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3 08:18: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各種因素予以分析,以此來保證生態環境達到預期效果,并且減少較易出現的各種隱患。在水利工程項目的實際施工建設中,盡管在運行方面能夠發揮出預期的積極作用,但是立足于實際施工建設的角度可以看出,還會影響到附近的生態環境,進而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基于此,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環境效益,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既需要關注水利疏導功能,同時也應該對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必要的保護和修復措施。
1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需要遵循的原則
1.1維持河流生態環境的平衡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應該因勢利導,不能毫無針對性地進行建設。由于不同的河流具備不同的條件,因此,更應該采取因地制宜地措施對河流加以保護。以不對河流的多樣化環境造成破壞為前提來保護河流生態環境。
1.2維持動物棲息地的穩定
無論哪條河流均會包括一些棲息的野生動物,因此不能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而對其生存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由此可見,生態棲息地的施工建設也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的一項主要內容。
1.3不破壞河流的自凈能力
雖然河流具備自凈能力,但是,也是存在一定限度的。如果超過了自凈的最大限度,就會嚴重污染到河流。另外,由于水利工程可能導致農業或者是工業排放出大量的廢水,因此,應該有規劃地對廢水進行排放,以此來避免對河流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長遠發展。
2水利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
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無法同資源的消耗相脫離。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資源的消耗也在日益增加。當前,由于水資源十分短缺,應該合理利用水資源,以防出現過度消耗。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較少,基于此,一定要采取節約化的方式來使用水資源。而水利工程建設是一種有效節約水資源的手段。另外,由于水利工程的大力興建,必然會破壞施工區域的生態環境,因此,一定要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并且在工程建設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力求探索出有效解決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措施。
3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作用
立足于我國目前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水利工程同附近環境之間存在的聯系十分緊密,這主要是由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應同項目一起實施,施工環境管理工作應項目管理工作共同開展。另外,再加上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涵蓋了較多的生態環境因素,既涉及到了水利工程施工區域的水環境,同時也包括附近陸地生態環境,所以會造成相應的影響,甚至還可能對附近的生態環境造成致命的影響。
3.1對河流生態環境產生的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基本是針對“水”來進行的,即大自然中的地上水與地下水,要想達到用水目的,就必須大力修建水利工程,比方說,堤壩、水閘、進水口、渠道以及渡槽等基礎設施。水利工程施工建設會對河流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大多數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均會破壞河流自身的生態環境,通過人工對河流實施截流或者是加以改造,從而不僅改變了其之前的水流速度、水流的流動方向以及河水的深度,而且還影響到了河流中的泥沙含量、水質以及水溫。另外,還對河流中的生物棲息環境造成了間接地影響。如三峽工程而言,此項工程的施工建設就對棲息在長江中游的魚類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波及到了我國數以千計的稀有魚類生存地,隨后建設完成的葛洲壩卻直接造成白鰭豚的數量驟然減少到了數百條,越來越多的稀有物種瀕臨滅絕。除此之外,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還會嚴重污染河流的水質。一般來講,在工程的施工階段,可能會向河流中排放施工廢水和污水,再加上水庫的修建限制了河水的流通,基于太陽光的長期照射,水中魚類和微生物死亡釋放出來的有害物質出現了變化,難以被稀釋分解,就可能沉到水庫的底部、或者是寄生在巖石的縫隙里,進而污染到了河流的水質,如果在外滲的作用下影響到了附近的農田與地下水源。與此同時,還嚴重威脅到了附近居民日常飲用的水資源。
3.2對陸地生態環境產生的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由于水體附近的大面積土地需要用來通車和施工,因此一定會無法避免地破壞陸地生態環境,樹木被砍伐、農田和草坪夷為平地,由此可見,非常類似于對河流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而嚴重威脅到了許多陸地生物的生存。同時水庫蓄水也會侵害到附近的農田和土地,如果水庫蓄水量超出了限定的數值,水庫中的水就可能向地下滲入,或者是滲出堤壩,必然會對附近的農田產生沖擊,這樣就造成了一些農作物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進而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了影響。其中,因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造成的最為嚴重的破壞就是淹沒了大量大面積的土地和產生大量移民。從而打破了廣大居民長期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方式,盡管政府給予了他們較好地安置,但是對此陸地區域造成的破壞是無法抹滅和恢復的。
3.3對局部氣候條件產生的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可能嚴重影響到庫區附近的局部氣候條件,因此,將改變局部的氣溫與降雨量。水庫蓄水以后,由于局部區域內的水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會大大提高此區域的空氣濕度,增加周圍的降雨量與降雨次數。在大中型水庫中以及進行灌溉蓄水時,越來越多的水積聚在了一起,基于日光的照射,逐漸增加了水面的蒸發量,進而導致了降雨的發生,在水庫低溫效應的作用下,水庫附近的降雨常常會比庫區上空多,在冬季此種現象更加明顯。一旦蓄水,庫區內的積水就會改變區域內的空氣濕度,同時也改變了當地物種生存的生態環境,比方說,部分對溫度與濕度十分敏感的鳥類,如果突然改變了其原本已經適應的空氣濕度與溫度,就必然導致其大量遷徙。
3.4對土壤環境與地質條件產生的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水資源時空分布出現了變化而改變了局部區域土壤的水分條件,進而對庫區的土壤環境造成了影響。水庫水位升高導致地下水位升高,濕度過大導致植物根系死亡,土壤出現了沼澤化和潛育化的現象;通過庫岸滲漏對地下水進行補給,然后在毛細管的作用下上升到地表,基于較強的蒸發作用讓水中鹽分濃度集中在地表,最終造成了土壤的鹽堿化。在水庫的浸沒區域,由于土壤中不具備較好的通氣條件,因此,減少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量,肥力較差,進而對作物的生長造成了影響;對于干旱或半干旱區域來說,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中如果未合理分配水資源,就會降低局部區域的地下水位,最終造成土壤沙化。
