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09 08:55: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海綿城市理念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010年建設部對國內349個城市內澇情況進行調研,結果表明2008-2010年共有289個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內澇,約占總數的80%。對于經常發生的內澇,全球缺水現象卻十分嚴重。針對內澇和缺水這一矛盾體,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顧名思義,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大任務。海綿城市創建涉及到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自然水要素;涉及到給水、排水、內澇防治、防洪、水的循環利用等人工水系統;涉及到給排水、規劃、園林、交通、建設、城管、氣象等眾多管理部門;涉及到每一個建設項目。
2園林綠化助力海綿城市建設
在《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第七條“推進海綿型建筑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第八條“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和自然生態修復”提出“推廣海綿型公園和綠地,通過建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消納自身雨水,并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這些都對園林景觀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給景觀設計工作賦予了新的生態功能。在園林景觀的設計與施工中,建設海綿城市的關鍵是增加園林景觀鋪裝及綠地的透水及滲水性,將不透水的水泥地面改造滲水,原有的綠地想方設法存水,最大限度的將雨水回歸地下。實現這一目標可以有多種手段,譬如園路、廣場等硬質景觀采用透水性鋪裝,景觀綠地中建設下凹式綠地、植草溝等。從本質上來看,“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對自然規律的一種遵從與回歸。過去,我們對雨水的處理方式是盡快流入雨水管道,盡快匯集、流走。在雨量小的時候,城市安然無恙;但當遇到大雨的時候,短時間內很多城市出現內澇,系統穩定性就會被水流沖垮,以前的方法不太奏效了。園林景觀,作為城市綠地的一部分,怎樣在景觀設計中營造“海綿體景觀”?“海綿城市”的理念在景觀設計中如何應用?
3“海綿城市”景觀設計思路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海綿吸水的原理,把雨水留住,讓水循環利用起來。雨水落到地面,通過綠地等的下滲、回灌補充地下水,從而補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同時,針對不能及時下滲的雨水,利用城市洼地進行收集,通過管道就近排入附近水體中,從而增加城市河、湖、水體、濕地面積。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就是“海綿體”的建立,通過“海綿體”將過去80%的雨水進行城市雨水管道進行“快排”的模式,變為小于30%的雨水通過管道拍走,剩余的通過下滲或者集蓄再利用。從“快排”轉向“滲、滯、蓄、凈、用、排”的海綿城市模式轉變。
4關鍵技術研究
2015年11月,國務院《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要求: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海綿城市”理念,可用六個字來概括,分別是“滲”、“滯”、“蓄”、“凈”、“用”、“排”。“海綿城市”理念在景觀設計中具體有哪些應用?
4.1滲透
主要是通過透水鋪裝及綠地的大面積應用,完成降雨量比較小的雨水的下滲,直接補充地下水。透水鋪裝常見的有塊狀及整體鋪裝的透水磚、透水水泥混凝土及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還有碎料鋪裝的嵌草磚、鵝卵石、碎石鋪裝等。透水鋪裝根據材料的特點,荷載能力受限,因此,在園林景觀中常用于不上車的廣場、停車場、人行道以及一些小荷載的園林景觀道路。透水鋪裝的結構講究一個“透”字,首先是60-80mm的透水鋪裝面層,下面找平層和基層均采用透水材質,一般的土壤考慮滲水性有限,經常在基層內設置排水管或排水板,將未能及時下滲的雨水及時排走。
4.2滯留
滯留的主要目的是延緩大暴雨短時間內形成的雨水徑流量。常見的滯留方式有四種,分別是雨水花園、生態滯留池、滲透池、人工濕地。滯留設施適用于建筑、廣場等、道路等多個區域、形式多樣、容易與園林景觀結合,多余雨水滯留效果好,但建設費用與維護費用相對較低;但對于一些巖石含量較高、透水性較差的礫石土壤應采取必要的換土、防滲、設置階梯等措施避免滑坡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工程建設費用隨之升高。對于樹葉等物理污染較嚴重的匯水區應選用植草溝、植被緩沖帶或沉淀池等對徑流雨水進行預處理,過濾掉大顆粒的污染物并降低流速;然后對于剛落到地面的雨水采取棄流、冬季撒有融雪劑的雨水進行排鹽等處理,防止融雪劑等污染物侵害植物。
4.3集蓄
集蓄故名思議,就是將多余的雨水匯集留存下來,集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并匯集。以前的城市排水采用人工計算埋置管道、改造地形,破壞了自然地形地貌,對于較大的降雨,雖然短時間內能快速匯集到一個地方,但卻容易形成內澇。所以要把降雨蓄起來,以達到調蓄和錯峰。蓄水池指具有存貯下滲后多余雨水功能的集蓄利用設施,常見的形式有鋼筋混凝土蓄水池,磚、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塊拼裝式蓄水池,對于城市用地緊張的區域可采用地下封閉式蓄水池。典型的蓄水池構造具體可參考相關的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蓄水池較適用于有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的建筑小區、景觀綠地等區域,通過建立相應的雨水凈水設施可實現雨水的二次利用;蓄水池不適用于無雨水回收再利用需求或地表徑流污染嚴重的區域。雨水回收常被用于廁所沖水、洗車、綠化灌溉等,但存在明顯缺點,一次性建設費用高,后期維護管理困難。
4.4凈化
通過土壤的滲透、植被、綠地系統體等,都能對水質產生凈化作用。因此,應該蓄起來,經過凈化處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現階段較為熟悉的凈化有兩種,分別是植物緩沖帶和人工土壤滲濾。人工土壤滲濾是與蓄水池等雨水儲存設施相配套的設施,主要目的是去除雨水中的雜質,使雨水達到再利用的要求。因為有人為的凈化,因此凈化效果好,并且容易與園林水景和植物相結合,但建設費用較高。
4.5循環使用
在經過土壤滲濾凈化、植物緩沖凈化之后的雨水要盡可能被利用。對凈化后的水體進行再利用不僅能緩解城市內澇,收集的雨水還可以進行再利用,例如將停車場周圍的雨水收集凈化后用于洗車,還可以用于消防,中水處理后用于抽水馬桶、建筑施工等,對于綠地上集蓄、凈化后的雨水可以直接用于綠化灌溉及噴泉、水池等景觀用水。總之,我們應該通過“滲”涵養水源,通過“蓄”把水盡量還給當地,再通過“凈化”把水“用”在當地,從而遵循雨水的自然循環規律。
4.6排水
排水是將城市豎向與工程設施相結合,排水防澇設施與天然水系河道相結合,地面排水與地下雨水管渠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一般排放和超標雨水的排放,避免內澇等災害。有些城市因為降雨過多導致內澇,這就必須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當雨峰值過大的時候,經過雨水花園、生態滯留區、滲透池凈化之后蓄起來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綠化灌溉、園林水景,一部分經過滲透補給地下水,多余的部分就經市政管網排進河流。
5總結
“海綿城市”理論可以維護城市生態平衡,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有助于增加城市防洪抗旱能力,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應全面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將海綿城市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實現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基于海綿理念下的城市景觀設計,要優先采用具有滲透、調蓄、凈化等“海綿”功能的材料,將雨水收集再利用,使園林景觀綠化助力海綿城市建設。
作者:韓春妮 王紅花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