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4 03:47: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具有的特性
根據園林建設工作的需求,合理地運用水元素設計出立體化的動感成果,規劃出魅力十足的園林景觀藝術作品。這就是立體動態的整體應用特點。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融入水景的設計可謂是傳神之筆,如果設計師還應用上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視覺、嗅覺和觸覺。這表現了水景全新創作的運用特性。
2水景創藝的重要性
①柔化空間的美感。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水景藝術,不僅反映了真切的流動感受,而且這種創造的方式具有柔化作用,水景可以把人們帶入整體的感受空間,提升空間的活躍度,使空間增添幾分趣味,并有效地將情景相結合。比如,設計出水的倒影、使用光影的變換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成果,并且可以達到柔化空間的效果,給藝術作品和環境之間增加氣息,使單調乏味的空間充滿生機。②園林生態多樣化的需求表現為水景。對城市園林進行整體設計的過程中,水景的設計反映了生態系統的多樣化。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把大自然資源、森林的資源水資源等都相互結合形成統一的生態體系,呈現給人類保護生態環境的信息,并且在創作水景藝術表現生態多樣化特性的同時,遵從可持續發展的準則,圍繞低碳方面、環保方面、生態方面的理念進行設計。水景園林生態多樣化具體表現為:溪流的融入設計、瀑布的融入設計、人工湖的融入設計等其它有關水元素的融入。
3園林景觀設計中營造水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3.1動靜結合
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營造的方式之一就是動態與靜態的相互結合運用。其主要表現在使用噴泉來表現藝術形式,使用瀑布來表現藝術形式,使用涌泉等其它表現藝術的形式。這些形式可以進行各種樣式的水態圖案表演,例如,蒲公英圖態的展現、半球圖態的展現、扇形圖態的展現等等,在眾多的水態噴涌形態中最典型的表現就屬上海世博會的韓國館、河南鄭州的水幕電影和河南洛陽的音樂噴泉了,這些場所都成功的把音樂、光彩、水完美的結合,運用自如,呈現給人們各式各樣的奇妙景象,尤其是光和水的融合,使人有冰火兩重天的絕妙感受,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具有激情的音樂使人在炎炎夏日享受清爽和歡悅。流動的水是動態的表現形式,奇特的自然景觀靜態的表現形式,流動的水和自然奇特景觀相互結合的景觀,就是動態與靜態的運用。比如,建設滑梯式人工瀑布、幕布式人工瀑布等其它方式的瀑布,都可以呈現給人們不同的藝術魅力感受
3.2水景與植被的氛圍
全面的營造城市園林水景,注意與水面植被的有效合理結合,可以使用借景和對景的方法,產生俯視、仰視等不同視角的藝術體會,把水草、蘆葦、荷蓮等各種水生植物有條不紊的布置于生態環境中,展現出動植物、水景的相互生存和相互調養,水元素的運用效果顯而易見,鮮明的淺水池清澈見底,整個藝術的氣氛盡收眼底。特別體現在植物的組成上,遠遠近近疏疏密密的程度都有條不紊的組合栽培,為了形成柔美的線條,可以在水邊種上垂柳,為了形成鮮明的層次感、更加富有趣味,可以種植些落松等小型的水植物。
3.3水景與照明的烘托
園林景觀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就水元素。花園照明的重要表現對象不單是動態的水景,還包括靜態的水景。不管是潺潺流水的小溪、飛流直下的瀑布,還是水花四濺的噴泉、波光粼粼的水面,各種各樣的水景形式都具有其動人的魅力。尤其是在晚上,如漓江夜景,周圍的山在燈光的映照下顯示出豐富多彩的景象,給漓江帶來了魔幻般的效果,水景如同畫家手中多彩斑斕的畫布,而燈光成為了畫家的畫筆。
4結語
城市園林景觀中水景的設計不僅需要考慮動與靜相互結合、色彩的相互搭配、山水的相互融合、光與影的運用技術等方面的因素,而且依據各自城市的發展、品味及其它整體方面因素來進行提升,所以,水景的設計需要全面的、系統的、全方位技術的綜合運用。必須從各個方面逐步探究,解析城市園林景觀中水景的營造理念,把水元素充分的發揮運用于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之中。
作者:謝海波 單位:深圳市朗程師地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所居住的生活環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和追求,尤其是人們對于園林綠地的需求在不斷的提高,無論是在植物配置還是在園林小品擺放及景觀設施的設置等均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植物的配置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對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前言
園林植物是園林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植物的搭配是園林景觀的重要表現手法,植物配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園林綠化美化景觀效果,園林植物的配置不僅要考慮植物自身的生活習性及所處的環境,而且要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良好的景觀效果。生態界的園林的綠地卻城市的生態界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能實現城市的物質的再利用,而且還可以使能源的有效利用,保證的生態界的協調的發展,保障生態效果最大化。精簡社會生態系統,以期達成一個良性循環、刀具、良好、住房條件、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園林植物配置方法
園林景觀設計是園林建設的重點,其植物配置應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通過選擇合理的植物種類和組合,及與其它園林要素的配合綜合確定,從而發揮它們的欣賞價值和生態價值。
園林綠化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建筑居住環境的質量,園林綠化工程是建筑的輔助方面,也是建筑環境檔次的重要體現,是人文居住環境優劣的一項重要標志。園林綠化的重點又在于植物的搭配和配置,配置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整個工程竣工后的綠化美觀效果。因此,植物的搭配將是園林綠化工程的重中之重。
園林植物配置要在遵循生態學原理的基礎上注重美化景觀效果,并對二者進行有機合理的融合,在配置時不僅要考慮到現時的景觀效果,同時也要考慮配置多年后的景觀效果,不同的植物根據植物的冠幅確定苗木的栽植密度,根據不同的功能進行配置,同時注重植物的季相變化,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的綠化美化景觀效果。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園林植物是在園林綠地內栽植的植物,包括喬木、灌木、色帶、地被、花卉及草坪,而不同的植物根據生物特性、植物的觀賞部位及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又分很多種,不同的分類體現不同的特性。如北戴河某庭院工程樓房花壇內常用的五角楓、紅楓不僅樹形樹葉形狀美觀,還是色葉樹種,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色彩,給整個植物空間增添色彩。
b.植物搭配合理,疏密有致,孤群相結合。園林植物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不同的環境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布置,根據樓房的使用功能和美化美觀功能配置植物,需要遮擋的部位配置些枝繁葉茂的花灌木和色帶植物,需要體現觀賞價值和效果的部位要著重配置。
d.園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與周圍環境相融合。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注意不同的環境及不同的使用功能,如一些私家庭院經常用松、竹、梅搭配,被譽為“歲寒三友”,是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深刻的體現了文人騷客的清高亮節,而小區、公園等綠化則要考慮現代的氣息,柏樹、松樹則多適用于陵園中栽植。
2、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2.1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的作用
園林中植物配置可以凈化空氣、調節氣候。其自身的生態性,決定了它是最理想的改善環境的設計要素。一個良好的綠化環境,能夠凈化空氣,調節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人體健康。植物經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而人在呼吸過程中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從而使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達到平衡。
2.2可以組織空間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還有不漏痕跡的調整作用,它就類似于墻體,但是卻又有著開敞性和完整性。利用不同的植物組合,可以組成不同的區域,能使各區域既能保持各自的功能作用。以植物作為隔斷,既能有效地劃分區域又不會使空間封閉,有利于保持空間的通透順暢。園林中植物配置的種植的布局,要注重主與次,這樣才能起到強化空間,增加空間的開闊感和層次變化的作用。
2.3具有造景功能
園林中植物配置因季節的變化也會呈現不同的場景效果,春有青青、夏有濃蔭、秋有紅葉、冬有蒼松,季相的變化使人們更直接地感觸到自然的氣息。同時,人們主觀感情必須和客觀環境相結合,不同的園林形式表現出了不同的立意方式。節日廣場,應營造出歡快、喜慶的氛圍,色彩上以暖色調為主;烈士陵園應以莊嚴、肅穆為基調。園林綠化不同于植樹造林,保持各自的園林特色的同時,更要兼顧到每個植物材料的形態、色彩、風韻、芳香等要素,考慮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發展
中國作為世界園林之母,在世界園林中有著獨特的風格,有深厚的藝術造詣。當今社會國家經濟飛快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物質文明的提高從而也帶動人們的精神文明相繼提高,人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現代城市人口膨脹,樓群密集,建筑,現代人如居囚龍,與自然隔離,生態失調,于是加劇人們對綠色的向往,此時園林中植物配置發揮了其作用,現代園林植物景觀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從園林景觀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國園林景觀要走以植物為主,自然為主與生態為保護相結合的道路,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來說,在原有的基礎上,賦于時代的內容,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生態保護的需要,是對我國園林事業的繼承和發揚。
3.1、生態學、指導原則的多重環境因素的影響
設計、貿易、科學,堅持努力。若干因素的植物材料中立具有特殊的性質,并要求部署長大增長不同植物;第二階段:生物多樣性。自然的法則的多重驅動因素,適當加強其生物多樣性,應該予以重視。
3.2在花園監測植物美學
生態系統的花園”,在此基礎上,應當設計、融合和充分運作的地貌。另一個成功事例、季節同時衰退、擾亂性的景觀、美容和下載。園林景觀誘人的,實際上,重點應放在這一面積、作物多樣化,酌情根據不同顏色選擇植物和整體框架內還同植物種植和周圍環境有效整合。
4、園林設計部署植物生態藝術界
4.1獨立和可比較
使用不同形式的植物、實施和葉子蘆葦,任何類型的對照,品種、藝術在其意愿而不了解其植物”。他的下落”的組合之間并沒有根本的改變,二者相結合的形式。
4.2減少韻律
傳統形式的植物和配置阻燃地帶必須注意確定縱向立體的輪廓和改變空間,這一次,但與此同時,配置速度韻律僵硬。風景,或許可以克服單調,鮮花,喬木植物、植物逼真,使植物分層山谷濃縮景觀。
5、植物園生態設計了問題要解決
1)如果綠地自然狀態,但須趨向植物的生長可用于環境或習慣的選擇方面被收容青草,每級、藤蔓植物群落和植物群落、規則的計劃生育,在合理期間內,穩定、可持續發展體系植物群落。
2)綠色選擇了適應土著植物自然條件大大減少據運送、轉移、介紹性倒閉率高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或因國而異,但有毒性和便于獲得奇怪,應防止過敏”防止雜草攻擊。
3)園林景觀,部署在不同生態設計的景觀、季節逐步加強和更有效劑量的支持和承諾植物園植物群落應對生態效益。
4)綠色花園更廣闊的空間已經過去了,在很久以前作為一項臨時措施,因此,要形成踐踏草坪。在這一階段,將接近綠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表示滿意的精神或身體需求。
5)園丁植物群落和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感染,盡可能寄生蟲和使用化學品、土壤污染和喪失生物蟲害。
結束語
一個系統、花園、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花園、如果植物生態和美學、而且、農業、林業和有效反應的相輔相成釀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生態設計、植被的花園、純科學合理的山區、美學藝術配置有效支持基于快速發展園林藝術。因為中國研究、花園、利用藝術、始終為加強理論和景觀藝術有效運作以及協調、穩定、山明水秀。當今社會國家經濟飛快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文明的提高從而也帶動人們的精神文明相繼提高,人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園林綠化建設中,樹木豐富的品種色彩及山、水和建筑物的和諧配置等,是園林構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綠化腳步的不斷加快,生態園林中植物的合理設計與配置也必然會得到相關部門越來越高的重視。本文就主要對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引言
植物是園林的衣飾,是構成園林景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生態園林綠地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實現城市物質的循環再生,而且還可以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使城市生態系統得到協調發展,確保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園林景觀中因為有了植物的存在,才顯得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構成生態、健康的空間環境。
一、生態園林的設計原則
1、生態位原則
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就是生態位,生態位主要是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我們要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以此合理選配植物種類、有效的規避物種間直接競爭,形成功能健全、結構合理、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保證物種之間互相補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根據不同地域環境的特點和人們的要求,建植不同的植物群落類型,在醫院、療養院應選擇具有殺菌和保健功能的種類作為重點等;如在污染嚴重的工廠應選擇抗性強,對污染物吸收強的植物種類。
2、藝術景觀性原則
在進行植物景觀配置的過程中,我們要熟練掌握各種植物的觀賞特性和造景功能同時還要遵循統一、調和、韻律等基本原則。植物景觀設計時,植物的各個基本特性以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變化,同時還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于群落的觀賞需求進行合理的配置,同時還要注意植物間的相互聯系和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是人們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而且對于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相應景觀要有一定的預見性,使植物在整個生長周期都能夠相互映襯,豐富群落的美感,提高觀賞價值。
3、生物多樣性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則
物種多樣性是群落多樣性的基礎,而植物是生命體,每種植物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進化的結果,它在長期的系統發育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特性,這種特性是難以動搖的,我們要遵循這一客觀規律。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穩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豐富的物種種類才能形成豐富多彩的群落景觀,滿足人們不同的審關要求。在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競爭,避免種群不適應本地土壤、氣候條件,借鑒本地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種類組成和結構規律,把各種生態效益好的樹種應用到園林建設當中去。它能提高群落的觀賞價值,增強群落的抗逆性和韌性,也只有多樣性的物種種類,才能構建不同生態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發揮植物群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果。所以園林設計一定要遵循生物多樣性的原則,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發展。
二、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設計要點
植物作為生態園林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為了能夠將植物在生態園林建設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明確其設計要點是非常重要的。從城市綠化的相關理論和綠化部門多年的經驗來看,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設計要點主要包括6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1、以綠地的自然狀況為前提
由于各城市地理位置分布不同,所以,自然狀況也千差萬別。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植物的生長也會呈現出很大不同。因此,以綠地的自然狀況為前提,選擇適合的植物配置,盡可能設計成喬、灌、草、藤復層植物群落,并根據植物群落的生長規律,進行適當的人工干擾,確保整個植物群落能夠定期進行自我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植物的綠化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
2、盡可能選擇與當地自然條件相適應的鄉土植物
選擇適應當期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主要有2個方面的好處:一方面當期鄉土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習性能夠完全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具有很高的生長率和存活率,能夠有效避免由于植物引種、遷移和運輸而造成存活率低下等問題的發生,大大降低了生態園林的綠化成本。另一方面從外地運輸植物,勢必會花費很多物力、人力和財力,這對于城市生態園林建設都是不可取的。
