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公文范文 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分析

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分析

發布時間:2022-07-16 10:49: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分析

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分析:淺論湖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之優選研究

論文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優選

論文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湖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并運用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對10種常用教學模式進行了優選。結果表明,學導式教學模式、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合作與競爭教學模式這4種教學模式得到了絕大多數教師的認可,對優化教學有積極的作用。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與實施,極大地推動了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發展,體育的地位和功能也得到進一步強化.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主體,大學生群體無疑是《綱要》實施的重點對象之一,他們體育意識的培養、科學鍛煉習慣的養成、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健康身心素質的獲得是學校體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多方面的協調與努力,其中體育教師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在教學中,教師素質的差異、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模式的選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隨著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人發展,形成了眾多的教學模式,但根據學生基礎的不同和培養目標的差異,教學模式的適應癥群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體育專業和公共體育,尋求和探索適合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最優化,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職責.本研究試圖根據相關文獻分析以及專家問卷的設計與實施,對眾多教學模式進行篩選,尋求適合現代大學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湖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南華大學、吉首大學、衡陽師范學院等8所高等院校的lo位專家教授及185名體育教師作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教學模式的文獻資料以及有關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體育統計學等方面的文獻資料,通過清華cnki學術期刊數據庫(cjfd),檢索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論文和研究報告。

1.2.2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專家對于適合公體課教學模式的判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40份,回收191份,回收率為79.6%,其中有效問卷為185份,符合本研究的需要.

1.2.3數理統計法

對專家的反饋調查表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得出本課題的基本結論.

2結果與分析

2.1教學模式評價指標體系分析

大學體育課程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可以分為公共體育課和專業體育課,二者在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等方面具有的差異性,必然導致教師在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上表現出極大的不同.正是由于這種差異,我們在教學模式評價指標的選取時盡量做到有所側重,體現特點,充分考慮了公共體育課本身所具有的大眾性、參與性、健身性等功效.通過文獻綜述和專家訪談,我們篩選出了教學模式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由學生主體、素質教育、最優教學和符合實際四個指標組成,每個指標又包含著三個二級指標,見表1.

2.2教學模式指標權重的計算

通俗地說,權重就是某個因素在一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它本身的價值體現.我們使用對偶比較法來計算表1中各因素的權重系數.設甲和乙是兩個被比較的對象,若認為甲比乙重要得多,則將甲記為4分,將乙記為0分;若認為甲比乙略重要,則甲記為3分,乙記為1分;若認為甲和乙同樣重要,則甲和乙各記2分.在對每個指標配對比較之后,計算出每個指標的縱向得分,以及所有指標的總分之和y,然后計算x/y,就可以得到每個指標的權重系數了.我們根據兩輪的專家咨詢反饋意見,最終得出了各指標的權重系數,見表2。

2.3教學模式的評價結果與優選

教學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具有效應結構和功能的教學活動的模式和策略,它可以看作是教學系統、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中介和橋梁,是教學系統和教學過程的引申,但與前者不同的是,它是提供如何最有效地達成既定教學目標的程度和策略,更具有實踐意義,所以教學模式的選擇與合理運用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體育類的教學模式有幾十種之多,有些模式雖然叫法不同,但從本質上來看是大同小異的,怎樣才能從眾多的教學模式中甄別和優選出適合大學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模式,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從專家咨詢和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有一些教學模式還是得到了大多數受訪者的認可,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運用評價指標體系對以上10種常用教學模式進行優選的過程中,學導式教學模式、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合作競爭教學模式這4種教學模式的綜合得分較高,是得到絕大多數教師認可的體育教學模式。

2.3.1學導式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主張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發性,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使強制性的死板的教學轉變為生動活潑的教學,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激發學生主動性的途徑和方法很多,因此“主動性”教學模式過程也較多,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個可以讓學生發揮主動性的教學環節.有的是讓學生概括教學內容進行準備活動,有的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選學習方法和進度,有的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相互評價等,當然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這些環節可長可短,形式也可以靈活多樣,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模式雖然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在教學中要善于想辦法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的學習。

2.3.2快樂體育教學模式

是近年來在國內外快樂體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思想是主張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和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體驗到運動的各種樂趣,并通過對運動樂趣的認知逐步培養終身參加體育實踐的習慣,由于運動樂趣來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學生體驗樂趣的教學途徑也多種多樣,但其教學過程的共同特點是具有一個或幾個體驗運動樂趣的環節,這些環節可以互相連接、層層遞進,使學生體驗到運動、學習、挑戰、交流和創造的多種樂趣,寓教于樂,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對體育活動的積極認知,懂得體育運動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能夠激發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內在動機,但需要強調的是,快樂體育在使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絕不能忽視學生體質、體能的鍛煉.