3.5施工噪音、揚塵對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作用
進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設時,運輸土石方和其它施工材料的重型汽車、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爆破施工以及施工現場的各種施工設備在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會發出各種噪音和揚塵,對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4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對策
要想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保護好生態環境,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就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保護措施。為了保證其生態環境的原有穩定性或改善水利工程附件區域的生態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控制,具體體現如下:
4.1構建完善的施工環境規劃設計
綜合設計水利工程施工建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嚴重影響,事先將各種預案制定好,將環境的最大承受能力作為設計的重要基礎,重點考慮河流的截流、土地的淹沒以及居民的搬遷安置等方面問題,另外,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更應該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最好在異地埋掉廢物和廢料,不允許直接排放污水和廢水。除此之外,還應該將防塵以及防治大氣污染等方面的工作落實好,尤其是在運輸、儲存以及使用施工物料的過程中更應該引起注意,水利工程竣工后,一定要對區域內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引起重視,盡量保持生態平衡,不對其造成破壞。
4.2加強環保的行政執法管理
水利工程與大氣污染防治以及水質監測等部門有必要加強合作,嚴格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來監管水利工程施工單位,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規范,加強監督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的各個領域與環節,加強懲罰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無故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個人與單位。重點監督處理違規排放污染物的行為,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違規排放污染物對附近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可扭轉性與可持續性是非常巨大的,很多工程建設都會由于違規排污而嚴重影響到了當地的水質,甚至在水利工程竣工以后,居民在水庫下游池塘中飼養的魚類還會由于數據無法達標而被禁止食用,由此而引起的糾紛屢屢發生。
4.3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體系,運用生態修復技術,確保治水和改善環境和諧發展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不能同生態環境的保護之間形成一種對立的關系,相關部門不僅要落實好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工作,而且還應該樹立起較高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工程施工建設中重視環境保護理念的應用,設置好相關負責人與責任區域,由此可見,環境保護體系的建立健全并非單純依靠施工單位或者是企業個人來完成的工作,同時也需要引起水利工程建設部門的重視。所謂生態修復停止人為干擾,以減輕負荷壓力,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自組織能力、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其向有序的方向進行演化,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或使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種植上,退耕還林.讓動物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中。這樣,生態系統得到了更好的恢復。
4.4合理使用施工機械設備,控制使用低效能高排放的施工機械
就水利工程的實際施工過程而言,由于其采用的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設備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應該嚴格控制好此方面的有關問題,確保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威脅。
4.5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實現水利工程建設
和生態環境保護并舉的良好格局水利工程施工屬于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涵蓋了大量的施工環節與內容,而且每個環節的施工建設均對施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基于此,有關施工單位應該積極采用新型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并且在水利工程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加以利用來來保護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如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應該盡量采用建筑預制裝配式技術進行水利工程的施工。預制裝配式施工技術是一種以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為主要構件,經工廠化生產后進行現場裝配、連接的建筑技術,運用該技術可以減少現場生產的污染實現綠色、環保、節能的目的。再有采用綠色、可再利用的環保材料,并將其體現在環境保護體系當中,以防由于施工材料的原因而破壞到生態環境如生態石籠墻駁岸、透水混凝土等材料的利用和推廣都能有效的起到生態保護和修復作用。最后嘗試使用水體生態修復技術綜合措施,對目標水體生態治理進行系統綜合規劃設計,建立以:生態攔截、污水處理站尾水入湖口處理措施、水下地形改造、底質改良、生態系統構建以及漂浮濕地等6部分的功能區保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恢復和諧發展。
5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不僅會影響到當地河流流域的生態環境,而且還會影響到河流上下游和入海口的生態環境。另外,在現如今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一定要積極開展工程環境評價工作,重點分析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采取科學合理地解決措施來推動遭受破壞的環境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以此來保證切實達到環保的目的,進而有利于促進水利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獲得和諧、持續的發展。
作者: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