3、根據季節變化,合理選擇植物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植物的生長期都是在春季和夏季,秋季一到,很多植物就會凋零、枯萎。然而生態園林的建設卻并沒有季節之分,為了能夠滿足城市秋季和冬季的綠化要求,綠化部門在對植物進行選擇的時候,還應該根據季節的變化,選擇不同的綠化植物。比如冬季寒冷的時候,闊葉樹要進行落葉休眠,在植物配置時,要注意闊葉樹與針葉樹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發揮生態效益。
4、建設開放性耐踐踏草坪
草坪是生態園林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政府對城市綠化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草坪的建設也提出了較高要求,不僅需要其能夠起到綠化效果,而且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耐踐踏性。草坪在綠化建設中的主要作用是為人們提供一個避災避難的場所,同時還可以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草坪的合理建設,能夠有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既滿足了人們對綠地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
5、避免使用化肥等化學藥劑
目前,很多政府綠化部門為了能夠促使植物更好生長,從而采用化肥、殺蟲劑等化學藥劑,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植物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卻對土壤造成很大危害。因此,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另一個設計要點就是盡可能避免使用化肥等化學藥劑。對于綠地進行生態維護,可以采用一些生物學方法。
6、設計前要進行實地勘測
在設計之前,對所需綠化的范圍進行實地準確的勘測,能夠對氣候條件進行充分掌握,并根據不同的綠地功能需要,突出設計特色,本著適地適樹、經濟合理的原則進行。在植物材料的配置上不能過分追求自我、新鮮、奇特,應做到植被的比例搭配,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效益,創造舒適自然的生活環境。
三、我國園林植物配置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我國園林植物配置方面一般存在以下幾種問題,這里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園林植物與建筑的配置
園林植物對于建筑所起到的作用一般就是使建筑更富有生氣,提升建筑的觀賞性,改善空氣質量。但是在我國有些地方,建筑邊上的園林植物使人往往有著喧賓奪主的印象,此外有些園林其改善生態以及改善空氣質量的效果并不好。這就需要在園林的設計之上以提升建筑物的生氣為主要目的,以改善居住空間以及城市環境為主要任務。
2、園林植物與山石的配置
園林植物對于山石的作用和建筑不謀而合,起作用也是為了增添山石的磅礴雄偉。但是有些建立在山石旁邊的園林植物,其配置從整體看來確實能夠提升山石的觀賞性,但是由于建立在山石旁邊的園林植物過于繁雜,這就導致物種之間的不平衡,進而影響植物的壽命。這就需要在規劃園林以及設計植物配置之時,需要結合植物的生長習性來規劃,由此可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資源,提升植物的壽命,創造更美的景觀。
3、園林植物與水體的配置
園林植物對于水體的作用則是提升水體的藝術性,當然這是在良好的植物配置之上而來的。但是在一些園林,往往存在著植物配置不能體現水體的藝術性,或者是植物配置本身有損物種平衡。這就需要設計者以及規劃者因地種樹,采用更具觀賞性的植物來進行配置,比如垂柳李、槐、杏、桃、櫻花、蔗類、葛蒲等。
4、園林植物與園路的配置
園路兩邊的植物配置,其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在于強化園路交通,便于園林之中的游客游覽觀賞園林。園路兩邊的植物配置要依據園路的寬窄來選擇相應的植物。不過,有些園林的園路兩邊植物配置更注重植物的觀賞性,而忽視對于園路的考慮。一般來說,園路較寬時,選擇具備很強觀賞性的喬木作為行道樹,屬下配置灌木作為修飾;而園路較窄時,則應采用花徑形式,廣泛種植具備觀賞性的灌木以及花卉等。
5、園林植物與植物的配置
植物與植物的配置應遵循物種平衡,物種數量以及間距的平衡,植物顏色構成層次性,植物的觀賞性等。我國一些園林只注重植物的觀賞性,而忽視植物生長習性,這些需要圓林設計者格外注意的
結束語
生態園林設計本身是一種多門學科相互交融的科學,包括生態、美學、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而且生態園林不單單是植被的堆積,也不單單是模擬大自然,要把生態園林賦予藝術氣息,生態園林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所以設計生態園林時,要把生態保護以及景觀藝術相結合,這樣才能創造出生態協調、環境優美的生活場所。
摘要: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園林景觀空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是當代社會一項重大的任務。雖然園林景觀規劃存在許多問題,還有許多工作要改善和完善,但我們應該在總結國內這些年工作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方法,吸收一些新思想,以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所居住的生活環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和追求,尤其是人們對于園林綠地的需求在不斷的提高,無論是在植物配置還是在園林小品擺放及景觀設施的設置等均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植物的配置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園林植物是園林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植物的搭配是園林景觀的重要表現手法,植物配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園林綠化美化景觀效果,園林植物的配置不僅要考慮植物自身的生活習性及所處的環境,而且要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良好的景觀效果。
園林綠地是城市生態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即能實現城市的物質再利用,而且還可以使能源有效利用,保證生態界的協調發展, 最大化的保障生態效果。優化社會生態系統,以達成一個良性循環、井然有序、良好的住房條件、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1、園林植物配置方法
園林景觀設計是園林建設的重點,其植物配置應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通過選擇合理的植物種類和組合,及與其它園林要素的配合綜合確定,從而發揮它們的欣賞價值和生態價值。
園林綠化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建筑居住環境的質量,園林綠化工程是建筑的輔助方面,也是建筑環境檔次的重要體現,是人文居住環境優劣的一項重要標志。園林綠化的重點又在于植物的搭配和配置,配置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整個工程竣工后的綠化美觀效果。因此,植物的搭配將是園林綠化工程的重中之重。
園林植物配置要在遵循生態學原理的基礎上注重美化景觀效果,并對二者進行有機合理的融合,在配置時不僅要考慮到現時的景觀效果,同時也要考慮配置多年后的景觀效果,不同的植物根據植物的冠幅確定苗木的栽植密度,根據不同的功能進行配置,同時注重植物的季相變化,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的綠化美化景觀效果。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1植物品種的多樣性。
園林植物是在園林綠地內栽植的植物,包括喬木、灌木、色帶、地被、花卉及草坪,而不同的植物根據生物特性、植物的觀賞部位及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又分很多種,不同的分類體現不同的特性。如北戴河某庭院工程樓房花壇內常用的五角楓、紅楓不僅樹形、樹葉形狀美觀,還是色葉樹種,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色彩,給整個植物空間增添色彩。
1.2植物搭配合理,疏密有致,孤群相結合。
園林植物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不同的環境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布置,根據樓房的使用功能和美化美觀功能配置植物,需要遮擋的部位配置些枝繁葉茂的花灌木和色帶植物,需要體現觀賞價值和效果的部位要著重配置。
1.3園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與周圍環境相融合。
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注意不同的環境及不同的使用功能,如一些私家庭院經常用松、竹、梅搭配,被譽為“歲寒三友”,是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深刻的體現了文人騷客的清高亮節,而小區、公園等綠化則要考慮現代的氣息,柏樹、松樹則多適用于陵園中栽植。
2、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2.1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的作用
園林中植物配置可以凈化空氣、調節氣候。其自身的生態性,決定了它是最理想的改善環境的設計要素。一個良好的綠化環境,能夠凈化空氣,調節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人體健康。植物經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而人在呼吸過程中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從而使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達到平衡。
2.2可以組織空間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還有不漏痕跡的調整作用,它就類似于墻體,但是卻又有著開敞性和完整性。利用不同的植物組合,可以組成不同的區域,能使各區域既能保持各自的功能作用。以植物作為隔斷,既能有效地劃分區域又不會使空間封閉,有利于保持空間的通透順暢。園林中植物配置的種植的布局,要注重主與次,這樣才能起到強化空間,增加空間的開闊感和層次變化的作用。
2.3具有造景功能
園林中植物配置因季節的變化也會呈現不同的場景效果,春有青青、夏有濃蔭、秋有紅葉、冬有蒼松,季相的變化使人們更直接地感觸到自然的氣息。同時,人們主觀感情必須和客觀環境相結合,不同的園林形式表現出了不同的立意方式。節日廣場,應營造出歡快、喜慶的氛圍,色彩上以暖色調為主;烈士陵園應以莊嚴、肅穆為基調。園林綠化不同于植樹造林,保持各自的園林特色的同時,更要兼顧到每個植物材料的形態、色彩、風韻、芳香等要素,考慮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發展
中國作為世界園林之母,在世界園林中有著獨特的風格,有深厚的藝術造詣。但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態環境日益關注。在園林中植物配置發揮了作用,現代園林植物景觀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從園林景觀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國園林景觀要走以植物為主、自然為主、與生態為保護相結合的道路,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來說,在原有的基礎上,賦于時代要求,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生態保護需要,是對我國園林事業的繼承和發揚。
3.1、生態學指導原則的多重環境因素影響
一是科學設計、因地制宜, 堅持努力。若干因素影響的植物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特殊的性質 , 并進一步的要求部署長大和增長不同植物;二是生物多樣性。在自然法則的多重驅動因素下 , 對生物物多樣性應該適當加強 , 并且應該予以重視。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來越關心我們的周邊環境,尤其是他們居住區的環境。因而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房地產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時展的潮流,就應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注重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才能更好的促進企業的完美轉型和升級。本文從房地產生態園林景觀的生態特性入手,并以此為基礎闡述了房地產建設中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與思路,保護生態的措施,以滿足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房地產;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原則;設計思路
房地產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是房地產園林景觀保持自身特色,協調城市與自然系統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房地產園林景觀是一個城市當中人們休閑、享受戶外生活的場所,在城市擴張過程中,人口越來越多,注重房地產園林景觀的生態性就顯得更為重要。房地產園林景觀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其中人類處于設計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設計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體,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維持它正常運轉的能源、物質均來自于房地產園林景觀生態系統外部,所以說它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不穩定性。無論是人工建造的園林,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財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存在,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循環。
一、生態園林的特性
1自然性
自然性是“生態”園林的本質屬性,要盡量控制人為干擾強度,充分利用自然規律和自然力,減少城市園林的盲目性。這種以園林的原始動力自然力量做工的方式,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明顯的生態效益以及良好的社會效益,實現城市園林的可持續發展。
2.多樣性
這里的多樣性是多層次的,包括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與景觀的多樣性。同時也包括功能的多樣性。城市中人為干擾因素多,環境變化快速多樣,較高的物種多樣性能使園林相對與環境及其變化具有更好的適應調整能力。
3.多效益性
生態園林具有多種功能和綜合效益,不僅是平衡生態系統的重要通道,還在調節城市小氣候,保護土壤水循環,保護自然景觀體現生態效益,同時為城市居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上發揮巨大的功能。
二、 房地產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在房地產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應始終遵循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1.因地制宜的原則
從因地制宜來看,就是合理利用房地產所在地的條件,如地形地貌和植物結構等,以最大化的降低景觀設計和改造造價,使園林景觀設計融入濃厚的鄉土氣息,從而確保其健康成長的同時為人們的生活休息提供便利,體現人性化的關懷。
2.保護自然的原則
想要建設充滿自然色彩的園林景觀,首先應該符合自然的規律,遵循生態的原則,認識到自然景觀所形成的要素所在。另外,在設計中要考慮到人與自然界組成之間的關系,盡量地保留和采用原有的動物和植物來進行規劃設計。如果必須引入植物時也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景觀環境,選擇合適的植物來進行移植。這樣才能夠保證生態協調規劃設計理念的實現。
3. 以人文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就是在設計過程中,始終要圍繞人的需要進行設計,要使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的居民均能受益于所設計的景觀之中,做到雅俗共賞讓廣大居民在所設計的景觀中感到心情愉悅和便于人民的休閑娛樂,但需要注意是,切勿生搬硬套優秀的園林設計風格,才能更好的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4. 可持續性的原則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應該遵循可持續發展這一原則,將景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的良好改善作為設計目標,以實現人類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5.創新性的原則:
創新性,就是所設計的園林景觀不能千遍一律,而是以建筑風格為基礎,著力體現自身設計的特色,才能給廣大居民留下好印象,然而創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設計人員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學會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在設計過程中融入當地的文化民情民俗,尤其是應巧妙的應用生態環保的園林景觀材料,才能更好的體現設計的創新性。
6.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科學化的原則:
科學的進行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是園林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能夠將現代園林的特色、功能、藝術性等全面體現出來。為了使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更具科學性,就必須全面地開展園林景觀學的系統研究,大力培養各類園林規劃設計人才,從而努力構建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園林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體系。同時,也要盡快地將園林規劃設計技術標準進行完善,做好各類園林的項目規劃設計內容和深度要求,使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更具有專業內涵。
三、房地產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思路
1園區景觀平面的設計
由于房地產項目的規劃設計具有較強的規范性,但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則注重設計的自由、規則和組合等多種方式,因而在房地產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對于平面的設計一般采用自由的設計方式,才能確保園林景觀布局的靈活性,通過蜿蜒而又曲折的園路合理的分割住宅室外的空間,并將植物生長在園路兩側,以給予居民一種親近大自然和自由活潑的感覺。但有時也會采取規則的設計方式,例如對廣場、水體、園路等設計應以規則的方式布置幾何圖案,并確保所設置的主軸線具有較強的明顯性,才能為廣大居民創造整齊而又明快的良好感覺。此外,為了設計的需要,還可以在設計中采取混合的方式,即將自由和規則的設計方式有機結合起來,也能體現設計的效果。但所采取的方式必須基于如此目的:經過對建筑、道路、廣場和綠化的設計,使房地產項目和綠色景觀結為一體,從而將居民的文化生活與園林景觀進行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柳暗花明、一步一景的效果。