2.3.3成功體育教學模式

是近年來國內“成功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教學模式,主張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由運動學習樂趣積累小的成功為大的成功,以形成學生從事體育運動志向和學習自信心的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結構的特點是在單元的前期和后期都有一個經過改造過的練習或比賽方法,這些方法多采用“讓位”、“相對評價”等手段將練習和比賽變成一個使技能好壞的同學都能參加和享受到成功樂趣的活動.通過這些引進環節使每個同學都有一個針對自己條件的努力目標,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素質教育認為,傳統的統一考試是強制性的,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它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尤其是冷酷的.因為,他們在這種考試中常常被認為是“差生”,他們也由此覺得低人一等,喪失自信心.實際上,所謂優等生在這種考試中也是被動的和無奈的,因此必須創造一種評價模式,這種模式是不帶強迫性的,是每一個學生樂于參與的.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自我目標的設立,通過自我能力的超越,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感受,得到快樂的心理體驗.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體育興趣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2.3.4合作競爭體育教學模式

重視競爭與協同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一個社會個體,了解周圍的世界,與周圍的人協調工作,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意識和技能.素質教育不僅要培養人的競爭和協同的意識,同時還要培養人對競爭與協同的選擇,甚至方法與技術運用,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對于了解和善于協同者來說,人們經常用“集體情商”的能力來描述,這種觀點和實踐在體育教學中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理解和接受,合作競爭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參與下,通過運用運動的手段,利用適宜的條件,創造一種較為復雜的運動環境,使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或與同伴進行協作,克服困難,共同完成任務,促進學生體育合作與競爭意識雙重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素質教育在教學模式評價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兩輪專家調查問卷的反饋結果來看,在對教學模式進行評價的四個一級指標中,最優教學和素質教育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說明教師在重視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的發展。

2)運用評價體系優選出了4種體育教學模式在對lo種常用教學模式進行優選的過程中,學導式教學模式、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成功體育教學模式以及合作競爭教學模式這4種教學模式得到了絕大多數教師的推崇與認可,說明在現階段這4種教學模式是適合湖南省大學生公共體育課的,可以起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3.2建議

1)結合實際合理選擇教學模式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圍和對象,我們在選用時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環境等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切不可生搬硬套。

2)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要求教師積極轉變已有觀念,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大膽創新,努力尋求更好的教學模式。

3)注重教學內容的延伸性體育教學模式中的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要延伸到課外,注重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

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分析:高師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分析研究—學分制下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效果

論文關鍵詞:學分制 公共體育 教學模式

論文摘要:根據學分制設置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將課程結構按基本素質課和專項訓練課構建,并將該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分析其效果,結果表明可行并有效,從而也發現存在問題并提出建議,認為必須認真開發課程資源并致力于課程標準的研究,才能確保學分制在真正意義上的推行,以不斷深化體育教育改革.

1問題的提出

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復合性、應用性人才,昆明師專2000年頒發并試行了(學分制實施方案》,公共體育教學同時設置了新的教學模式.該方案于2000年9月在中文系、政教系、歷史系、外語系和數學系2級新生中試點實施.按照學分制的指導思想和要求,新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因才施教的原則,把課程結構按基本素質課和專項訓練課構建,在基本素質課中安排了田徑、體操和形體課,強調學生體能素質的提高,把體能和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在專項訓練課中設置了籃球、排球、足球,體育舞蹈、健美操、武術、網球、游泳等課程,結合終身體育使學生掌握和運用自主鍛煉的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做到在校學習期間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煉,形成一定的有個性特色的運動技能;在教師中引進竟爭機制,選課和選師制的實行,必將增強教師的競爭意識、優患意識,激發教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的自覺性,以確保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為總結并完善學分制下的公體課教學模式,有必要對此進行分析研究,

2研究方法

2.1資料收集

收集整理昆明師專有關學分制文件資料7份,參考外校學分制材料2份、

2.2教學實踐

該教學模式在中文系、政教系、歷史系、外語系和數學系2000級新生中進行一年的教學實踐.

2.3調查統計

針對一年的教學實踐,學校組織了“教學綜合情況調查”.在對公共體育教學模式試行情況調查中,向學生發放問卷503份,收回503份,回收率為100%,

3分析與討論

根據設置的公共體育教學模式實踐結果的調查,特別是對基本素質教學課和體育專項訓練課效果,結合學生反饋情況進行如下分析.

