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6-26 09:13: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小微企業融資業務具有高風險性
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通常來說他們并沒有自己的品牌優勢,而且缺乏有效的資產,也就決定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不穩定性,向小微企業貸款與大型企業相對比來說其風險更大,這是商業銀行非常顧慮的地方。資金成本的收益率與所需要承擔的風險是否想匹配往往是銀行機構所考慮的角度,而小微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往往又讓這些銀行金融機構缺乏內在的動力。倘若沒有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以盈利為目標的銀行金融機構通常都會選擇最大限度規避風險。最近幾年,為了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國家利用行政手段促使國內各大銀行成了專門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但是實踐證明,難以從實質上政治改變金融機構的貸款決策模式,目前小微企業主要依靠國家行政手段而取得貸款服務的模式,無法轉變成為激勵相容下的自發市場內在動力。例如,我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7年對山東、江蘇以及安徽等等地區的調查數據來看,其中因為擔保沒有落實都導致小微企業貸款失敗率有24.1%,缺乏有效資產而導致貸款失敗率高達33.7%,我國很多銀行金融機構不僅會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資質產生質疑,甚至還質疑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
(二)融資擔保機構收益過低
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機構主要盈利方式目前來說是以投資效益與收取擔保費用為主,但是卻必須承擔與收益并不相匹配的高風險性。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微企業在融資成本上敏感度非常高大,這就使得很多擔保機構不可能大幅度提升關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的費用,一般所收取的年擔保費率在1%—3.5%之間,通常情況下是2.5%。另外一個方面,根據目前我國所實施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當中明確指出擔保機構局限于投資國債、大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以及金融債券等等這一類固定的收益產品,而且還規定投資總額不能高于凈資產的20%,各方面規定的限制也影響到投資收益。
(三)銀擔風險責任和能力配置失衡
制度的缺陷導致風險管理能力與承擔責任失衡。銀行金融機構通常可以通過人民銀行征信信息直接查詢小微企業申請貸款人的信用信息,同時也有一定的能力通過企業所開設的相關銀行賬戶掌握企業的流水賬情況,進而分析企業的資金狀況,這樣便可以更早的發現風險并且采取對應的改善措施。但是擔保機構卻沒有對應的能力去了解小微企業的相關信息,尤其擔保之前的審查與擔保之后的管理手段也相對有限,只能利用特定的反擔保措施來對擔保代償的風險進行緩解。以商業銀行來講,本身應該與信用擔保機構按照30%與70%的比例對信用風險進行分擔,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銀行金融機構會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與資金優勢將風險不斷的嫁接,最終則形成了擔保機構“一邊倒”的風險承載機構,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之下,由擔保機構承擔主要責任,顯然更容易加大貸款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四)企業融資擔保圈金融風險
擔保機構就是銀行貸款的第二還款來源,目前在防范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融資業務具有高風險性、融資擔保機構收益過低以及銀擔風險責任與能力配置上失衡,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以互保、連環保為主要形式并且已經形成的企業融資擔保圈目前來說對銀行信貸風險的防范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尤其是一些經濟不夠發達的地區,小微企業較多,抗風險能力弱,企業融資擔保圈一旦出現違約所造成的威脅更加明顯。例如,巴彥淖爾市。全市一共有5家加絨紡織企業與1家食品加工企業,為了滿足銀行信貸的條件,幾家企業相互提供了擔保支持。目前,這6家企業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貸款違約,而且信貸風險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導致銀行的風險管理壓力持續增大。
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能夠進一步建立并完善銀擔風險機制,就必須從擔保機構的擔保業務入手,不僅要不斷規范擔保業務,同時還要通過法律明確劃分銀行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的風險責任。前文以商業銀行為例分析了當前銀行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在融資擔保業務風險分擔份額已經嚴重背離了市場機制運行的規律,之所以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缺乏對應的法律法規,因此需要盡快完善。目前,與小微企業貸款有關的規定只有《中小微企業法》,但是我國《人民銀行法》與《商業銀行法》并沒有相關的明確規定。由此可見,法律法規的完善迫在眉睫,明確銀行與擔保機構風險分擔的比例以及利益上的分配利弊,使其銀行與擔保機構能夠成為真正的利益共同體。以商業銀行為例,我國銀行監管部門應該將商業銀行的金融資源配置到小微企業與擔保領域,將向小微企業貸款作為商業銀行的主要考核目標,從而化解風險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另外,筆者認為我國還可以借鑒一下美國關于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擔保的做法。美國是世界上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體系最為完善的國家,美國的信用擔保體系以國家政府為優秀,小微企業能夠接受政府的擔保,同時以法律形式并且由政府出資建立為小微企業專門服務的擔保機構,提升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的方式進行創新。
(二)金融機構要改善觀念
銀行金融機構需要改變原有的觀念,從根本上認識銀行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的合作機制建立的現實意義,要繼續充分發揮擔保機構的擔保增信作用,在相關業務上加強合作。銀行金融機構觀念的改善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第一,要真正具有與擔保機構進行合作并且共擔風險的意愿;第二,加強與擔保機構的合作,對小微企業實施貸后、保后管理,有針對性建立適合擔保機構承保貸款特點的業務模式,與合作擔保機構加強信息互通,共享企業的經營狀況,盡早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共同努力做好代償分析從而化解貸款風險。
(三)優化企業融資擔保圈的互保關系
優化企業融資擔保圈的互保關系,主要手段是“置換”,從而切斷信貸風險沿著擔保鏈逐漸蔓延的線路。針對企業融資擔保圈的忒單,金融機構要盡量采取抵押、質押以及要求有實力的擔保公司進行合作,實現多元化的擔保模式,能夠有效減少小微企業在融資弱中存在的“虛化互保”的現象。針對已經形成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圈,地方政府與相關部門要結合這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積極引導,以市場增資擴股的方式做大做強一批融資性擔保公司,再通過與融資擔保公司的合作,對已經形成的企業融資擔保圈之間的企業互保貸款進行置換,這樣能夠減少風險的傳遞。還可以通過“審慎評估,統一授信”的方式,將有關聯的小微企業當作一個整體,進行統一授信,對總授信的額度進行審核,最大限度防止出現擔保虛化與過度授信的情況出現。
三、結語
隨著小微企業的不斷發展,小微企業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擔保難”的問題。銀行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要加強合作,針對企業融資擔保圈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通過置換企業融資擔保圈之間的互保貸款,以“審慎評估,統一授信”以及在政府與相關機構的引導下,建立風險共擔的機制,進而充分發揮擔保的融資增資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李冬.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控制的實踐路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5):293+295.
[2]韓景旺,馬一寧.中小企業為何融資擔保難[J].人民論壇,2017,(13):134-135.
[3]賴興君.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0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