2園區景觀道路的設計
對于道路的設計,是整個生態園林景觀中容易不忽視而又實際較為重要的環節。因而在設計過程中,既要確保其適合人車的行走和進出,更好考慮人與車通行的安全,因而一般采取人車道分離的方式或環形道的方式進行設計,并與住宅小區道路的誰有一定的區別,盡可能的采取自然流暢或者迂回曲折的線條,以更加合理的分割綠地與空間興建,并配合相應的園林景觀,使人在行走的過程中感受到景隨步移。
3園區景觀元素的設計
景觀設計的目的就是達到情景交融的同時將文化地域和人文主義關懷體現在園林設計之中,使居民在漫步的時候能放松心情、舒緩情緒,得以更好的休閑與放松,因而園林景觀設計應確定一個主題,再由設計者自由發揮和創造具有較強人文性、獨特性的景觀形象,尤其是園林小品設計應突出簡明、疏朗和雅致,以更好地體現設計思路,讓景象的意境變得更加深遠,使人在行走時產生美好的遐想。此外,還可以采取雕塑和植物結合的方式烘托主題,將生態園林的植物變得郁郁蔥蔥,體現出濃郁的園林氣氛。
4園區景觀植物的設計
房地產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植物設計也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環節。因而為了注重其設計的生態型,在設計過程中,應避免傳統的商業化趨勢,房地產園林景觀的設計,應該以喬木作為骨架,否則灌木的數量再多,也不能形成整個園林景觀的骨架。灌木的分布可以位于樹林的邊緣,也可以散布在林間。草地應該根據園林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置,但是要注意集中,花卉的設置應該堅持量少質精的原則,切忌到處花團錦簇。其中的草本植物應該以地栽為主,發展多年生的濕生花卉、宿根花卉、巖生花卉和水生花卉。在設置上,園林植物應該與園林所在地的地形、建筑等因素進行統籌規劃,達到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的效果,讓園林景觀變得更加自然、生態、美觀、活潑、優雅。
四、房地產園林景觀的生態性保護措施
園林景觀的設計,必須要考慮到景觀的生態性。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做到景觀生態性保護。第一合理利用水循環:水資源短缺目前在世界上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房地產景觀設計提前考慮雨水回收系統,避免在后期維護中用地下水源或自來水。可以將建筑物的散水、自然雨水收集在社區池塘或專設的水池中,用于日常綠化用水。第二,房地產景觀設計還應提前考慮地表水的處理,可設計人工濕地系統來對地表水進行凈化,設計一級或多級植物池,地表水進行多次正向逆向反復過濾,既改善水質,又是一道景觀。第三,能源越來越枯竭的今天,太陽能、風能等成為新的能源選擇,而房地產景觀設計時可將太陽能燈具和風能燈具代替傳統的景觀燈,因為太陽能、風能景觀燈具其安全節能、便于安裝、維護成本低、無需人工控制、在無電地區也能使用的特點,甚至開始帶有一定的藝術觀賞性了。
結束語
在城市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生態設計的概念越來越吸引設計者和決策者的注意力。景觀的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一種新的美學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人與自然地真正合作與友愛的關系。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加快,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作為園林工作者,遵循景觀生態設計原則,提倡園林景觀生態設計,使之體現在工程實踐中,充分發揮各園林要素的生態效益,這不僅是人們要遵守的準則,也是人們要肩負的社會責任。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環境污染、能源衰竭等問題不斷發生,給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了極大威脅,也制約著我國經濟與環境、人類生存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生態系統,如果在這個系統中缺乏園林綠化的凈化功能,會使城市整體生態環境失衡。本文將對當前城市園林建設中的問題進行探索,并對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與方法進行探索。
關鍵詞:城市節約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 問題原則方法
節約型園林綠化,應該是按照資源的合理與循環利用的原則,在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等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即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錢、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園林綠化模式。當前我國城市園林建設中也采用了一些節約資源的建設方式,但是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一一進行解決。
一、當前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強調景觀,忽略生態效益
城市園林建設經過很長的發展過程,逐步由原來較為簡單、基礎的綠化形式,形成了當前極具內涵并且具有獨特魅力的園林景觀。在這個過程中,園林建設人員過分強調園林對于城市的美化作用,而忽略了園林的基本職能----環境凈化作用。
2、品種選擇盲目追風
近年來,由于很多城市引進了外來昂貴的植物來進行廣場、公園綠地建設,形成了很好的視覺效果,使其他城市出現了盲目跟風的現象。在植物品種選擇上,很多城市的園林建設不根據城市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也不考慮到植物的自身生長情況,盲目在園林中栽種“水土不服”的植物,只求一時的風光,而不注重對城市生態環境的考慮,植物不具備長期生存的能力,不符合園林綠化的基本需求。
3、將園林建設當做面子工程
很多城市將園林工程當做政府的面子工程,認為園林建設是提升政府政績的工程,一切施工都以保全政府面子為原則,使得施工過程中出現很多亂伐、亂栽樹木的現象,與節約型園林景觀建設的原則相背離。
二、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一般情況下,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有如下幾個基本原則:首先,節約型生態園林建設景觀應具備“適用”原則,及因地制宜的選擇植物的種類,使其能夠具備正常生長的環境,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同時,要使植物的選擇符合節約型生態園林的服務目的,使其具備長遠性、節約性;其次,節約型生態園林建設應具備“經濟”原則,如果植物的選擇能夠符合因地制宜的基本要求,就可以極大程度減少后期養護、修剪的費用,節約了大量成本,也使得經濟問題得到緩解。為了能夠使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能夠符合經濟原則,就需要盡可能用最少的花費買到最適合的植物,在園林中呈現出最好的效果。最后,節約型生態園林建設應具備“美觀”原則,即要具備基本的觀賞價值,選擇的植物要枝葉茂密、花卉鮮艷、有層次感。同時,要適當加入一些假山、雕塑等造景,起到裝飾、美化、襯托的作用,創建美麗的景觀與豐富的精神人文氛圍,為園林建設創造獨特的美感。
三、城市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方法
1、園林綠化植物選擇方法
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中的植物應選擇生長健壯、易于管理的本土樹種,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來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鄉土樹種。對于植物的種類,應選擇樹冠大、枝葉茂密、落葉闊葉喬木。在夏天,居住區有大面積的遮蔭,冬季又不遮陽光,還能吸附灰塵和減少噪聲,使空氣新鮮。比如法桐、意楊、鳳楊、紅楓等。常綠樹和開花灌木應選擇有季相變化的種類,如冬青,松樹,羅漢松,玫瑰、杜鵑、牡丹、女貞、小檗、黃楊、沙地柏、鋪地柏、連翹、迎春、月季等。在陰暗的角落,應選擇耐蔭植物,如垂絲海棠、梅花、羅漢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絡石等。
2、節地、節土,緩解人地矛盾
在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土地的節約,盡可能緩解人地矛盾,改善園林生態氣候,最大限度的節約土地資源,同時,應盡可能節約珍稀土地資源,緩解園林綠化與農業生產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具體景觀設計中,應加大對屋頂花園、墻面綠化等多種形式的靈活使用,在有限的土地范圍內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使其發揮最大的園林綠化生態功能與環境效益。并且,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還要注意避免大規模的地形改造,盡可能在土地原有基礎上進行種植,充分利用原有場地的表土作為種植土進行回填。
3、節約水資源
在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水資源的節約,采用計稅基數、地面透氣透水性鋪裝等,并注重對雨水、廢水的回收與利用,并采用微噴、滴灌等節水設備。總體上來說,園林景觀中的節水設計主要從開源與節流兩方面入手:首先,應盡可能增加可利用的水源,例如雨水、生活污水、中水等,通過對這些水資源的二次利用,實現水資源的增多;其次,應盡可能減少水資源的消耗,在施工與運營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對水資源的消耗,因此設計人員應在水的運輸、灌溉等方面減少損失,例如利用地膜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利用土工布減少水分滲透等。并且,應選擇較耐干旱的植物種類,將水分運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噴、滴灌,在樹木根部盤繞穿孔輸水軟管等,這些技術與措施雖然花費不多,但是能夠節約大量的水資源,對于園林景觀中的水資源節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使植物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促進植物的長期生存。
4、節約資源與材料
對于資源的節約,應盡可能采用自然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他們的特點是使用過程中沒有污染物排放,并且資源豐富、取之不盡,能夠更好的實現園林日常維護與管理。此外,還可以用反光與熒光材料做成園林中的裝飾物、指示牌等,既能實現園林景觀的資源節約,又能夠在園林中形成獨具特色的景觀,并方便日常維護與運營。對于材料的節約,應以各種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環利用為原則,減少各種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應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藝,以及環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價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突出園林綠化的地方特色。例如,可以利用攪拌機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鋪路剩余的石塊、礫石作為園林鋪地,利用死樹枯干形成的園林景觀,將植物的死干、枯枝、落葉、樹皮等回收利用,或作為園林綠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為園林建設的材料,營造獨特的園林景觀。
除了以上這些節約舉措,還可以在設計中中盡可能精簡人力、物力,以實現園林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的節約與環保。
四、結語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對我國城市生態環境調節、環境美化具有重要作用,而園林景觀設計師也不斷提出節約新方法、新工藝,并且在實踐中取得一定成果。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我們應發揮園林綠化在城市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并采用先進的節約手段來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障人們生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并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摘要:園林植物配置應遵循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確立生態園林的概念,園林作為自然科學的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項創造環境、改造環境的工作。首先園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長的自身規律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學配置,使各類植物喜陽耐陰,喜濕耐旱,各重其所。 本文探討了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策略。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生態園林是對傳統園林的繼承和發展,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科學的植物群落,達到生態美和藝術美的完美結合。應用系統工程發展和建設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從我國生態園林概念的產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3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觀賞性,能夠美化環境,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作用,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是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合理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1、植物材料的選擇
植物群落并不是植物個體簡單的拼湊,而是一個有規律的組合。生長在一起的植物之間存在著極其復雜的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既包括生存空間的競爭與相互依存,也包括各種植物對光能、土壤水分和礦物質等外部環境的利用和植物分泌物的相互影響等。生態位就是種群在群落中與其他種群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
相對位置及關系。每種植物在群落中都占有一定的生態位,如果2個種在同一個穩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據相同的生態位,終究有一個要退出該群落。因此,在構建生態園林植物群落時必須按照生態位原理來確定群落中優勢樹種、伴生樹種的種類。優勢樹種多為喬木,對群落的結構和功能起著決定性作用,因而它在群落中的數量是占多數的。
根據生態位理論,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擇配置植物種類,避免各個物種對空間和營養的爭奪,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視覺效果的園林景觀。根據各種植地不同的實際情況(如干旱、貧瘠、土壤密實、污染嚴重、病蟲害嚴重等),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地選擇植物種類,尤其是高大喬木優勢種的選配,直接決定了園林生態效益的發揮程度。生態園林設計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來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間、營養,各個種才能協調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選擇時,應該因地制宜,發揮不同植物的各自優勢,最大限度地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生態條件,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進行相應的選擇。
2、植物搭配的基本原則
生態園林植物基本搭配原則大概為灌木、喬木與草坪搭配的原則和常綠與落葉相結合的原則和人文環境搭配的原則。具體搭配如下:
2.1植物搭配的統一:以植物的質地、色彩、線條、形狀為基礎,進行差異和變化的設計,如果設計合理,既能讓植物搭配顯得和諧統一,又能讓植物顯得活潑生動。而不合理的搭配,一般會造成兩種結果,第一種是植物變化過多,讓其視覺效果過于雜亂,第二種就是變化過少,顯得植物搭配呆板單一,所以統一性的搭配必不可少。
2.2植物搭配的調和:植物進行搭配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植物之間的聯系,使其形成協調感與對比效果,能讓人在觀賞時充分的感覺到一種舒適、愉悅和柔和的美感。
2.3植物搭配的均衡:根據植物的質地、色彩、數量、體積來進行厚重與輕盈的搭配,讓輕重均衡,方能凸顯美感。
2.4植物搭配的韻律與節奏:在園林道路兩側,按照植物的品種和特性,根據人類藝術韻律與節奏的感知,進行合理化的植物搭配,讓其更具觀賞力。
3、生態園林設計時植物配置的方式
3.1 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
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特色,有些植物是屬于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秋季變紅葉的槭樹類,紅楓,變黃葉的銀杏等,這種類型的植物與觀花類的植物組合可以很好的延長觀賞期。觀葉類的植物也可以作為主要的景物,放在比較首要的位置,再用其他的植物進行配合,就會有著不一樣的效果,可以很好的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需求。常綠樹種也可以作為一種主要的景物,如暗綠色的油松、云杉和深綠色的冬青等植物,可以再搭配一些其他的觀花類植物,也可以表現出獨特的風格。觀花和觀葉類的植物相互結合,可以很好的豐富園林設計中植物的多樣性,還可以充分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讓人們在緊張的城市環境中得到一定的安靜,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3.2 注意植物配置的層次
園林設計中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該注意植物配置的層次,分層配置、色彩搭配等都是植物配置的重要方式。不同高度的、不同葉色和花色的植物進行合理的分層,這樣才能體現園林設計的層次感,使得園林設計中植物的色彩更加豐富, 充分滿足人們的視覺審美需求。在進行植物配置時還應考慮到植物的花期,對不同花期的植物進行合理配置,這樣才能盡可能的延長園林植物的觀賞期。不同的配置層次可以表現出不一樣的園林風格,在進行層次配置時應該盡可能的考慮到城市的特色,這樣才能因地制宜的設計出讓人滿意的園林設計。
3.3合理進行植物配置
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必要考慮植物種類的組合、不同季節的色彩、符不符合園林的意境以及與園林中的其他要素是不是搭配、其中包括以下幾點:
3.3.1了解植物的特性和本地區的條件(氣候、光照強度、濕度等;植物的開花期、綠色期、花色、高度等)遵循合適的地方栽種合適的植物的原則,主要的途徑有在栽種的地方栽種適合生長的植物和將栽種的地方改變成適合植物生長的地方。
3.3.2高度搭配要適當。比如在花壇邊緣種植一些低矮的的或蔓生植物時,可以將花兒襯托花兒更加好看。種植面積較小時,可以選擇更加低矮的植物。