3.1新舊教學模式對比分析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體育課程是嚴格按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進行的,包括教學時間及任課教師均是統一安排.在教學內容方面,不僅教師僅能按規定內容授課,且學生就更沒有在性格、興趣方向自由發揮的余地.教學內容更多地反映競技體育內容,在考核方面也形成統一的考試形式和考核標準,就連考核方法也均按競技體育競賽規則進行,教學內容更多地反映競技體育內容,體現了以競技為中心的指導思想.

而新設置的體育教學模式,則以基本素質與專項訓練相結合一基本素質教學是以提高學生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素質為主的體育教學,從而增強學生體能和健康水平以適應當代快節奏的工作需要,體育專項訓練課從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體育專項技術的角度,使學生提高和熟練掌握體育專項技術水平,從而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雖然從表面上看傳統教學模式和新設置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目標方面是一致的,均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有較大差別.傳統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更多地傾向于體育競技項目和內容的學習,忽視了社會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學生個體個性的張揚,且教師也無充分發揮專業知識的余地.而新設置的教學模式在增強學生體質方面,注重學生體能素質的提高,把體能與健康教育結合起來,落實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在專項技術方面,結合終身體育教育使學生掌握和運用自我鍛煉的方法和手段,真正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在個性培養方向,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程設置中眾多選修內容.以達到專項提高和張揚個性的目的.

從以上兩種模式分析可以看到,在學分制下設置的教學模式在質的方面有較大突破.

3.2實踐效果反饋分析

該教學模式隨著學分制實行一年來,在不斷修定和完善的基礎上,我們對實行新的教學模式產生的效果進行了調查〔見附表).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新教學模式是滿意的,這樣是可以肯定該教學模式的實用性和廣泛性.至于滿意的原因我們可以省略不去分析,而主要分析34%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原因,以便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總結,逐步完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認為壓力過大,而學分太低(1學分).

—時段太少,時間分配不過來,沖突太大.

—場地器材過少,且設備過于陳舊,不能滿足需要.

—受時段安排的限制,學生歡迎喜愛的課程太少,學生無法選到.

—有些課程不能受學生喜好,卻規定太死板.

—有的則認為專門學習一個項目,且時間較長,顯得枯燥乏味.

—認為教師素質不高,知識觀念落后,影響學習興趣.

從對學生的調查我們可以得知,雖然少數學生對在學分制下所設的公體課程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同看法,但在從中卻可促使我們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或完善.諸如場地器材問題,需要學校加大投人力度予以解決;時段問題,涉及到所能開課的教師數量.沒有充足的教師資源,就不能較好地解決時段問i也不能使學生在可控時間內選到自己喜愛的課程.另外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某些不科學合理的地方.隨著學分制的進一步實施,這一系列的問題將逐步得以解決.學校要拿出相應的人力和物力,協調和處理好實行學分制所面臨的有關問題.

3.3實施學分制的前景

在國外早已實行學分制,且已經達到了校與校之間學分的互通互頂‘目前在我省內有15余所高校已實行學分制.它的知識共享、資源共享的優勢逐步體現出來,為更好地實施學分制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我校實施學分制的情況看,按照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把學生的體能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倡導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對公共體育課的課程設置,更加符合學校教育改革發展趨勢,也符合學生健康教育的需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身體情況、學習時間進行選擇,包括課程和任課教師.全面拓展學生選課的空間和自由度,使學生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從而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4結論與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與討論,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4.1在學校實施學分制的過程中,對公共體育課的設置及其新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可行并有效,該教學模式的試行和實施將有效地促進學校教育體制的整體改革.

4.2新設置的體育教學模式不僅促進和提高了學生體能發展和健康水平,同時從興趣愛好方面對學生個性進行培養,以致于達到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

4.3該教學模式由于受課程資源、師資資源以及教學設備等軟硬件的影響,同時也存著設置本身某些不科學合理的地方,所產生的諸如教學時段、教育水平、教師素質和學生的不適應性等問題.有待于在教育改革中隨著學分制的不斷完善而加以改進和提高,針對結論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4.4隨著學分制的全面實行和逐步完善,該課程需要深人研究使其達到量化更具有時代性.

4.5要達到學分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必須針對培養目標認真開發課程資源和師資資源,這是整體教育改革中的首要問題,

4.6致力于課程標準的研究

4.6.1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學習領域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身體素質、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并根據不同的級別、分別實施教學.

