對當地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園林景觀的專屬感[4]。園林景觀的設計符合當地文化氛圍,園林景觀整體效果才好顯得更加協調與自然。除此之外,園林景觀設計者還應該充分利用當地原有資源,打造出具備居住地特殊的園林景觀。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居住區當地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設計出既符合人們審美觀念,又能合理有效調節當地氣候與環境狀況的園林景觀。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在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方法上一定會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更好地滿足居住區居民的需求。
作者簡介:
李 燕、重慶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工、研究方向建筑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