3.3.3色彩搭配要協調。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
的變化和對比,具有豐富季相變化。如落葉樹下可選一些常綠植物,如麥冬、蔥蘭、沿階草等。常綠樹下可選耐陰性強、花色明亮、花期較長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4、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應注意的問題
4.1植物配置應以綠地的自然狀況為前提,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習性合理選擇搭配樹種,配置成喬、灌、草、藤復層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長規律,進行良性人工干擾,形成一個合理、穩定、能進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群落系統。
4.2園林綠化樹種可選擇以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大大減少由引種、遷移、運輸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且不選擇有飛絮、有毒、有異味、易過敏的植物,還要防止惡性雜草入侵。
4.3植物配置應考慮一年四季營造不同的優美的生態園林景觀,對于冬季寒冷時,闊葉樹要進行落葉休眠,在植物配置時要注意闊葉樹與針葉樹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發揮生態效益。
4.4在園林綠地中營建開放性耐踐踏草坪,以提供避災避難場地,同時可以讓人們近距離感觸到綠地,從而達到人與生態園林綠地的和諧共生,滿足人們對綠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4.5對生態園林植物群落中爆發的病蟲害,避免或盡量不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避免對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學方法對綠地進行生態維護。
5、園林發展的趨勢
以生態學的原理和實踐為依據,將是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
在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依賴自然利用自然破壞自然保護自然人工摹仿自然如何學好園林藝術理論和園林設計的創作方法:
5.1首先要總結我國古代園林設計優秀傳統,吸取世界各國園林設計之精華,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與發展相結合,提高園林創作水平,為人類服務;
5.2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成功的實踐積累將反過來促進園林藝術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5.3提高藝術觀、審美觀,并借鑒姊妹藝術的成就,擴大視野,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4動手、動腦;多看、多問,做到勇于實踐、敢于創新。
6、結語
園林植物配置是為人們尋求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環境,所以在配置過程中,花草樹木,要遵循其自然生長規律,在襯托對比中體現不同的形態,在動勢和均衡中協調自然,在起伏韻律中節奏清晰,在層次對比中體現美感,從自然中來,再回歸到自然,這樣配置出來的園林,才能讓人真正放松身心,有益于健康。
摘要:建設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基礎,是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發展方向。建設節約型園林,空喊口號是不會實現的,要從戰略和全局發展的高度出發,改變舊的傳統觀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處做起,充分認識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執行,建立健全的有關節約型園林建設的法律法規,為子孫后代保護好環境和資源,從而實現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多方面分析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并對節約型生態園林造景設計與植物配置進行了深入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原則、設計要點、植物配置
前言
從我國生態園林概念的產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可以美化環境,創造宜人自然景觀,為市人提供游覽、休憩的場合;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經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作用,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是依靠科學的配置,創建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創造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一、關于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1、統一的原則
景觀設計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總之變化太多,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失去美感。過于繁雜的色彩還會引起心煩意亂,無所適從,但太平鋪直敘,沒有變化,也會顯得單調呆板,因此生態園林設計時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
2、景觀性原則
生態園林景觀應該表現出群落的美感,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這需要我們進行配置時,熟練掌握各種材料的觀賞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對整個群落的配置效果整體把握,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對所營造的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使其在生長周期中“收四時之爛漫”,達到“體現無窮之態,招搖不盡之春”的效果,豐富群落美感,提高觀賞價值。
二、關于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分析
1、生態功能優先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根本。
生態設計是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對綠化整體空間進行生態合理配置,盡量增加自然生態要素,追求整體生產力健全的景觀生態結構。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過喬、灌、草和地被復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綠化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的能耗,提高市民與自然環境的聯結感。另外,根據功能性和污染性,選擇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發揮綠地對污染物的覆蓋、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進城市生態平衡。此外,還應重視植物景觀的其他生態功能的發揮,如對人直接的強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創造清新空氣和釋放保健物質等功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營建衛生保健的植物景觀,改善生活環境,有利身心健康。
2、種間關系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關鍵。
綠地植物的種間關系對群落演變具有決定性影響。大量單一結構綠地的出現,除了與綠化觀念和投資有關外,植物種間關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競爭是主要的植物種間關系之一,為負相互作用,物種競爭能力具有競爭等級性,并受到目標種和鄰居選擇的影響。競爭和適應能力與扎根類型和深度、植株大小、生長率、耐蔭性和他感作用等特征有關,受植物的形態、生理、生活史以及環境條件和資源水平影響,其中他感作用是一種特殊的種間關系,屬于直接干涉性競爭。種群個體的空間分布是決定競爭結果和種群動態的重要因素,個體面臨的競爭強度受其有效面積的影響,個體空間結構常決定物種間的相遇頻度,影響種間相互作用強度。種間也有正相互作用,如樹冠層為林下植物創造合適的蔭生環境。因此,應加強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研究,充分借鑒地帶性演替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規律,師法自然,考慮植物的相生相克性,選擇適宜的耐蔭小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并通過密度或頻度制約等方式調整群落種間關系,同時促使其他植物生長。另外,成株比幼苗的耐性強,錯開種間的更新時間,也有利于種間的共存,使群落種群趨向互相補充而不是直接競爭,充分利用太陽輻射、熱量、水分和土肥等資源,提高城市園林綠地植物群落結構的生產力和穩定性。
3、植物群落的穩定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優秀。
綠地植物群落結構是一個有序而漸進的系統發育和功能完善過程,設計的群落結構和物種組成如果合理,可能達到具有穩定性的目的。生態設計中植物應盡量選用與當地氣候、土壤相適應的物種,能在當地降雨條件下生存和生長,推廣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利用綠地掉落物和綠肥等土壤適宜物進行再循環和再利用,形成植物結構自肥的良性循環機制,減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綠地建設和維護費用。綠地植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才能確保群落的穩定性,通過構建復雜的種類組成和結構,重視綠地水體的建設,為有益昆蟲和兩棲動物提供適宜生存環境,使綠化植物一病蟲害一天敵及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和制約,形成病蟲害生態調控機制。因此,通過生態設計和生態系統管理,能夠將病蟲害防治由直接面對病蟲害,轉向間接利用綠地群落間生態位分異,生存和競爭關系以及生物代謝物等作用,調節目標植物與有害生物動態平衡,實現城市綠地植物無公害控制。
三、關于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
1、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的基礎是豐富的植物資源。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對植物的合理科學的生態配置,才能充分發揮植物在景觀中的各種效益。運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題材,通過藝術的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來創作植物景觀,滿足植物對環境的生態要求。根據生態學上“種類多樣導致群落穩定性原理”,要使生態園林穩定、協調發展,維持城市的生態平衡,就必須充實生物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群落多樣性的基礎,它能提高群落的觀賞價值,增強群落的抗逆性和韌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穩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豐富的物種種類才能形成豐富多彩的群落景觀,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要求;也只有多樣性的物種種類,才能構建不同生態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發揮植物群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果。城市綠化中可選擇優良鄉土樹種為骨干樹種,積極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種,馴化觀賞價值較高的生物物種,豐富園林植物品種,形成色彩豐富、多種多樣的景觀。在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競爭,避免種群適應本地土壤、氣候條件,借鑒本地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種類組成和結構規律,把各種生態效益好的樹種應用到園林建設當中。
2、合理進行植物配置。
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構圖、色彩季相、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之間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術包括:
第一,了解本地區條件和植物特性(氣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濕度等,植株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適應性等),遵循適地適植物原則,主要途徑有改植物適地和改地適植物。改植物適地包括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改地適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術;
第二,高度搭配要適當。上層喬、灌木分枝點較高,種類較少時,下層地被植物可適當高些,種植區面積較小時,要選擇較為低矮的種類,花壇邊緣選擇一些更為低矮或蔓生種類,會更加襯托出花的艷麗;
第三,色彩搭配要協調。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變化和對比,具有豐富季相變化。如落葉樹下可選一些常綠植物,如麥冬、蔥蘭、沿階草等。常綠樹下可選耐陰性強、花色明亮、花期較長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3、用藝術性的觀點指導植物配置。
生態園林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觀配置中,應遵循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四大基本原則,其原則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藝術要領。植物景觀設計中,植物的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同時注意植物間的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在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進行配置時,遵循均衡的原則,使景觀穩定、和諧。既應該表現出植物群落的美感,又要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這需要我們進行植物配置時,熟練掌握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對整個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體把握,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相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
4、生態位觀點的運用。
生態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于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
四、關于某溫泉度假村景觀設計為例
1、設計理念
師法自然,勝于自然,園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長的自身規律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學配置,使各類植物喜陽耐陰,喜濕耐旱,各重其所。喬木、灌木、地被、攀援、巖生、水生,以及常綠、落葉、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簡而言之,就是人們常說的“師法自然”。另外,園林植物配置應遵循美學原理,重視園林的景觀功能,在遵循生態的基礎上,根據美學要求,進行融合創造,不僅要講求園林植物的現時景觀,更要重視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及生長的景觀效果,從而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創造“勝于自然”的優美景觀。
2、植物配置分區
(1)入口廣場
入口處采用臺階結合樹池做法,8株銀海棗和2株樹鳳凰木,胸徑達到40cm,枝形飽滿,矗立廣場兩旁,迎賓而來。層疊的跌水噴泉,夾岸種植金邊龍舌蘭、腎蕨、云南黃素馨、龜背竹,莎草、時令花卉等,輔以紅刺林投、整形垂葉榕、鳳尾絲蘭、細葉欖仁、雞蛋花、花葉良姜、琴絲竹等,五彩繽紛,營造出喜迎八方來客的氣氛。采用廈門本土樹種鳳凰木、細葉欖仁、銀海棗,既不奢華,也不單調,就能把入口廣場迎賓氛圍渲染出來。
圖1入口廣場
(2)溫泉村落區
溫泉村落區要體現的景觀主題是閩南農家風情,因而村落布局別致,仿閩南古民居建筑風格,在綠化種植上也圖2溫泉村落區仿古民居庭前屋后種植,選擇能點題、烘托這種精神感受的綠化樹種,如主要以竹類、芭蕉類及香花樹種的丹桂,這幾種在閩南古民居建筑村落中是十分常見的,因它輕易就能將閩南古民居文化點題,在房前屋后種植琴絲竹、觀音竹、佛肚竹等竹類為主,輔以芭蕉、旅人蕉、竹芋等層疊立體種植,點綴香花樹種玉蘭、丹桂等香花樹種,池邊的迎春花像探出腦袋也要品嘗一下溫泉,令人莞爾一笑,種植設計采用鄉土樹種,符合閩南民居文化特色,池子的命名也同環境相輝映,雅致,如白鷺居、凌波居、刺桐居,池中小橋流水交錯,偶有古井點綴,讓人忘卻鬧市的喧囂,仿佛回到古代,寧靜別致的生活享受。
(3)水療健康區
水療健康區是配合休閑長廊設置的泳池,利用各種設施營造不同水流的按摩池,在這里感受的是大泳池帶給人的舒展、活力,景觀上采用亞熱帶度假景觀與這種氣氛相融,綠化種植也主要體現亞熱帶的度假氛圍,主要采用的亞熱帶的棕櫚類植物,如大王椰子、銀海棗、散尾葵、中東海棗、假檳榔、老人葵等棕櫚類植物,點綴一些細葉欖仁、青皮木棉、黃花槐等落葉、色花樹種,池岸邊以雞蛋花為主,蜘蛛百合為底,矮蒲葵為裙,豐富色彩,形成常綠與落葉,闊葉與針葉相結合,植物配置上給人陽光、活、明亮之感,讓人忍不住想在這泳池里盡情拍打,讓水花在陽光下飛濺。
五、結束語
在園林綠化建設中,樹木豐富的品種色彩及山、水和建筑物的和諧配置等,是園林構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景觀的配置不僅是組織園林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而且創造了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休憩地,極大地改善豐富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當重視植物的配置。
摘要:在對生態園林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基礎上,依據近自然林業、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等相關理論,提出“生態”城市園林的設計概念和特點,用以指導城市園林建設。采用“近自然”城市園林發展模式,對我國城市園林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房地產中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方法
引言
我國社會經濟在不斷飛速發展,人民生態意識的也隨之提高,現代城市的景觀設計方向已向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發展,意味著城市景觀設計已經從單純的綠化美觀層面上升到生態層面。為了在城市建設中做好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就要重視生態園林建設的發展,建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建設。同時,城市建立生態園林景觀還能迎合居民普遍的對居住環境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房地產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的概念