4.6.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劃分學習水平; 將專科三年分為三個級別一級相當于一年級,主要以身體素質的學習為主,二級相當于二年級,主要是運動技能的選修學習.三級相當千三年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及擇業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開出大量的選修課,以適應就業及社會的需求.

4.6.3為了確保學習目的的達成和學習評價的可行,學習目的必須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兩個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有關知識、技能的同時,強調學生應在運動實踐中體驗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4.6.4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感表現與合作精神納人學習成績評定的范圍,并讓學生參與評價的全過程,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早操鍛煉與課外活動的鍛煉,應由學生組織并實施教師監督管理.

4.7針對青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原有的課程內容基礎上,增加其普遍受歡迎的課程內容,如體育保健、形體健美操、健康教育、現代舞、國標舞、網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項目.

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分析: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我校的教學改革實踐,以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著重探討了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實施“三自主”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及其可行性。

[論文關鍵詞]高師院校“三自主”教學模式可行性

“三自主”教學模式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較為典型的一種改革模式。它以學生自由選擇學習項目、上課時間、任課教師為基本形式,打破原有系別、班級,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的學生需要。本文試圖對“三自主”教學模式的設計進行可行性分析,通過實施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教學,拓展體育課的時間和空間,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水平,為完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以白城師范學院的非體育專業2005和2006級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其中,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90份,回收率98.33%;有效問卷588份,有效率98.OO%。問卷的信度檢驗采取了小范圍內“測量、再測量”的方法,兩次問卷的相關系數:R=0.82,P<0.01。問卷的信度得到了檢驗,因此調查結果是可信的。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三自主”教學模式的設計

1.“三自主”教學模式的課程設置

為了貫徹新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精神,經過反復論證,于2006年9月,白城師范學院制定了新的教學大綱,增加了新的教學內容,取消了實施多年的普修課+選項課的教學模式,全部改為選項課。

課程設置分兩類,即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運動項目技術與戰術理論知識、運動健身的基本原理與鍛煉方法、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等方面。另外,教師可以將最近的體育信息和重大體育賽事直觀地搬上講臺,及時傳播給學生,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實踐課全部以專項課形式進行。據現有的體育資源以及學生的興趣,我們設置了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散打、跆拳道等15個運動項目,形成了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內容、任課教師和上課時間的“三自主”選課機制。調查表明,新的課程設置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見表1)。

2.“三自主”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策略

(1)建立“三自主”網絡選課制。第一,選課前在網上公布相關信息。內容主要包括:學生選課的時間和要求;所有備選項目的介紹、層次、教學內容、考核方法和標準;各項目授課教師的信息;上課時間的安排。第二,在學生獲得上述信息后進行網上選課。即初選,選擇自己的上課項目、層次、時間、班級和任課教師等。第三,針對有些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正常選課,或者選某個教師、某個項目、某個時間的人數太少或者太多,不能按正常的教學班開課或選課的情況,一般進行再選或者人工安排;也可以給學生一周的試聽時間,再給學生一次選課的機會。另外,每個班級學生的人數一般控制在3O人左右。

(2)拓展課程時間和空間。“三自主”選項課的實施,首先,要取得教務處的大力支持,在優先安排其他課程的情況下,盡可能將學生的空課時間均勻分散到每一節課。其次,體育系要充分挖掘潛力,開出盡可能多的項目,并適當將一些學生興趣集中的項目放在晚上開課,根據現有的場地設施條件調整上課時間。上課時間可以從上午1—2節課開始至晚上9一10節,星期六、星期日都可以開課。針對學生十分喜愛項目的場館不足問題,我們應盡力動員學生分散到各個時間段去選項目,第一個時間段選滿了就自動關閉,學生就只能去選第二、第三……時間段上課,同時把這些教師的教學時間段分散,使每個時間段都有這些項目的專項教師上課,以滿足學生選課的需要。

(3)設計分級教學。實施“三自主”網絡選課,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因此,學生上體育課的熱情空前高漲。但是,我們在教學中也發現,各選項班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差異較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按統一大綱、計劃組織教學,結果出現了一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

