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公文范文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

發布時間:2022-07-12 11:04: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淺議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數學教學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體現生活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習數學是一件觸手可及的事情,從而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趣味。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情景

《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既然數學來源于生活,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就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體現生活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習數學是一件觸手可及的事情。從而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趣味。我作為一線一名普通的教師,長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現把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交流如下:

一、數學教學情景生活化

所謂數學情景生活化就是根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把數學知識、數學問題還原到生活原形、活動情景和矛盾沖突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學習角色,做課堂的主動參與者。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如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品嘗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在教學“旅游費用”時,我設計了一道這樣的題,“國慶節到了,淘氣一家出去旅游,在黃山景區,他們看到景區在旅游季節推出以下兩種購票方案,A方案:大人票:100元/人,兒童票:60元/人;B方案:團體票(5人或5人以上)80元/人,淘氣家有4個大人,2個小孩,怎樣買票最合適?”同學們頓時活躍起來,各抒己見,學生在學習“旅游費用”時就不感乏味了,他們就會滿有興趣的進入社會生活之中。并且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二、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

所謂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就是根據數學教學方法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把學習數學知識、探討教學問題的教法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去,以生活化的教法學習數學。數學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新課標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學方法是以“任務型教學方法”為主。所謂“任務型教學方法”就是教授每節數學課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內容和達到的水平的方法。學生每節課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是很多的,而學習數學知識的惟一目的是數學知識要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因此說在數學教學中應以“任務型教學”為主導,采用豐富多彩的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如在學習一年級數學《圓柱、正方體、球的認識》時,本課的任務就是認識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球,我改變了原來的教法,采用了符合學生生活和認知規律的教法來學習本課,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圓柱有什么感受)、找一找(家、學校有那些是圓柱)、摸一摸,滾一滾、玩一玩、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又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動促思,讓學生“在動中學、玩中學、無負擔中學”。整節課課堂氣氛空前活躍,教法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空前的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十分顯著。

三、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

社會生活紛繁復雜,包羅萬象,蘊含著豐富的數學資源。因此,我打破了數學教學的狹隘框框,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事例等入手,貼近學生找數學,使數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更有親切感,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如學習《10以內的數》時,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這些數。于是,我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學生們積極進行調查,他們從手表、電視、溫度計等上面找到了數學,內容之豐富,熱情之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們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再如教“左右”時,我發出口令,讓學生隨著我的口令來做各種動作:“抬起你的左手,抬起你的右腿”等。隨著學生們的動作的熟練,我口令的難度也在加大。

又例如我在教學《確定數的位置》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我以游戲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游戲中概況、歸納、總結出確定位置的方法,并結合生活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1):你能找出(2,1)這個位置上的是哪位同學么?你能說出你的位置嗎?活動(2):公園一日游,找出各景點的位置。活動(3):摸獎,按照摸出的紙條(5,2)等找到所在的方格,點開,按上面的說明領取獎品。

通過這些游戲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鞏固了新知,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四、數學語言生活化

數學語言是師生進行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中介。對于成人化、專業話的數學語言,使數學教學遠離了兒童精神世界和豐富的社會生活,變成了索然寡味的說教,而生活化的教學語言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這樣,會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使他們樂于學。例如我在教學《數的奇偶性》時,我舉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判斷,如淘氣和笑笑在旅途中經過一條河,船停在北岸,他們劃一次劃到了南岸,來來回回劃了11次,這時船停在()岸?這樣的例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探究的興趣濃,課堂成了學生爭辯、探究的課堂,教師只是參與者,組織者。

五、把數學帶進生活

新課標強調“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因此,教師要創設一切條件,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通過與生活的聯系,充分體現數學價值,從而激勵學生更好的學好數學。數學聯系就是要引用相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態度、數學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聯系內容要體現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復雜性,要充滿生活氣息。這種自主探究的積極性,課內外互相延伸,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進行了調查研究的科學態度。而這樣設計聯系,其實能較好地實現“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學了圓錐的體積這一課后,我把學生帶到操場,讓他們測一測,算一算墻角的一堆沙的體積,并算一下這堆沙填進跳遠用的沙坑里夠不夠?學生的興致很高,有的動手測量,有的拿本記錄,有的出主意,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這些活動的設計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活動既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又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勇于觀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并調動學生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真正實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好地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宗旨。