房地產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是房地產園林景觀保持自身特色,協調城市與自然系統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房地產園林景觀是一個城市當中人們休閑、享受戶外生活的場所,在城市擴張過程中,人口越來越多,注重房地產園林景觀的生態性就顯得更為重要。房地產園林景觀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其中人類處于設計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設計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體,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維持它正常運轉的能源、物質均來自于房地產園林景觀生態系統外部,所以說它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不穩定性。無論是人工建造的園林,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財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存在,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循環。
二、生態園林的特點
(一)、自然性
自然性是“生態”園林的本質屬性,要盡量控制人為干擾強度,充分利用自然規律和自然力,減少城市園林的盲目性。這種任園林的原始動力自然力量做工的方式,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明顯的生態效益以及良好的社會效益,實現城市園林的可持續發展。
(二)、多樣性
這里的多樣性是多層次的,包括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與景觀的多樣性。同時也包括功能的多樣性。城市中人為干擾因素多,環境變化快速多樣,較高的物種多樣性能使園林相對與環境及其變化具有更好的適應調整能力。
(三)、多效益性
生態園林具有多種功能和綜合效益,不僅是平衡生態系統的重要通道,還在調節城市小氣候,保護土壤水循環,保護自然景觀體現生態效益,同時為城市居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上發揮巨大的功能。
三、植物配置原則與方法
(一)、植物配置原則
生態園林設計中并不是進行單純的植物堆疊,而是在生態學原理的指導下對各種不同綠色植物進行合理的設計和栽種,它具有以下幾種原則:(1)協調統一。在進行植物配置的時候,要注意配置方式在各種比例上要和諧統一,一般不要搞特殊化,否則會給人一種凌亂的感覺。同時植物配置給人的協調感也是要注意的,植物配置之間一般不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時不提倡進行混搭配置。協調統一的植物配置能夠給人愉快舒心的感覺。(2)不能太過刻板。植物配置之間的協調統一并不意味著所有配置都要一樣,這樣就喪失了園林藝術的韻律感,顯得單調乏味。植物配置有時還是需要一些跳躍感,這樣才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二)、如何進行植物配置
(1)要做好植物配搭。園林藝術最重要的莫過于搭配藝術,在植物配置過程中,要注意做到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色彩、高度、品種不同的植物要采用各種搭配藝術進行分層搭配,使生態園林中的植物高低分明、層巒疊起、色彩繽紛,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2)植物配置注意四季分明。植物的配置方面要注意季節性,例如不能出現所有的花卉植物花期都集中在在同一時段,這樣花景只有單季景觀,過季就沒了,顯得過于單調。植物的選擇最好按照季節來,能展示出不同的季節景觀是最好,目的是四季都能有賞心悅目的景觀供人觀賞,避免乏味。(3)開花植物與不開花植物數量要協調。整個生態園林里不僅僅只有開花植物,不開花植物,如紅楓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如果開花植物過多而不開花植物過少,那么等花期過了之后,就無花可看,整個生態園林景致也就顯得很單調。
四、生態園林設計與管理的思路與方法
(一)、充分保護與利用現有資源
盡量充分利用場地原有資源,如場地資源充分利用原有地形,保護健康的表層土;堅持在建設過程中減少對場地的破壞。盡量充分利用現有的動植物資源,植物是最有價值的場地特征,場地原有植物具有生態、經濟、文化三重重要意義,保護的目的是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建立適宜的地域性植物群落。
(二)、保留原有植被
盡可能保留場地的原有植被,這是小綠地建設中常常忽略的一個問題,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選擇地將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據植物的生長狀況、景觀效果加以評價,當留則留。通常在城市中,經歷了若干年的開發經營,幾乎很難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來,比較常見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這些植物與環境間長期共存,已建立相對穩定的關系,故而一般情況下應盡可能保留。
(三)、保持生物多樣性
生態設計應盡量保持生物多樣性,避免單一化群落;系統越復雜,其穩定性就越好。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與景觀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基礎,物種多樣性又是構成景觀多樣性的最重要條件。在生產中常用引進植物與當地的近緣種進行雜交,以提高它們的遺傳多樣性,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使用不同葉色和花色的植物進行配置,豐富景觀,營造多種生境,避免單一的生態系統。
(四)、循環利用
減少資源消耗,增加資源的重復使用,資源的循環再生是進行房地產園林景觀生態設計重要的方法。綠色生態化設計提倡最大化利用資源和最小化排廢,提倡重復使用,回收利用。可以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對有機、無機、有害、無害物質分別再利用以達到最小排出和最大化利用。如在房地產園林景觀中實施中水系統,配備循環水凈化裝置,循環重復使用再生水資源,收集和利用污水雨水流動景觀水以改善氣候環境,景觀小品更多地采用節能、環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建筑垃圾,創造出有特色的優美環境景觀。
(五)、營造人性化空間,營造親近自然的活動
園林設計的趨向之一是尋找關心人的需求,增強社區感和空間識別性的途徑,即通過物質空間的人性化設計,為滿足人們使用方便上、心理平衡上、社會交往上和視覺舒適上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可能性和選擇性。城市園林綠地作為城市居民的休閑游憩場所,其房地產園林景觀設計應該是“以人為本”的環境設計,將空間環境設計與人的心理行為模式取得內在同構,從而使園林環境充滿人性、鄰里感、鄉土感、歸屬感,提高城市生活的親和度、宜人感、舒適感和人情味。人對自然是親和的,自然的許多物質對人有親近、親和力的。城市園林是人的活動與自然的結合,因此在房地產園林景觀設計中考慮尊重自然的同時,應充分關注人的行為心理特點,借鑒自然,努力營造人性空間。這也是近自然理論的內涵之一。
(六)、協調植物間的相互關系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體內會向外釋放次生代謝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對周圍的植物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會促進其它植物的生長,也可能會抑制生長。在生態設計中應遵循“互惠共生”原理,使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可以相互依存、共同獲利。例如,黑接骨木有利于云杉的生長;皂莢、白蠟與七里香之間有相互促進的作用;松樹、云杉、山楊等都能互利共生。但胡桃與蘋果、松樹與云杉、白樺與松樹卻不宜種植在一起。這些都是房地產園林景觀生態設計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態園林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美和藝術美。應用系統工程發展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
摘要: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的增多,居民住宅也在不斷的加強,各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造成我國生態環境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在這種情況之下,同時人們對綠色植物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加強。城市園林作為城市中可以直接體現出城市的基礎性建設,對于改善生活環境、提高居住的環境質量有著關鍵的作用。長期以來,城市園林也確是作為居民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為了有效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必須要加強在城市大型園林中,綠色植物的合理配置,使園林植物的配置更為協調、合理,富有意境與情趣。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前言
城市綠化不僅僅可以將城市的美觀度有效的提升,還可以有效的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針對于城市日常的園林景觀來說,尤其是大型的園林景觀來說,植物的配置就顯得很重要,不僅僅和生態環境具有一致性,還需要全面的體現出植物配置的美感,利用各種植物自身具有的不同形態、形態等特性進行構圖,隨著植物生命周期的變化來達到預期中的景觀效果,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提出的日益嚴格的要求。因此,深入自然、認知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自然,使人們的生活能夠到達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尤為重要,這也是城市大型園林景觀進行植物配置的意義所在。
1.園林景觀植物的特征
1.1、植物種類不同
由于植物種類的多種多樣,也就形成了植物的千姿百態,像一些枝干、葉子都比較厚重的植物,往往帶給人的感覺就是濃密、粗糙的,而相對一些葉子、樹枝都相對較小的植物,帶給人的感覺則就是細膩、柔和的。因此,在進行對大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時,設計者就要充分考慮到植物種類帶來的不同因素,以及它們搭配在一起的整體協調性,比如說將芭蕉和仙人掌種植在一起,不僅不會帶給人們協調的享受,還會使人們產生一種奇怪的錯位感,不能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所以在進行大型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要避免這種錯誤植物配置現象的出現。
1.2、植物形態不同
在大型園林中,往往建造出來的景觀都要追求其錯落有致的美感,想要達到這種錯落有致表達出來的整體園林景觀效果,就需要將形態各不相同的植物組合到一起,并且按照各自的特性進行配置。因此,在對大型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要求園林的設計師應該對各種不同的植物予以熟悉,了解他們在各個時期不同的形態表現,以及各自需要的環境氣候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在大型園林景觀中對大量植物進行正確有效合理地配置。
2.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2.1、統一性
植物景觀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樹形、線條、色彩和比例各個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差異,具有多樣性的特征,但是又使得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容易引起統一感,這樣就顯得更加和諧統一。總的來說,變化不宜太大,不然就顯得則亂五章,顏色過于繁雜還會導致心煩意亂。但是太過于平鋪直敘,這樣就顯得沒有變化,并且色彩單調代辦,因此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還要掌握在統一的過程中尋求變化。
2.2、均衡性
將體重和質地不同的植物的種類按照均衡的原則進行配置,景觀就顯得可以更加穩定。如果色彩太濃、體積較大,并且數量較多,質地也很粗糙,那么就會給人們帶來嚴重的濃重感。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減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在配植時有規則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規則式均衡常用于規則式建筑,如莊嚴的陵園或雄偉的皇家園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園、公園、植物園、風景區等較自然的環境中。
2.3、景觀性
應該有效的表現出植物群落的美感,從而有效的表現出科學性。這就需要我們在對植物進行配置的過程中,必須要熟練的掌握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并且應該對整個群落的植物的配置進行綜合的把握,根據美學的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的要求進行合理的配置,同時還應該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觀有一定的預見性,增強觀賞的價值。
2.4、生態型
生態位概念就是說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和作用及其在時間和空間的綜合地位,從而有效的反映出物種和物種、物種和環境相互之間的關系。在對于城市園林綠地設計和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考慮好物種的生態特征,合理的配置好植物的種類,從而有效的避免物種之間的相互競爭,從而有效的形成結構合理、功能種群穩定的結構層次,從而可以有效的對物種之間進行相互的補充和協調,從而形成優美的景觀效果。
3.園林景觀植物優化配置的措施
3.1、按照植物配置原則進行優化
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等綜合性的效益,在園林植物配置上也要遵循這一方面的要求,這就要求在植物配置上必須嚴格按照綠化植物的配置原則進行。第一,遵循主題和整體性相結合的原則。每個園林綠化工程在建設之初都會確定一個主題,然后以這個主題為干線,圍繞其展開園林植物設計。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要充分的與主題相適應,并且還要在生長習性方面與其他植物相適應,形成良好的呼應。植物的配置既要突出主題,又要與整個園林中的植物互相協調。既能夠滿足城市化建設的需求,同時又能夠在視覺景觀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遵循適宜、經濟和生態建設原則。適地性是植物選擇的基本要求,只有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才能夠保證植物健康成長。所以在選擇植物時,要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地質條件、以及周圍的環境等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然后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選擇適宜的植物。在適地性的基礎上,要考慮到后期養護的經濟性,盡量選擇節水節地的植物類型,降低管理的難度,減少成本支出,提高植物配置的經濟性。此外,植物的選擇配置還應該與生態環境相適應,要保證生物群落的多樣性,良好的生物鏈系統,對于提高當地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3.2、保持各種植物之間的生態性和發展性
無論是哪一類的園林綠化工程,其本身就是城市生態的關鍵,作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功能,在植物配置的過程中必須要和植物的生態環境相互融入。植物在進行生長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喬木和灌木的生長時間相對于較長,這就要求植物在進行配置的過程中還必須要考慮好植物的發展。首先,園林綠化中植物栽種所形成的植物群落應該和城市內部原有的生態環境相融合,禁止出現植物生長和外來植物生產沖突的問題,并且保持人工植物群落的生長達到一種健康穩定的發展模式,滿足植物搭配的生態學要求。其次,在針對于植物搭配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每一種植物的生長習俗,對于養分的需求不存在沖突,在對于層次布置的過程中必須要滿足對陽光的需求,只有不互相影響,那么才可以在相同的環境中共處,并且促進雙方的生長。
結束語
對于大型園林的景觀植物配置來說,不僅僅是簡單的植物堆積,還依靠于各個植物在各自形態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藝術的配置。對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不僅僅可以體現出景觀的自然沒,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在城市大型園林景觀中應實現植物的合理配置,使其達到相得益彰,充分體現生態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摘要】
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城市的發展,人們對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設中更加重視園林植物造景的發展,筆者介紹了城市園林植物的功能,闡述了植物造景的運用手法和生態園林產生的效果與利益,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
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研究
1.生態園林的定義
從我國生態園林概念的產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可以美化環境,創造宜人自然景觀,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場合;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經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作用,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是依靠科學的配置,創建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創造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2.城市園林植物的功能
2.1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造安寧生活空間
植物群落是構成城市綠地系統的優秀要素。城市綠地系統在保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方面,具有其他設施不行替代的功效,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一個必不行少的依靠條件。城市園林綠化經過植樹、種灌、栽花、培####等整個過程,不但能提升城市的綠地率,也能充實應用立體多元的綠色植被的生態效應。經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和吸附,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使城市環境質量達到清潔、安寧、美麗和安全,從而為城市居民創造出一個十分好的城市生活空間。由城市綠化構造的“肺部”,吸納的是塵土、廢氣、噪音等污染物,呼出的是氧氣和水分。人們以“城市之肺”來比喻植物對城市的作用。所以,城市園林綠化要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作為首要功能。