根據學分制的規定,允許學生選擇不同深度的同一門課程,結合學分制管理的新特點,我們設計了分級教學的管理模式,鼓勵學生以最短的時間學最多的知識與技能,盡早掌握較高水平的體育知識技能,為終身體育鍛煉打好基礎。因此,我們將所有的開設課程均分為基礎班和提高班兩種類型供學生選擇,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歡迎。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把專項班分為2—3個層次,依據不同層次制定相應的課內教學計劃,教學時先分層次授課,以練習各層次的基本技術為主,而后,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交互練習,發揮學生之間相互“傳、幫、帶”的作用。在不同層次之間可實行彈性調整,進步較快者可進入高一層次,停滯不前者降一層次。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學生,可給予加分獎勵。實踐證明,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制定“三自主”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

建立課程評價體系的目的在于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也能為衡量教學效果提高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在制定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時,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并堅持定量評價和行為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強化激勵、發展的功能,在對運動項目技、戰術和理論知識進行評價的同時,把學生良好的參與意識、學習態度、人際關系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以及進步幅度、考勤等納入評價內容。既重視學生之間的互評,又要與學生自訂的學習目標緊密結合,這種重視效果和過程的雙重評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的一次考試定終身的弊端。

(二)“三自主”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教師資源的可行性分析

(1)體育教師的基本情況。目前,白城師范學院現有任課體育教師36人,其中男女比例是3:1,年齡結構;年齡段在4O一49歲的8人,占22.22%;30—39歲的15人,占41.67%;29歲以下的13人,占36.11%,年齡結構趨于合理。他們來自全國1O所體育院校,學源情況合理,技能水平較高,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是體育課程改革的生力軍。

(2)體育教師的學歷結構。體育教師的學歷主要由本科生組成,本科生l9人,占52.78%;具有碩士學位的6人,占16.67%;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11人,占3O.56%,這是推進我校體育事業發展極為有利的因素。

(3)體育教師職稱結構。目前,我校體育教師具有教授職稱的1人,占2.78;副教授有1O人,占27.78%;講師有12人,占33.33%;講師以下職稱的有13人,占36.11%。從職稱比例看,學校應鼓勵體育教師努力進取,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盡快提高自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

(4)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具有各項目體育特長的教師較多,專業面廣,這些教師不僅專業技術過硬,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組織能力,而且還可兼項(見表2)。因此,實施“三自主”教學模式的這一客觀條件基本成熟。

2.場地、器材的可行性分析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的通知精神,我校除沒有游泳池外,其他場地設施基本完善。體育器材是能否順利開展體育教學、體育鍛煉、休閑健身的必備條件之一。學校深明此理,因此,我校現有的體育場地器材配置基本趨于完善。對于一些易損耗且相對較貴的,如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器材,一方面,學校盡量配齊所規定的學校體育器材設施;另一方面,努力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開展有償服務,發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場地器材的使用空間和時間,充分利用學校的空地和周邊環境,我們還與市體育局采用資源共享的形式進行游泳項目的教學與訓練。這樣我們實施“三自主”教學模式在場地、器材方面還是可行的。

3.時間安排的可行性

主要采取教務處統一安排各系、各專業每個學期上課的科目、教學時數、教學時間,學生網絡選課的方式。體育課大都安排在上午3、4節和下午5、6節,個別安排在7、8節,其他時間沒有體育課。經過調查發現,各個專業在學校安排該專業上體育課的時間并不是唯一的,同時還有幾個時間段是空閑的,可以用來上體育課(見表3)。

據表3得知,“三自主”教學模式不僅拓寬了上課的時間和空間,符合學生上體育課的愿望,有助于學生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同時也避免了上課時間集中、場地和器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弊端。如果教務處能夠按照實際情況和大多數學生的意愿安排體育課,實施“三自主”教學是完全可行的。

三、結論

一方面,“三自主”教學模式是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一種改革嘗試,對我校體育課進行重新設計符合我校實際情況,充分體現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精神,同時也體現了高校體育“以人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另一方面,我校采用“三自主”教學模式是比較理想的,也是可行的。它不僅能拓展上課的時間,緩解場地、器材的不足,而且能使體育教師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可以在高師院校公體課中廣泛推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阳县| 额敏县| 西平县| 天等县| 石门县| 房产| 都匀市| 安多县| 崇阳县| 怀化市| 托克托县| 霍邱县| 邵武市| 南皮县| 武乡县| 高碑店市| 龙口市| 临泽县| 白朗县| 大姚县| 牡丹江市| 微博| 南安市| 双峰县| 新乡市| 上思县| 濮阳市| 偏关县| 富川| 巩留县| 眉山市| 万宁市| 宝应县| 曲周县| 玉门市| 黑水县| 高淳县| 沾益县| 西青区| 三穗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