【作者簡介】韓梅(1966- ),女,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回族小學高級教師,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心理學會會員。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新課標強調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那么,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那么,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體現生活化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

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接近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這一內容時,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湊整、取整”。比如376+98=?既可以376+98=376+100-2,也可以376+98=374+(2+98),而對376-98=?既可以376-98=376-100+2,也可以376-98=100-98+276。這些都是與學生生活實際中的經驗相聯系的。舉例――媽媽買飲水機用了376元,買衣服用了98元,問一共用了多少錢?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3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376+100-2;或者媽媽帶了376元,買東西用了98元,還剩多少錢?媽媽可能會拿一張百元鈔票,而留下276元,付了98 元,應找回2元,所以有376-98=100-98+276=278元。

再如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學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學到校需多少時間,以免遲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帶多少錢,才夠回來等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對教材問題進行生活化的“包裝”,既可積累數學知識、膨脹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

二、捕捉生活素材,體會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滲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在數學教學中,我經常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貼近他們的生活素材。

在教學“千克和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量:70克”“ 面餅:65克”,從而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食用鹽包裝袋上印著“凈含量:500克±10克”等實際問題。學生認識了體會了才能準確應用。

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導入時,安排了這樣一段小插曲:你們知道我們人體的許多有趣的比嗎?頭與身高的比約是1∶7,腳底長與身高的比約也是1∶7,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的長度比大約是1∶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拳頭上繞一周,就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樣利用“人體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經歷了一次知識發現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探討生活未知,激發興趣

小學生從混沌未知到認識簡單的數字,從而開始數學的學習。這其中有許多他們不明白的數學知識,怎樣和他們探討生活中的未知,進而逐步引導他們步入數學知識的殿堂,是數學“生活化教學”目的之所在。

在教學第七冊“乘法估算”時,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先要把兩個因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近似數,再估算。此后,我讓學生再估算:媽媽一行13人旅游,現在要買13瓶礦泉水,每瓶1元1角,請你幫忙算一算大約要多少錢?學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錢,即大約要帶10元錢。〕此時,有一個學生說:“10元錢買不回13瓶礦泉水,媽媽帶20元錢就完全可以買回所要的水了。”那么,應該怎樣進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爭執中,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又如:在教學乘法后,我讓學生猜一道題:有兩對父子去吃飯,可是服務員卻給他們發了3雙筷子,這是為什么?再問:同學們都知道4×5=20,現在只有10盆花,要求擺成5行,每行4盆,該怎么擺?這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并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回歸生活空間,應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因此,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的實踐活動課中,事先真正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們都喜歡什么節目,初步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目,學生比家長更喜歡富有挑戰性的節目等。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數據整理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時,班內回報交流過程,也是數學交流提高過程。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后,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通過學生具體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教學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把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師只有在教學中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數學技能生活化

數學技能生活化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盡可能地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從小就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例如,一年級的“圓柱和球的認識”,通過看一看、找一找(盒中哪些是圓柱、哪些是球?)、摸一摸(圓柱的形狀有什么特點)、比一比(象棋、硬幣、鉛筆、筷子是圓柱嗎?雞蛋、燈泡等的形狀是球嗎?)、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圓柱或球?)、滾一滾、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交流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動中有學”、“玩中有學”地學習數學,掌握數學。

二、數學語言生活化

數學語言以其準確、簡明、抽象等特點正越來越多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號和降水概率,各種統計圖表、比例、分數等符號向各行各業普通老百姓傳遞大量的信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被“符號化”的世界里。數學課程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感受和擁有使用符號的能力。