2.2美化市容,充實烘托城市的文化底蘊
城市園林綠化根據不一樣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把大量具有自然氣息的花####樹木引進城市,遵照園林植物的配制手法加以組合栽植,并且將民俗風情過去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園林綠化之中,營造各種不一樣風格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美好的市容風貌不但可以給人美的享受,令人心曠神怡,并且可以陶冶情操,并獲得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的啟迪。美好的市容風貌還方便于吸引人才和資金,方便于經濟、文化和科技事業的發展。從一個城市的植物景觀配置上,不但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人的性格,同樣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時代文化特征或地域的文化特色。所以,成功的城市園林綠化在美化市容的并且,還能充實表現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蘊,這是城市園林綠化重要而獨特的功能。
3.植物造景的手法
3.1 應用園林景觀植物表現時序景觀
植物景觀中季相是極為重要的,講究春花,夏、秋實、冬干、經過合理配植,達到四季有景。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忍冬、南天竹等組成的冬季景觀。這種盛衰榮枯的生命節律,為創造園林四季演變的時序景觀提供了條件,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把不一樣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同一地點在不并且期產生不一樣的景觀,給人不一樣的體會。
3.2應用園林景觀植物展現地域性特色
由于不一樣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各異,園內應有本地區的代表性觀賞植物。地區性的鄉土樹種是表現園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如我國華南地區的木棉、鳳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樹等熱帶植物與東北地區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樺樹等寒帶植物,不論是生態習性還是季相景觀表現,都有很大的差別,各有各的景觀特色,并且是園林植物自然美素質的表現。
3.3園林植物造景是進行意境創造的表達
園林植物景觀不但給人以環境安寧、心曠神怡的物境體會,還可使不一樣審美經驗的人產生不一樣審美心理,即意境。意境是中國文學與繪畫藝術的重要美學特征,也貫穿于“詩情畫意寫入園林”的園林藝術表現中。中國文學和繪畫藝術采用比擬、聯想的手法將園林植物的生態特性賦予人格化。借以表達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為情感的拜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園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創作的表象。
3.4運用園林植物形成空間變化
植物本身是一個三維實體,是園林景觀營造中組成空間結構的主要成分。枝繁葉茂的高大喬木被確定為單體建筑,各種藤本植物爬滿棚架及屋頂,綠籬修剪整形后頗似墻體,平坦整齊的####坪鋪展于水平地面,所以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樣,具有構成空間、分隔空間、帶領空間變化的功能,植物在空間上的變化,可以應用借景、障景等手法來實現,也可以經過人們的視線、視境的改變產生“步移景異”的效果。
4.生態園林產生的效果與利益研究
4.1景觀效果與利益
多層次的植物群落,擴大了綠量,提升了透視率,創造了優美的林冠線和自然的林緣線,比零星點綴的植物個體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在不一樣的環境條件,不一樣的地理位置,營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城市居民對綠色的渴求,調和過多的建筑、道路、廣場、橋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觀對人產生的心理壓抑。園林中的植物群落與山坡、建筑、水體、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襯托地形的變化,使山坡變得郁郁蔥蔥,創作出優美的叢林景觀;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對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擋和裝飾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滿生機的植物群落而朝氣蓬勃:以草坪為背景和基調營造的植物群落可以豐富草坪的層次和色彩,提升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觀賞價值。
4.2生態效果與利益
城市綠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是經過園林植物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所產生的生態效果與利益來實現的。生態效果與利益的大小取決于綠量,而綠量的大小則取決于園林植物總葉面積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單位面積上的植物層次與數量,因此單位面積上的葉面積指數高,光合本領增強,對生態系統的作用比單層樹木大,比如喬灌木從聯合的群落產生生態效果與利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結構復雜,穩定性強,防風、防塵、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也明顯增強,所以,在有限的城市綠地中創建盡大概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環境,發展生態園林的必由之路。
5.結束語
花卉樹木品類和色彩的豐富及其與山、水、建筑的和諧配置,是園林構景藝術的重要內容,并且,植物景觀的配置并且是組織結構園林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花木猶如山巒之發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休憩地,極大地改善豐富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水景假設離開花木也沒有美感,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當重視植物的配置。
摘要: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不斷被利用和開采,這讓生態環境的壓力不斷增大,因此,在景觀設計中更要偏向于生態設計。本文簡要介紹了對生態設計的基本認識,肯定了生態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并以我國桂林園博園為例,闡述了景觀設計中生態設計的理念及當代景觀的生態設計原則和植物配置的相關問題,以提出景觀設計偏向生態設計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為廣大設計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原則亞里士多德認為“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而培根也表示,“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當前世界各地所出現的生態危機正是人類對自然貪婪索取的結果,環境和資源問題成了時代的熱點,而對于景觀設計方面也必須牢固樹立生態設計理念,學會與自然共生存。而桂林園博園正是我國廣西遵照這種原則,為提高廣西園林綠化和生態建設水平,為創建生態園林園藝發展平臺,加強園林園藝科技文化交流,而進行的一次大展示。
1 有關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認識
1.1 生態景觀設計的基本內涵
生態設計也稱為綠色設計,走的是可持續發展路線。而生態設計最重要的特點則在于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保護生態環境的多樣性,減少資源消耗。從商業化的角度來看,生態設計最大的優點在于減少成本、降低風險,從而增強商業競爭力。如圖1所示,桂林園博園的生態設計。
上圖可以看出來,桂林園博園生態設計更注重于原生態,樹木與花木搭配合理,也體現了植物的多樣性,呈現出一種自然綠色狀態。
1.2 生態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
城市中的生活景觀設計、住宅區景觀設計、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以及旅游區的風景規劃等都屬于景觀設計的內容。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居住在一個美麗、和諧的生活環境中,而在城市中的景觀設計正是為我們的生活環境進行設計和規劃。為了保護和尊重我們的生態環境平衡、實現對自然生態的協調性、保證自然環境的自動調節能力和對節源消耗的可持續發展,生態設計在景觀設計中已經占領了優秀地位。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問題日趨嚴重,不斷的生態破壞現狀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隱形威脅,作為設計師有責任在景觀設計中偏向于生態設計,為改善和保護我們的自然生活環境而作出努力。桂林園博園正是基于此原因,旨在為整個桂林乃至廣西推廣和宣揚愛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桂林的整體綜合發展做出貢獻。
2 景觀設計中生態設計的相關理念
2.1 自然式設計
自然設計是指在進行景觀設計時,以自然景觀為原型,讓城市在生態設計和規劃中逐步走向“城市公園”。在瑜伽中有“天人合一”一說,這在設計學中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協調性。很多科學家和設計師都推薦將城市的綠化和景觀設計規劃趨向于“自然式”,將湖泊、綠地等自然風景進行藝術創造和設計規劃于城市景觀設計中,讓人們擁有親臨自然的感受,拉近人類與自然的距離。如圖2所示,桂林園博園生態設計中的湖泊與庭樓。
由上圖可以看出,庭樓與湖泊的搭配,彰顯了人與自然的統一及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2.2 鄉土化設計
鄉土化的生態設計理念體現在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景觀設計將與當地的生態條件,比如氣候、地形地勢、風水人文等相結合,設計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當地條件的景觀。進行鄉土化的生態景觀設計,不但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對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起到了一定的現實意義。如圖3所示,桂林園博園中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元素的體現。
2.3 保護性設計
所謂保護性的生態設計重點在于強制性地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禁止或最大程度地減少和避免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體現出“原生態”和“自然美”。這也說明了在景觀生態設計中,應該遵從事物的發展規律,保持事物的最本質的美感。
2.4 恢復性設計
恢復性的生態設計在景觀設計的應用中與自然是設計、鄉土化設計和保護型設計有著明顯的區別。它旨在對已經遭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性的生態設計,以維持生態平衡,保證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種恢復性設計在城市中的河道、工廠等被人類活動破壞性較大的區域得到了合理的使用。
3 當代景觀設計的生態設計原則
3.1 最小干預、最大促進原則
隨著城市化和商業化的進程,人類的生產、生活等活動越來越頻繁,人類屬于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因此,人類活動給自然環境帶來的破壞和影響是無法避免的。而最小干預、最大促進原則就是將人類活動對自然的破壞和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而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保護生態平衡,維持自然奇觀的原樣性。
3.2 尊重自然原則
大自然孕育著一切生命,為所有的生命提供著棲息地和維持生命的能源,其有自身的調節能力和一定的對資源再生的能力。而人類的繁衍和強盛對自然資源和環境進行了過分“剝削”,當代景觀設計的生態設計中應該對當前的自然環境不進行過分干預,讓其在自然發展中自我調節,維持當代景觀的可持續性和原生態。
4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的配置研究――以水景園中的水生植物配置為例進行分析
4.1 水生植物在水景園中的重要性及其配置原則
水景園中水生植物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水中的植物加上水景園的別致設計,組合在一起能起到不同的設計效果,能給人以不同的感受。一旦水景園的構成組合中缺少了水生植物,則會讓水景園缺乏生機感,也會讓水景缺乏靈性。例如,桂林園博園的水生植物配置,其池塘中水中主要以睡蓮點稱,如上面圖(2)所示,水面加以睡蓮漂浮水面,給人以平靜的感覺。另外池塘(水景旁邊還適點綴)周邊駁岸片植以水生美人蕉、菖蒲、再立花、蘆葦以及梭魚草等水生植物,使之種類繁多,而且分布適宜,再現一個非常自然的生態駁岸。同時,在水景園水生植物的配置上首先要注重水生植物的生命周期;其次要重視水生植物與環境的協調性,不能顯得太突兀或無法與環境融合;再則是保證水生植物配置的內涵和寓意,讓水景的整體效果更為出色。
4.2 水生植物在國內外的分類方式
4.2.1在國外的分類方式。國外將水生植物分為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生植物和浮葉植物4種類型。其中淺水植物生長在淺水以及河塘周遭,在水景中起到對水陸分界柔和過度的作用;沉水植物,生長在水面以下,大多是耗氧植物;浮生植物即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而蓮屬于浮葉植物中的一種,并且處于浮葉植物中的“女神”地位,數量多時往往能制造出驚艷的美景。
4.2.2 在國內的分類方式。在國內也將水生植物分為4類,分別是挺水植物、 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和國外的分類一樣,沉水植物的代表為藻類,而浮葉植物的典型性代表依然是蓮。荷花作為我國的名花劃分在挺水植物一類,漂浮植物代表有大藻。
5 生態景觀園林水景園中水生植物的配置要點
5.1 水生植物繁多,切記濫用
我國地大物博,水生植物種類繁多,在水景園水生植物配置中能用到的植物有很多種。但在進行水景園水生植物配置時,切記對水生植物的濫用。應該對各種水生植物的特性和生理周期進行了解,再明確要選什么樣的植物、多大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數量,最后將選擇的水生植物與水景園景觀融為一體,和諧搭配,創造融洽協調之美。桂林園博園,就是根據其氣候和地勢特征,以及根據整體環境的渲染,特選用的水生美人蕉、花葉蘆葦以及梭魚草等水生植物,來配置水景,這樣一來,就能使得氣候等外部條件相適宜,容易生長的更久。另外其雖然種類繁多,但是配置使用合理,所以并沒有顯示出其突兀繁雜。同時,也需要對水生植物進行精心的照料和愛護,這樣才能實現美景持久性。
5.2 不同的水體,有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
由于水景園的水體有所不同,所以針對各種不同的水體也有著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若水體較為規則,則水生植物的配置也可規則化,例如,水生植物的擺放間距和擺放數量都可以在一定的規律之中,桂林園博園的中央水景就比較適宜睡蓮以及荷花等,突顯出水景景觀中水體的平靜、優雅。
5.3 利用水生植物的特性構圖造景
任何的景觀設計都與美術和構圖相掛鉤,在水景園水生植物的配置上,應該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顏色、形態特點,結合水景景觀的特色,將水生植物與環境相融合,利用層次感和線條感構圖,讓整個水景園的水景景觀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畫意百出。如圖4所示,桂林園博園中的水景及其植物配置,池塘中的荷葉及巖石上的植物等配置相得益彰,產生一種和諧自然美的效果。
6 結語
景觀設計在當代城市規劃中是必不可少的應用措施,而景觀設計又是將設計、規劃、自然和人文地理相融合的集中體現。景觀的生態設計除了要求我們順應自然,在實踐和探索中尋找自然的規律,發現自然的美,也更加考驗了設計師的創新以及運用能力。同時,從城市景觀的生態設計中將體現出人文地理相和諧的理念,讓人們時刻認識到只有人類與自然生態平衡共存,才能促進可持續發展。而這些都將是衡量一個設計師能力和水平是否優秀的關鍵。
摘要:城市園林植物配置在建設城市生態環境中作為首要功能,在營造自然氛圍、美飾環境空間時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文探討了對城市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的的作用及意義,科學地提出了植物配置的理論和實施方法,更好地使城市園林綠化向著人性化、生態化的園林方向發展。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意義;藝術手法;注意問題
1植物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意義
1.1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1.1.1園林植物是城市中最大最好的“空氣凈化器”
首先,園林植物能吸收空氣中的CO2,放出O2,調節空氣中CO2和O2的平衡。其次,園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氣體和評價監測環境質量的作用。許多園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氣中的CO、HF、Cl2等有害氣體,同時還可以應用部分園林植物對部分有害氣體的敏感特性來評價監測環境質量。再次,園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塵和殺菌、滅菌作用。此外,城市園林植物還是天然的“消聲器”,它能有效地減弱由于交通工具、人等產生的噪聲。
1.1.2調節生態平衡,改善城市小氣候
園林植物是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因子。園林植物能有效吸收太陽輻射,降低空氣溫度的作用;園林植物通過自身的蒸騰作用有效調節空氣濕度;園林植物具有凈化水體,保護水土的作用。
1.2美化環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觀不僅給城市增添生機與活力的景色,還能陶冶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園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態、色彩、氣味,使人通過視覺、嗅覺、觸覺等獲得對大自然的審美享受。
2在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2.1層次和背景,我們可以對灌木、喬木、地被植物和花,進行多層次配置,根據植物不同花色花期進行相間分層配置,使植物景觀豐富多彩,以此克服景觀單調問題。
2.2對比和襯托,我們可以利用植物的樹形、色彩、線條及比例等不同的形態特征,運用姿態、高低、花形、花色、葉形、葉色的對比手法,進行藝術構思,以此襯托植物景觀的美。但應注意相互間的協調,避免姿色跟形態等差異很大的植物組合在一起。
2.3起伏和韻律,為克服狹長地帶和道路兩旁的布局呆板,我們應注意空間變換和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長生韻律和節奏
