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4 08:29: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愛與尊重在中職校德育中的運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前言
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快鏡頭:學生犯錯誤時,教師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學生拉到辦公室進行批評、指責。但是在教師居高臨下、威風凜凜的訓斥之后,真的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了嗎?答案很明確:不理想。教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對學生的心理變化基本能夠捕捉到,也能很好的理解尊重學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尊重學生,學生才能信賴教師、親近老師,也只有在輕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心悅誠服的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指正,教師的循循善誘也才能成為可能。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先要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尊重教師,教師的教育活動才會卓有成效。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和上進心,都渴望得到承認,尤其是得到教師的尊重、信任和鼓勵。二、案例描述
有次周末筆者突然“襲擊”班級檢查晚自修的情況,發現幾個學生竟然在抽煙喝酒,作為班主任,筆者當時的第一反應是生氣,頭腦中冒出的想法就是呵斥、制止。學生看到我的突然造訪也表現得驚訝、恐懼、不知所措,大家陷入了短時間的沉默,彼此等著對方先打破僵局,或訓斥或認錯。短暫的思考過后,筆者迅即走過去,坐下來,和孩子們聊了起來,平聲靜氣詢問學生為什么要在班級喝酒,是有值得慶祝的事情嗎?還是有突發奇想呢?起初,學生們沉默不語,后來互相觀望,經過筆者再三詢問,終于有人說出了原因,是因為有人過生日,這個學生的父母都在外地,平常很難見面,關系最好的就是同宿舍的這幾個同學。這次抽煙喝酒就是因為過生日的原因。了解原因后,筆者緣情就理,從喝酒的心理到煙酒的危害,條分縷析,使學生最終認識到好奇心、成人感、從眾爭勝心理的作祟都是導致青少年缺少是非觀念、誤入歧途的原因。而害怕發現、害怕批評、害怕處分從而掩蓋事實或撒謊或暗中犯錯的行為,只會把自己推向更差的境地。學生最終能接受筆者的教育,做到心悅誠服敢于承認錯誤并勇于改正錯誤,依賴于學生對筆者的信任,從根本上來講是源于筆者對學生的愛和尊重。在筆者看來,學生犯錯誤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如何去教育、去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引導他們往正確的軌跡上前進才是良性的教育方式,用愛去包容,用理解去引導,用尊重去認同才能讓學生徹底接受。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同于別人的獨特的東西,對待個性很強的學生,更需要溝通、理解、包容,這樣師生關系才能和諧。
三、中職校學生不良行為分析
在職業學校中,不良行為發生較為普遍,具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1.自卑自閉,難以與人溝通。調查顯示,進入中職校的學生文化課成績都相對較差,而很多人在初中階段甚至于在小學階段就少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常常在學校里是不受歡迎的人,經常遭到教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長期生活在“教師不重視、同學不尊重、家長不關愛”的氛圍中,自信心嚴重受挫,對學習和各種活動缺少興趣,意識不到自己的長處,對自己缺少信心,個性上趨于自我封閉,長期處于自卑、自閉的狀態,人際溝通交流困難。
2.個性逆反,行為舉止容易過激。進入中職校的學生年齡基本在16—18歲之間,他們生理發展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心理方面的發展卻相對落后于生理的發展,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遠未達到成熟的指標,個性較敏感脆弱。中考失利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更是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常常表現出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樣子或一觸即發的姿態,特別容易在大眾場合或受到傷害時產生好強或者逆反心理,進而發生過激行為。尤其是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因極度缺乏安全感表現出對周圍一切的不信任和不接受,容易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造成矛盾糾紛,有時會因為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打一場架,對學校的一些日常教育、規章制度產生抵觸心理和行為,言行舉止容易偏激。
3.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缺少恒心毅力。進入青春期的中職校學生,在根據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和道德思維去行動的時候,往往不具備較強的自律、自控能力。由于受自我評價障礙、意志薄弱、人格障礙、挫折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很多中職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薄弱,往往需要借助教師、家長的嚴格要求管理和約束才可能養成較好的行為習慣。從學生違法違紀的情況來分析,絕大部分事件都發生在周末或校外“無他律”的情況下。思想原本就不太成熟的青少年,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容易意氣用事,被別人拉攏、利用,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從專業技能操練情況來看,很多中職校的學生安不下心、耐不住性子進行長時間的技能操練,遇到困難要么繞著走,要么打退堂鼓。有的學生直接表現出學習方面的極度懶惰,對自己的學習缺少目標和規劃,更缺少恒心和毅力。
四、矯治不良行為的策略途徑
1.正確分析,“尊重”為先。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是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有教育工作者把現階段職校學生的不良行為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有目的無動力的可發展型;(2)易緊張無活力的神經質型;(3)能力受壓抑的厭學型;(4)無素養難自適的厭世型。雖然職業學校的學生不良行為較多,但在處理問題時還是要深刻分析原因,找出教育的最佳方法。由于社會對職校學生存有偏見,導致學生自卑心理嚴重,個人愿望或目標喪失,這對學生的心態和人生目標產生了不良效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而不去努力,甚至有的學生看不見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形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需要找準癥結,多管齊下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教師一定要把尊重學生放在首位,從學生的長處入手,讓學生真正找到自己的優點,建立起自信心,再從生物、心理、社會等方面進行干預,使“生物、心理、社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把握優秀,用“愛”澆灌。中職校的教師不能以普通高中學校教師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一味關注學生成績的傳統思路是行不通的。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越來越復雜,因此使得我們的德育工作愈來愈復雜,德育工作不斷遇到新問題、新挑戰。我們在教育中尚輕視對學生的市場經濟觀念、自強自立觀念、艱苦創業觀念方面的教育,因此僅僅依靠一次德育教育全程路線圖的設計與研究是絕不可能完全解決所有德育問題的。德育教育的關鍵點是走進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所想,用愛去填補需要,和學生進行溝通并關注他們。德育教育應從屬人文教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只有用愛去包容、用理解去引導、用尊重去認同才能讓學生徹底接受,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肯定激勵,揚帆遠航。中職學生與重點高中生在心態上相差很大,因此中職德育必須在抓住同齡人的德育共性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其個性,即抓住中職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感,提高德育的實效,進行正確引導。為此,教師應努力發掘學生的長處,發現學生的優秀競爭力的優勢,努力引導學生以“成功者”的心態走向未來。可以結合心理輔導、生涯教育,將“教育、輔導、咨詢、服務”有機結合起來,設法增強學生的自信。設法讓學生領悟:自卑是事業的大敵,通往成功的路上,會遭遇失敗,但那不過是暫時的挫折,只有經歷過磨礪生存意志的逆境體驗,遇到挫折時才不會選擇逃避,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4.耐心守護,精心雕琢。在中職校的品德教育中,作為教師要有耐心、沉住氣,不能浮躁,學生的不良行為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只有經歷了千百次的打磨才會有光彩奪目的一天,學生的不良行為轉化一般會經歷醒悟、改變、反復、穩定這幾個階段,在不良行為轉化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故態復萌或經常反復,對于這項艱苦的工作,教師的工作態度一定要保持不變,用匠人的精神去打磨學生,遵循教育的規律“抓反復,反復抓”。塑造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尚且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是去塑造一個人的靈魂。在學生不良行為轉化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進行長期的、耐心細致的教育準備,耐心的期待學生的轉變。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我們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學,把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變得更深沉一些、藝術一些,以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作者:劉博 單位:上海市群益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