用字母表示數在小學階段是一個難點。從具體的量到抽象的數,是不容易掌握的。而經人確定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每個字母代表某個范圍的數,一般來說是可變的,這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因此,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從具體的、確定的數導入用字母表示數,并指導學生掌握一些習慣寫法,引導學生學會求含有字母的式子,訓練學生把用語言敘述的數量關系改寫成含有字母的式子。例如: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5小時行了多少千米?根據數學關系:路程=速度×時間,路程=40×50=200千米。如字母表示,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t小時行了多少千米?根據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用s表示路程,那么s=40×t,略寫成s=40t,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能力,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數學應用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例如,在學生完成檢測性練習后,我出了這樣一道題:“我今天去買蘋果的時候,看見蘋果攤上有三種不同的蘋果,單價分別是每千克8元、4元、2元,我拿了3張10元的人民幣付款,又找回了6元,我如果既可以買一種,又可以買兩種,還可以買三種,有多少種買法?”

結果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出了16種方案。

又如,在教小數加減法時,我出了一道這樣的題:

下面是兒童公園的一些活動項目:過山車(每人每次5元),雙人飛天(每人每次35元),太空船(每人每次3元),慣性滑車(每人每次45元),小火車(每人每次2元、團體10人以上每人每次15元)。如果每人給20元游樂券,設計出你的游玩方案。

這樣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起每個學生都參與設計的興趣,讓學生靈活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解決難度較大、覆蓋較廣的練習,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點,又能展開想象的翅膀,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數學思維生活化

數學教育要讓學生學會數學化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創新能力,并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必須以具體生活為載體。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而又充滿智慧的氛圍,讓學生在接受一個新的數學知識時,鼓勵他們采用探索的方法,經歷由已知出發,經過自己的努力或與同伴合作獲得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訴”的方式。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可以讓學生計算下面一道題目:“新學期開始,老師發給學生每人3本數學本、2本作文本,全班50名同學一共要發多少本子?”學生列出如下算式:(3+2)×50;3×50+2×50,引導學生認識這兩種算法雖然不同,但結果一樣,即(3+2)×50=3×50+2×50,這樣,就可以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的有關概念、法則,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經驗的支持,具體的經驗經過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在不斷的訓練中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實驗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摘 要: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與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將學生的生活實踐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進入他們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的作用,從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世界,主動地從自己的生活中汲取數學知識。

關鍵詞:農村小學 生活化 數學教學

作為學生教育的引導者的我們,要經常為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生活經歷,大膽動手改變教材的編排體系,精心裁剪教材的例題,重組農村小學數學的,運用各種切合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下面談談我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使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做法:

一、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生活化

在教學方法上我堅持運用啟發式教學,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盡最大努力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和掌握有關規律。教師要善于提出農村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主觀能動性。所提出的問題不論是實際問題還是理論問題始終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為最終目的,我鼓勵他們大膽猜想"農村學生有城里學生所不具有的優勢",要求他們敢于質疑,積極地進行思維的求異性的訓練。我在數學教學時特別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探究,自我歸納,從而促進自我發展。我在教學手段上,特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相信這樣一條"動起來,更精彩"的原則,努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讓他們初步養成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圓后;講圓的畫法時,讓學生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什么時候用什么工具來畫過不要求大小的圓的?孩子們的思維的火花被激發開來:有的孩子說我用鏟鍬的兩個尖角在泥地上畫過圓的,有的說我用釘子和稻草來在地上畫過圓的,還有的說我利用臉盆的邊緣在廢報紙上來畫過圓的……再讓學生借助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動手畫圓,剪圓,再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議一議,同桌討論交流,從而準確地找到圓的圓心、半徑、直徑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多種感觀參與這堂課的學習當中來,這樣學生所獲知識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雖然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不象城里小學那樣好,但我在教學還是盡量地使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優秀的課件,將有的數學教學內容化難為簡,還增加教育教學的現代氣息,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使他們感受到現代科技成果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內容應生活化