2.4動勢和均衡,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姿態,有些有一種動態,比如合歡、松樹,有些比較規整,如臭椿、石楠,在植物配置時,我們不僅要考慮植物在不同季節和生長階段的變化,還要講求植物相互間或者植物與環境之間的協調,以此避免不平衡狀態的長生。
3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具體措施
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文脈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應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使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實現功能、形式和意義的統一,滿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豐富和提升植物景觀的內涵和功能。具體如下:
3.1合理進行植物配置
城市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構圖、色彩季相、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之間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術包括:
3.2了解本地區條件和植物特性(氣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濕度等,植株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適應性等),遵循適地適植物原則,主要途徑有改植物適地和改地適植物。改植物適地包括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改地適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術;
3.3根據植物的不同特點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觀花的,如紫薇、云南山茶、冬櫻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鶴望蘭、兜蘭、飄帶蘭、旅人蕉等。賞花時更喜聞香,如木香、月季、菊花、桂花、梅花、白蘭花類備受歡迎。不同花色可組成的絢麗色塊、色斑、色帶及圖案,在配植中極為重要,有色有香則更是極品。根據上述特點,在園林設計時,可配植成色彩園、芳香園、季節園等。很多植物的葉片很有特色。巨大的葉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壯觀。其它如董棕、魚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葉。亞馬遜王蓮,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蓮葉猶如一大圓盤,可承載幼童在水面上游蕩,吸引眾多游客。還有具有奇特的葉片如軸擱、山楊、羊蹄甲、馬褂木、蜂腰灑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葉樹種在園林審的應用更是廣泛,它能體現園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葉李、紅葉桃、紅楓、新疆楊、銀白楊等。此外,還有眾多的彩葉園藝栽培變種。
有的植物的果實也極富觀賞價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錘樹、蠟腸樹、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實如木菠蘿、番木瓜等。很多果實色彩鮮艷,紫色的紫珠、葡萄;紅色的天目瓊花、歐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園林景觀中還有不少香花、香葉植物,如茉莉花的清香、蘭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濃香、紫羅蘭的醉香、梅花的暗香浮動,荷花的芳香遠溢,桂花的十里飄香以及佳肴香茗等芳香美,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覺感受。
3.4高度搭配要適當
上層喬、灌木分枝點較高,種類較少時,下層地被植物可適當高些,種植區面積較小時,要選擇較為低矮的種類,花壇邊緣選擇一些更為低矮或蔓生種類,會更加襯托出花的艷麗,
3.5色彩搭配要協調
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變化和對比,具有豐富季相變化。如落葉樹下可選一些常綠植物,如麥冬、蔥蘭、沿階草等。常綠樹下可選耐陰性強、花色明亮、花期較長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構建地域特色園林綠地的基本手段,通過運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質感、色彩等自然美來創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觀。要營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地景觀須充分結合地域文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鄉土樹種的作用。
4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應注意的問題
1)植物配置應以綠地的自然狀況為前提,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習性合理選擇搭配樹種,配置成喬、灌、草、藤復層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長規律,進行良性人工干擾,形成一個合理、穩定、能進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群落系統。
2)園林綠化樹種可選擇以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大大減少由引種、遷移、運輸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且不選擇有飛絮、有毒、有異味、易過敏的植物,還要防止惡性雜草入侵。
3)植物配置應考慮一年四季營造不同的優美的生態園林景觀,對于冬季寒冷時,闊葉樹要進行落葉休眠,在植物配置時要注意闊葉樹與針葉樹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發揮生態效益。
4)在園林綠地中營建開放性耐踐踏草坪,以提供避災避難場地,同時可以讓人們近距離感觸到綠地,從而達到人與生態園林綠地的和諧共生,滿足人們對綠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5)對生態園林植物群落中爆發的病蟲害,避免或盡量不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避免對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學方法對綠地進行生態維護。
5結語
在崇尚科學,追求自然的現代化環境意識下,園林綠化已成為城市化建設的基礎行業。園林設計者在園林植物配置時應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遵循先生態,后景觀原則,應用美學原理,結合知識性、文化性、經濟性等內容,擴大園林植物功能的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對城市進行綠化,最終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生活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摘要:隨著城市生態形勢日益嚴峻,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正實現從綠化層面向生態層面的提升,傳統的植物造景概念與內涵已經不能適應生態時代的要求,如何將生態的內涵斌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構建綠地生態效益的生態園林成為園林工作者又一挑戰。
關鍵詞:節約型 園林景觀 植物配置
前言
園林植物造景的生態設計,其實就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觀,立足于以人為本、人的需求,結合生態系統中植物個體、植物種間、植物群落等各子系統動態循環關系,考慮與周邊環境的生態相互作用,其本質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社會環境。只有注重園林植物造景的生態設計,才能創造出生態園林;只有打造好生態園林,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相處。
一、生態園林的內涵及優秀
1 生態園林的內涵
生態園林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 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與動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從而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從我國生態園林的起源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兼具觀賞性和藝術性,既起到美化環境,創造宜人景觀的作用,又能為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自身的新陳代謝,調節小氣候,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從而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要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能夠賴以生存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
2 生態園林中的優秀內容
生態園林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是通過園林植物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所產生的生態效益來實現的。生態效益的大小取決于綠量,而綠量的大小則取決于園林植物總葉面積的大小。改善城市綠地的植物景觀配植和空間結構,堅持以喬木為主體,喬灌草結構合理,提高綠地的空間利用率,增加城市的綠量,使有限的城市綠地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
二、生態園林中植物景觀設計的原則
1 生態美學原則
生態園林不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是簡單的返樸歸真,而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 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觀配置中,應遵循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四大基本原則,其原則概括了植物配置的藝術要領。植物景觀設計中,植物的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同時注意植物間的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在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進行配置時,遵循均衡的原則,使景觀穩定、和諧。
2 景觀美學原則
既表現出植物群落的美感,又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這需要我們進行植物配置時,熟練掌握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對整個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體把握,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相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 使植物在生長周期中,“收四時之爛漫”,達到“體現無窮之態,招搖不盡之春”的效果,豐富群落美感,提高觀賞價值。
3 因地制宜原則
植物是生命體,每種植物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進化的結果,它在長期的系統發育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特性,這種特性是難以動搖的,我們要遵循這一客觀規律。在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競爭,避免種群不適應本地土壤、氣候條件,借鑒本地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種類組成和結構規律,把各種生態效益好的樹種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去。
三、生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 生態功能優先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根本生態設計是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對綠化整體空間進行生態合理配置,盡量增加自然生態要素,追求整體生產力健全的景觀生態結構。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過喬、灌、草和地被復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綠化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的能耗,提高市民與自然環境的聯結感:同樣,根據功能區和污染性,選擇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發揮綠地對污染物的覆蓋、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進城市生態平衡。此外,還應重視植物景觀的其他生態功能的發揮,如對人直接的強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創造清新空氣和釋放保健物質等功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營建衛生保健的植物景觀,改善生活環境,有利身心健康。
2 物種多樣性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首先要提高品種意識,加強地帶性植物生態型和變種的篩選和馴化,構建有區域特色和城市個性的綠化景觀:同時,慎重而有節制地引進國外特色物種,重點是原產我國,但經過培育改良的優良品種。
3 因地制宜是生態園林設計的保證城市環境多樣,系統脆弱和脅迫深刻,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應根據土壤、環境、位置和功能等綜合因素、適應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氣候、地下環境,促進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與城市環境的適應性和穩定性:改善以土壤為優秀的立地條件,推廣以人工介質為基礎的種植土,創造適生環境,提高綠地維持機制。重視植物與建筑物的協調、遮檔、修飾和彌補功能,將建筑物空間和綠地景觀融為有機整體。植物造景中除基調樹種外,應選用觀賞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創造豐富的景觀空間針對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因時制宜,保持群落的相對穩定和季相變化。特別是應重視鄉土植物的運用,過分強調奇花異草,尤其是外地植物的無序引入,往往因氣候突變而遭滅頂之災;盲目照搬異地和他國綠地模式,跟風趕時髦,長官意志,代價極大,生態和景觀功能也得不到保證,應特別引起重視。
4 種間關系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關鍵綠地植物的種間關系對群落演變具有決定性影響。大量單一結構綠地的出現,除了與綠化觀念和投資有關外,植物種間關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5 植物群落的穩定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優秀綠地植物群落結構是一個有序而漸進的系統發育和功能完善過程,設計的群落結構和物種組成如果合理,可能達到具有穩定性的目的。
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
此外,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文脈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應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使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實現功能、形式和意義的統一,滿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豐富和提升植物景 觀的內涵和功能。具體如下:
1 合理進行植物配置
城市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構圖、色彩季相、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之間的相互搭配。
2 大量應用鄉土植物進行造景,營造極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地,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構建地域特色園林綠地的基本手段,通過運用喬術、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質感、色彩等自然美來創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觀。要營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地景觀須充分結合地域文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鄉土樹種的作用。
結束語
現代城市住宅小區經常引進頗具當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態景觀作為小區人居環境設計的重要部分, 將小區的園林景觀與自然環境、居住環境進行高度統一和融合,既體現了當地風景園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們渴望山水、親近自然的本質需求,還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生態環境,可謂一舉多得,并已在實踐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節能環保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已成為現代城市園林的發展方向。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園林景觀設計設計實踐,從多方面詳細分析闡述了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并對節約型生態園林造景設計與植物配置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節約型園林;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1 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能源短缺也是不爭的事實,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建設節約型社會,因此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已成為現代城市園林的發展的趨勢。節約型城市園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財政撥款、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綠化模式”。廣義地講,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地就是生態化的城市綠地,也是可持續的綠地。這樣的城市園林綠地設計成為可持續景觀設計或生態設計。一般認為,節約型生態園林植物景觀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園林的觀賞性,能創造怡人的景觀:二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改善環境的生態效應,調節小氣候,維護生態平衡:三是具有生態結構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造結構,能與環境一起組成和諧的統一體。
