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4 08:35: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初中法制教育課堂教學方法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第七次全國范圍大規模普法教育活動的推行和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義務教育階段的法制教育重視程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提供更好的法制教育方法,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提上了初中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議程。
(一)改進法制教育教學方法是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體現
初中學生法制教育側重于學習法律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增強學生法律觀念。作為國家未來建設者,中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就此而論,其法律素質、思想道德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并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二)改進法制教育教學方法適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從教育改革的層面來看,法制教育適應新階段教學改革的著眼點和著力點。2016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提出,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此次教材改革受到國家高度重視,無疑是教育主管部門對依法治國戰略的響應。
(三)改進法制教育方法是改進法制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從公民層面上看,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年齡一般就在13-15歲左右,這個時期,法律意識正處于逐漸定型之中。而這時期的中學生面對生活中出現的侵犯個人權利的問題,在解決方式上往往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不會維權,一種是權利濫用。此時,如果法制教育缺位,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是非曲直的判斷力,而使其法律意識淡漠。
二、初中法制教育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言語來傳授知識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比較直觀,通俗易懂,通常以教師活動為主,教師對課堂的管控能力較強,主導全過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也被提上議程,被稱之為“填鴨式”的教學法。教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卻很難將法律觀念自覺內化為自身的品德和行為。
(二)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情境進行提煉,引導學生就給定的案例素材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從而達到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優點在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體驗式教學方法
體驗式教學,是將具體的法律情境和法律角色引進課堂,教師組織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擔任不同的角色,通過學生自身體驗、親身感悟,認知法律知識,增強法治意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模擬法庭。學生通過小法官等角色扮演活動,積極表達、善于思考,不僅增加了法制教育的互動性和引導性,也讓學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權威與尊嚴。
(四)探究式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探索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進行知識學習和探索的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突出的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更重要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探究,使他們更多地體現自己的主體性。
(五)運用新媒體教學手段
在當下,網絡化迅速擴展,數字化、智能化日益凸顯,互聯網已滲透到中學生日常生活多個方面。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而且改變著教育形態。隨著微博、微信等平臺的開發,中學生走進了微生活之中。
三、改進初中法制教育教學方法的建議
加強和改進初中法制教育方法,筆者認為通過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可以進一步優化法制教育的教學方法。
(一)正確處理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新課改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以案例式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確實將案例呈現給學生,但呈現后沒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生依然是旁觀者,整個課堂完全達不到案例教學的預期效果。再比如說,在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教師的提問應當適當,把握“度”,教師的提問過度,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而且會對探究內容失去興趣。
(二)正確處理兩種教材的關系
在初中階段,中學生接受法制教育最主要的途徑依然是課堂教學。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注重學生品德的養成,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側重于法治教育。教師在運用教材的時候要做到“去陳出新”,就是將原教材選用的過時的數字、素材、不符合學情的情境,更新為最新的數字、素材、符合學情的情境。
(三)正確處理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中,駕馭好各種教學方法決定了一個任課教師的成敗。因此,教師既要清晰地了解新教材改革的內容,加深對新教材的研究還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運用一種或者多種的教學方法,開展師生互動活動。通過豐富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法律”、“記住法律”、堅信“法治”,依靠“法治”,從而自覺捍衛法律的尊嚴,積極地成為學法、知法、用法、守法、護法的好公民。
作者:馬曉燕 馬立新 單位:伊犁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