雖然教材的教學內容是已經呈現在書上了的,但我在數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我班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因地制宜地轉化舊觀念,做到"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大膽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尤其是考慮到農村小學兒童身體親自經歷,用心感悟所獲得的東西,是兒童自我的聰明才智的體現。如在數學"按比例分配時"我將例題改為農村孩子常見的配制農藥的問題,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明家要為禾苗噴農藥,買藥液20克,藥和水之比是1:100,問可配多少藥水?需要多少水?"這樣的問題在我們農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信手拈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高漲,紛紛動手操作,這樣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好,也可以為將來培養的新式農民,懂科學種地的農民。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時,我們老師要從多方面尋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應用數學,真切感受"生活到處有數學"。這樣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學習的能動性將大大提高。

三、數學應用應生活化

我們每一個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在教完"圓的周長和面積"后,讓學生到操場測一測學校操場的周長和面積,體會一下跑道的周長和運動場的面積的面積分別是指什么,該怎樣來求,聯系學生的實際,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跑一跑,看一看,測量一下,體驗周長和面積具體指的是哪些。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一種快樂享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通過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使學生更深地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數學作業設計應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就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要精心設計作業,考慮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使作業與生活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應體現農村生活的特色,抓住農村孩子的生活細節,真正體現農村學生的需要,我們教給他們生活中的數學,才是孩子們自己的數學,也才是孩子們需要的數學。小學數學源于孩子們的生活,又必須回歸于他們的生活,這樣的數學才富有活力。我們每一個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時,應該根據農村的實際,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著眼孩子們的未來出發,教師應多設計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真正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動性,促進他們的創新能力的提高,為他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

教學的生活化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生活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思維得到真正的啟迪和拓展。

一、數學教學應該生活化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一切數學知識都是來自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數學教學怎樣生活化

數學教學怎樣生活化呢?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了解生活。課本中的概念、定理都是生活實踐的總結,他們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教學時應該指導學生留心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題意,強化邏輯思維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如在教“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圖形對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注意它的同學卻不多。

2.演練、再現生活。每一種數學知識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數學,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數學知識距學生生活較遠或很抽象,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情景的創設再現例題中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化抽象為形象,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從而較好地理解數學。

3.實踐、體驗生活。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景,把課本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領悟、加深理解。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課本對分數的定義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對于“平均分”,如果僅限于語言文字的理解把握,可能學生的感受不大。教師不妨給學生一些規則圖形,讓他們將這些圖形切割或劃分成相等的兩份、三份的操作來初步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三、生活中孕育著數學教學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中時時處處皆數學,因此我們應當尋找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

1.聯系學校生活學習數學。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在這座舞臺上發生的瑣碎小事,可以引入到學習中來,其實兒童很早就從游戲中學習數學,學習計算。教師應成為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數學的橋梁,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2.聯系社會生活學習數學。社會這一廣闊的天地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培養學生重新求異的試驗田。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由多種形式實現。首先是教師精心安排的有利于學生自由發展的活動。如學了統計知識,可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或模擬一次體育測試,運用數學知識完成統計表或統計圖。

3.聯系家庭生活學習數學。家庭是兒童學習數學的第一場所,在這里兒童獲得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家庭生活的特點,巧妙設計數學教學。如學習了“元、角、分的認識”后,可以讓學生做一次家庭采購員。學習重量單位“克、千克”后可開展“我在家中巧用克、千克”的課外活動。學習了“分數的認識”后,可讓學生在家中使用“平均分”等。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實踐和操作能力也迅速提高。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雙龍鎮同川小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靖远县| 张家口市| 海伦市| 天等县| 仪征市| 枣强县| 休宁县| 平利县| 锡林浩特市| 肥乡县| 湖州市| 蒙阴县| 临澧县| 大悟县| 庄浪县| 和顺县| 集安市| 志丹县| 永平县| 扶绥县| 东源县| 乌兰县| 同仁县| 金阳县| 叶城县| 达日县| 喀什市| 沙坪坝区| 大丰市| 弥渡县| 潍坊市| 旅游| 连南| 深圳市| 灵武市| 天台县| 昭觉县| 屏东县| 安龙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