2 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具體而言,節能生態景觀設計,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通過地形景觀技術和工程技術手段的使用通過地形、種植樹木和花草等途徑,創作并建成優美的自然環境的過程。一般情況下,綠化景觀設計首先要考慮“適用”的問題。所謂“適用”,一層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另一層意思是景觀的功能適合于服務對象。“適用”的觀點帶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慮是否“適用”的前提下,其次考慮的是“經濟”問題。實際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減少了大量投資,也解決了部分經濟問題。實質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個“適用”,也就是它的觀賞價值。園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裝飾、美化環境,創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圍,這就是一種獨特的“實用”價值。
3 生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3.1 生態功能優先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根本
生態設計是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對綠化整體空間進行生態合理配置,盡量增加自然生態要素,追求整體生產力健全的景觀生態結構。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過喬、灌、草和地被復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綠化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的能耗,此外,還應重視植物景觀的其他生態功能的發揮,如對人直接的強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創造清新空氣和釋放保健物質等功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營建衛生保健的植物景觀,改善生活環境,有利身心健康。
3.2 物種多樣性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
1)要提高品種意識,加強地帶性植物生態型和變種的篩選和馴化,構建有區域特色和城市個性的綠化景觀:同時,慎重而有節制地引進國外特色物種,重點是原產我國,但經過培育改良的優良品種。
2)城市引入的植物種類較多,但是絕大多數種群規模很小,甚至漸趨消亡。這與對綠化植物要求太高,過于追求完美和輕易否定有關。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綠”,就造就了適應性強、色彩和季相豐富的落葉植物被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導致慢生植物和缺乏大規格苗木的植物被拋棄,具有某些不足的綠化植物被輕易否定。
3)借鑒地帶性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合理選擇耐蔭植物,開發利用綠化空問資源,豐富林下植物,改變單一物種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種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間,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潛在植被性的綠地。
3.3 因地制宜是生態園林設計的保證
城市環境多樣,系統脆弱和脅迫深刻,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應根據土壤、環境、位置和功能等綜合因素、適應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氣候、地下環境,促進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與城市環境的適應性和穩定性:改善以土壤為優秀的立地條件,推廣以人工介質為基礎的種植土,創造適生環境,提高綠地維持機制。
3.4 種間關系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關鍵
綠地植物的種間關系對群落演變具有決定性影響。大量單一結構綠地的出現,除了與綠化觀念和投資有關外,植物種間關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5 植物群落的穩定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優秀
綠地植物群落結構是一個有序而漸進的系統發育和功能完善過程,設計的群落結構和物種組成如果合理,可能達到具有穩定性的目的。生態設計中植物應盡量選用與當地氣候、土壤相適應的物種,能在當地降雨條件下生存和生長,推廣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利用綠地掉落物和綠肥等土壤適宜物進行再循環和再利用,形成植物結構自肥的良性循環機制,減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
3.6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不可缺少的前提
生態綠化要發揮健全城市生態的功能,將更多的野生動植物引回城市,滿足市民與大自然接觸的需求。城市能保留野生動物生存的棲息地,西方國家常以野生動物種類以及數量來
衡量城市綠地生態環境質量,這對我國也有借鑒意義。通過保護和建立半自然棲息地,是生態綠化實現自然保護的重要途徑。
4 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
4.1 合理進行植物配置
城市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構圖、色彩季相、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之間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術包括:
1)了解本地區條件和植物特性(氣候特征、
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濕度等,植株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適應性等),遵循適地適植物原則,主要途徑有改植物適地和改地適植物。改植物適地包括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改地適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術。
根據植物的不同特點選擇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觀花的,如紫薇、夾竹桃、石榴、桅子、廣玉蘭、醉魚草、木本香蕾、糯米條、云南山茶、冬櫻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鶴望蘭、兜蘭、飄帶蘭、旅人蕉等。
3)高度搭配要適當。上層喬、灌木分枝點較高,種類較少時,下層地被植物可適當高些,種植區面積較小時,要選擇較為低矮的種類,花壇邊緣選擇一些更為低矮或蔓生種類,會更加襯托出花的艷麗。
4)色彩搭配要協調。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變化和對比,具有豐富季相變化。如落葉樹下可選一些常綠植物,如麥冬、蔥蘭、沿階草等。常綠樹下可選耐陰性強、花色明亮、花期較長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4.2 大量應用鄉土植物進行造景,營造極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地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構建地域特色園林綠地的基本手段,通過運用喬術、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質感、色彩等自然美來創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觀。要營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地景觀須充分結合地域文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鄉土樹種的作用。
5結語
節能環保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已成為現代城市園林的發展方向。建設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發展,維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也是中國的城市景觀的職業發展方向的必然要求。建設節約型園林,空喊口號是不會實現的,要從戰略和全局發展的高度出發,改變舊的傳統觀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處做起,充分認識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執行,建立健全的有關節約型園林建設的法律法規,為子孫后代保護好環境和資源,從而實現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已成為現代城市園林的發展方向。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園林景觀設計設計實踐,從多方面詳細分析闡述了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并對節約型生態園林造景設計與植物配置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節約型園林;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節約型城市園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財政撥款、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綠化模式”。廣義地講,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地就是生態化的城市綠地,也是可持續的綠地,這樣的城市園林綠地設計成為可持續景觀設計或生態設計。
一般認為,節約型生態園林植物景觀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園林的觀賞性,能創造怡人的景觀;二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改善環境的生態效應,調節小氣候,維護生態平衡;三是具有生態結構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造結構,能與環境一起組成和諧的統一體。隨著城市生態形勢日益嚴峻,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正實現從綠化層面向生態層面的提升,傳統的植物造景概念與內涵已經不能適應生態時代的要求,如何將生態的內涵賦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構建綠地生態效益的生態園林成為園林景觀設計者不斷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 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具體地講,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景觀技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地形、種植樹木和花草等途徑,創作并建成優美的自然環境的過程。
一般情況下,綠化景觀設計首先要考慮“適用”的問題。所謂“適用”,一層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另一層意思是景觀的功能適合于服務對象。“適用”的觀點帶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慮是否“適用”的前提下,其次考慮的是“經濟”問題。實際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減少了大量投資,也解決了部分經濟問題。經濟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盡量在投資少的情況下辦好事。在“適用”、“經濟”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到“美觀”,即滿足園林布局、造景的藝術要求。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美觀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實質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個“適用”,也就是它的觀賞價值。園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裝飾、美化環境,創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圍,這就是一種獨特的“實用”價值。
二 生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生態功能優先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根本。
生態設計是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對綠化整體空間進行生態合理配置,盡量增加自然生態要素,追求整體生產力健全的景觀生態結構。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過喬、灌、草和地被復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綠化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的能耗,提高市民與自然環境的聯結感。同樣,根據功能區和污染性,選擇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發揮綠地對污染物的覆蓋、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進城市生態平衡。此外,還應重視植物景觀的其他生態功能的發揮,如對人直接的強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創造清新空氣和釋放保健物質等功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營建衛生保健的植物景觀,改善生活環境,有利身心健康。
2.物種多樣性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
(1)要提高品種意識,加強地帶性植物生態型和變種的篩選和馴化,構建有區域特色和城市個性的綠化景觀,同時,慎重而有節制地引進國外特色物種,重點是原產我國,但經過培育改良的優良品種。
(2)城市引入的植物種類較多,但是絕大多數種群規模很小,甚至漸趨消亡。這與對綠化植物要求太高,過于追求完美和輕易否定有關。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綠”,就造就了適應性強、色彩和季相豐富的落葉植物被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導致慢生植物和缺乏大規格苗木的植物被拋棄,具有某些不足的綠化植物被輕易否定。植物本身無所謂高低好壞,春盛、夏綠、秋實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和自然景觀,關鍵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學性和藝術性。因此,應將增加綠地的適應性種類和擴大多樣性物種種群相結合,如在綠地中限制和調劑好各物種所占比例等。
(3)借鑒地帶性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合理選擇耐蔭植物,開發利用綠化空間資源,豐富林下植物,改變單一物種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種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間,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潛在植被性的綠地。如 Minawaki 利用演替理論,快速恢復和重建當地的潛在植被,效果明顯。
城市地區恢復潛在植被主要包括植被確定、恢復重建和養護管理等三個階段,地帶性群落有利于提高物種潛在的共存性,為動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繁衍場所。
三 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
此外,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文脈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應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使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實現功能、形式和意義的統一,滿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豐富和提升植物景觀的內涵和功能。
城市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構圖、色彩季相、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之間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術包括:
(1)了解本地區條件和植物特性(氣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濕度等,植株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適應性等),遵循適地適植物原則,主要途徑有改植物適地和改地適植物,改植物適地包括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改地適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術。
(2)高度搭配要適當。上層喬、灌木分枝點較高,種類較少時,下層地被植物可適當高些,種植區面積較小時,要選擇較為低矮的種類,花壇邊緣選擇一些更為低矮或蔓生種類,會更加襯托出花的艷麗。
(3)色彩搭配要協調。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變化和對比,具有豐富季相變化,如落葉樹下可選一些常綠植物,如麥冬、蔥蘭、沿階草等,常綠樹下可選耐陰性強、花色明亮、花期較長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綜上所述,在長株潭城市群建設“兩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建設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基礎,是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發展方向。建設節約型園林,空喊口號是不會實現的,要從戰略和全局發展的高度出發,改變舊的傳統觀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處做起,充分認識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執行,建立健全的有關節約型園林建設的法律法規,為子孫后代保護好環境和資源,從而實現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